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收发动机尾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装置,特别是吸收船舶用柴油机尾气中二氧化碳的装置。
技术介绍
1、二氧化碳作为主要温室气体被认为是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关键原因,因此,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日益得到重视与发展。
2、船舶柴油机在工作时排放的尾气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之一。船舶发动机二氧化碳吸收的主要技术包括化学吸收法。化学吸收法是指利用化学溶剂(也称为二氧化碳吸收液)通过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通常采用碱性化学吸收液,如:醇胺、钾碱和氨水等。目前较为成熟的化学吸收法工艺多基于乙醇胺类水溶液,如单乙醇胺法(mea法)和二乙醇胺法(dea法)和甲基二乙醇胺法(mdea法)等。
3、现有的船舶柴油机尾气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主要部分是吸收塔。吸收塔内可设置多层塔板,塔板上有许多小孔,用于气体和液体的流通。塔板的作用是使气液两相充分接触,提高吸收效率。常见的塔板类型有泡罩塔板、筛板塔板、浮阀塔板等。也可以采用填料的方式增加气液接触面积。但现有的吸收塔这种结构体积大,会占用船舶上宝贵的空间资源;另一方面多层的塔板对尾气的排放形成了较大的阻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前述现有船舶柴油机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存在的体积大、排气阻力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空间被隔板分隔成复数个空间,所述空间包括:气液分离腔和液体回收腔;
4、可选地,所述气液分离件包括基板、扣接在所述基板上的扣条;垂直于所述扣条的长轴的横截面呈u形;贯穿所述扣条的底部设置有气孔。
5、可选地,所述气孔的形状包括相邻的两个圆及连接所述两个圆的细部形成的哑铃形。
6、可选地,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腔的第一壁上;与所述第一壁相对的为所述气液分离腔的第二壁;所述螺旋气管的出气口朝向所述第二壁设置。
7、可选地,在所述气液分离腔内设置有由若干间隔的所述气液分离件形成的格栅;所述格栅设置在所述排气口与所述螺旋气管的出气口之间。
8、可选地,在所述螺旋气管的出气口处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导流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壁的方向。
9、可选地,在所述螺旋气管的壁上设置有出液口。
10、可选地,在重力方向上,所述螺旋气管的进气口在重力方向的下沿高于所述螺旋气管内壁在重力方向的最低点。
11、可选地,在所述螺旋气管内壁在重力方向的最低点处设置有出液口
12、可选地,所述喷液口朝向气流来源方向设置。
1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
14、本专利技术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尾气在螺旋气管内流动的同时与喷液口喷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液混合并发生反应,从而使得二氧化碳被吸收。螺旋气管在有限的空间内延长了尾气流动的路径,也相应延长了尾气与吸收液的反应时间,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行得更充分。螺旋气管内的气体通过出气口进入气液分离腔,在气液分离腔内与气液分离件进行碰撞,从而实现气液分离,分离出来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液体回收腔进行回收,分离出的气体(净化的气体)通过气液分离腔的排气口排出。本专利技术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由于实现了在螺旋气管中进行气液混合反应,相比于现有技术,一方面减少了气体流动阻力,另一方面螺旋气管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了吸收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减少了装置的体积,实现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15、上述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空间被隔板分隔成复数个空间,所述空间包括:气液分离腔和液体回收腔;在所述气液分离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凸出的条状的气液分离件;贯穿所述隔板设置有分离液通孔;在所述气液分离腔的壁上设置有排气口;当所述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处于装配状态,在重力方向上,所述气液分离腔设置在所述液体回收腔的上方;还包括螺旋气管,所述螺旋气管的中心线为圆柱螺旋线;所述螺旋气管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所述螺旋气管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腔内;在所述螺旋气管内设置有喷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件包括基板、扣接在所述基板上的扣条;垂直于所述扣条的长轴的横截面呈U形;贯穿所述扣条的底部设置有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的形状包括相邻的两个圆及连接所述两个圆的细部形成的哑铃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腔的第一壁上;与所述第一壁相对的为所述气液分离腔的第二壁;所述螺旋气管的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液分离腔内设置有由若干间隔的所述气液分离件形成的格栅;所述格栅设置在所述排气口与所述螺旋气管的出气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旋气管的出气口处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导流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壁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旋气管的壁上设置有出液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重力方向上,所述螺旋气管的进气口在重力方向的下沿高于所述螺旋气管内壁在重力方向的最低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旋气管内壁在重力方向的最低点处设置有出液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液口朝向气流来源方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空间被隔板分隔成复数个空间,所述空间包括:气液分离腔和液体回收腔;在所述气液分离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凸出的条状的气液分离件;贯穿所述隔板设置有分离液通孔;在所述气液分离腔的壁上设置有排气口;当所述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处于装配状态,在重力方向上,所述气液分离腔设置在所述液体回收腔的上方;还包括螺旋气管,所述螺旋气管的中心线为圆柱螺旋线;所述螺旋气管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所述螺旋气管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腔内;在所述螺旋气管内设置有喷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件包括基板、扣接在所述基板上的扣条;垂直于所述扣条的长轴的横截面呈u形;贯穿所述扣条的底部设置有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的形状包括相邻的两个圆及连接所述两个圆的细部形成的哑铃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友洪,原野,邵延忠,李凯龙,魏宇航,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