【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照明,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遮光板结构及车灯模组。
技术介绍
1、当前车灯模组远近光多采用投射式模组方案,投射式模组相较于传统的反射式有着光效高,光型均匀,光型能量贴近截止线等优良的光学性能。对于大多数远近光模组,遮光板通常用来遮挡光线形成近光截止线形状,同时遮光板可水平或者倾斜放置来反射部分光线提高光效,成为重要光学零件之一。
2、现有技术中,遮光板一般为整体平面,遮光板整体呈水平或者倾斜放置以实现光线的反射,并没有通过设计遮光板的上表面以达到光型调节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遮光板结构及车灯模组,其能够调整近光光型,提高近光光型能量。
2、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遮光板结构,用于车灯模组中,所述遮光板结构被配置于光源和透镜之间,所述遮光板结构包括邻接的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一遮光部的第一调光面与所述第二遮光部的第二调光面位于所述遮光板结构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调光面和所述第二调光面衔接且呈预设夹角,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经所述遮光板结构后由所述透镜投射形成照明光型,其中,照射至所述第一调光面的光线通过所述第一调光面反射以第一角度出射,照射至所述第二调光面的光线通过所述第二调光面反射以第二角度出射。
4、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一调光面和所述第二调光面在衔接处相交形成第一轴线,所述透镜的光轴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所述第一轴线位于预设的基准面上,所述
5、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一调光面包括沿所述第一轴线依次衔接的第一调光区、第二调光区、第三调光区,照射至所述第一调光区和所述第三调光区的光线反射后经所述透镜投射至所述照明光型的两侧展宽区域,照射至所述第二调光区的光线反射后经所述透镜投射至所述照明光型的中心亮度区域。
6、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依次衔接的所述第一调光区、所述第二调光区和所述第三调光区靠近所述透镜的边沿处形成截止线结构,以使光线通过所述第一调光区、所述第二调光区和所述第三调光区后经所述透镜投射形成所述照明光型的截止线。
7、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一调光区和所述第三调光区相对于所述基准面折弯角度不同,且所述第一调光区与所述基准面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三调光区与所述基准面的夹角。
8、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二调光区为连接所述第一调光区和所述第三调光区的曲面。
9、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二调光面包括沿所述第一轴线依次衔接的第四调光区、第五调光区、第六调光区,照射至所述第四调光区和所述第六调光区的光线反射后经所述透镜投射至所述照明光型的两侧展宽区域,照射至所述第五调光区的光线反射后经所述透镜投射至所述照明光型的中心亮度区域。
10、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四调光区、所述第六调光区与所述基准面的夹角相同,所述第四调光区与所述基准面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五调光区与所述基准面的夹角。
11、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遮光板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设置在所述遮光板结构两侧,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将所述遮光板结构安装在所述车灯模组内。
12、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灯模组,包括所述光源、透镜以及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遮光板结构,所述遮光板结构位于所述光源和所述透镜之间,所述遮光板结构的第一调光面靠近所述透镜设置。
13、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14、本申请提供的遮光板结构及车灯模组,用于车灯模组中,车灯模组包括光源和透镜,遮光板结构被配置于光源和透镜之间,遮光板结构包括邻接的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第一遮光部的第一调光面与第二遮光部的第二调光面位于遮光板结构的同一侧,第一调光面和第二调光面衔接且呈预设夹角,光源出射的光线经遮光板结构后由透镜投射形成照明光型,其中,照射至第一调光面的光线通过第一调光面反射以第一角度出射,照射至第二调光面的光线通过第二调光面反射以第二角度出射,第一调光面和第二调光面的对于光线的反射角度不同,因此可以使得投射至其上的光线反射至不同的方向,并经透镜投射至照明光型的不同区域,从而实现调节照明光型、提高车灯照明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遮光板结构,用于车灯模组中,所述遮光板结构被配置于光源和透镜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结构包括邻接的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一遮光部的第一调光面与所述第二遮光部的第二调光面位于所述遮光板结构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调光面和所述第二调光面衔接且呈预设夹角,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经所述遮光板结构后由所述透镜投射形成照明光型,其中,照射至所述第一调光面的光线通过所述第一调光面反射以第一角度出射,照射至所述第二调光面的光线通过所述第二调光面反射以第二角度出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光面和所述第二调光面在衔接处相交形成第一轴线,所述透镜的光轴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所述第一轴线位于基准面上,所述基准面与所述光轴平行,所述第一调光面与所述第二调光面分别位于所述基准面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光面包括沿所述第一轴线依次衔接的第一调光区、第二调光区、第三调光区,照射至所述第一调光区和所述第三调光区的光线反射后经所述透镜投射至所述照明光型的两侧展宽区域,照射至所述第二调光区的光线反射后经所述透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依次衔接的所述第一调光区、所述第二调光区和所述第三调光区靠近所述透镜的边沿处形成截止线结构,以使光线通过所述第一调光区、所述第二调光区和所述第三调光区后经所述透镜投射形成所述照明光型的截止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光区和所述第三调光区相对于所述基准面折弯角度不同,且所述第一调光区与所述基准面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三调光区与所述基准面的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光区为连接所述第一调光区和所述第三调光区的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光面包括沿所述第一轴线依次衔接的第四调光区、第五调光区、第六调光区,照射至所述第四调光区和所述第六调光区的光线反射后经所述透镜投射至所述照明光型的两侧展宽区域,照射至所述第五调光区的光线反射后经所述透镜投射至所述照明光型的中心亮度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遮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调光区、所述第六调光区与所述基准面的夹角相同,所述第四调光区与所述基准面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五调光区与所述基准面的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设置在所述遮光板结构两侧,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将所述遮光板结构安装在所述车灯模组内。
10.一种车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透镜以及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遮光板结构,所述遮光板结构位于所述光源和所述透镜之间,所述遮光板结构的第一调光面靠近所述透镜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遮光板结构,用于车灯模组中,所述遮光板结构被配置于光源和透镜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结构包括邻接的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一遮光部的第一调光面与所述第二遮光部的第二调光面位于所述遮光板结构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调光面和所述第二调光面衔接且呈预设夹角,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经所述遮光板结构后由所述透镜投射形成照明光型,其中,照射至所述第一调光面的光线通过所述第一调光面反射以第一角度出射,照射至所述第二调光面的光线通过所述第二调光面反射以第二角度出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光面和所述第二调光面在衔接处相交形成第一轴线,所述透镜的光轴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所述第一轴线位于基准面上,所述基准面与所述光轴平行,所述第一调光面与所述第二调光面分别位于所述基准面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光面包括沿所述第一轴线依次衔接的第一调光区、第二调光区、第三调光区,照射至所述第一调光区和所述第三调光区的光线反射后经所述透镜投射至所述照明光型的两侧展宽区域,照射至所述第二调光区的光线反射后经所述透镜投射至所述照明光型的中心亮度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依次衔接的所述第一调光区、所述第二调光区和所述第三调光区靠近所述透镜的边沿处形成截止线结构,以使光线通过所述第一调光区、所述第二调光区和所述第三调光区后经所述透镜投射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睿,王铿,张韬,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