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湿地净化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质净化厂尾水入湖排口的湿地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1、近年来,大量固体垃圾、受污水体因为处理不当而流入湖泊,造成了湖泊水质恶化、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等现象,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和湖泊周边的生态系统。特别是降雨时,由于湖泊入口处缺乏前期雨水处理设施致使各种受污染水体、固体垃圾等随着雨水流入湖泊内,引起湖泊水体中氮磷有机物质和各种营养盐大量积累,湖泊生态系统因此失衡甚至崩溃。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控制运行的与沼泽自然湿地类似的构筑物或设施,其治理污水的基本原理是将污水均匀配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沿着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和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一种技术。人工湿地的建立不但可以起到湖泊水体的净化效果,同时也可以增加湖泊的景观效应。现有的人工湿地包括建造在岸上的异位人工湿地系和直接建造在河湖中的原位人工湿地系统,原位人工湿地系统具有节约土地资源、施工较为简单的优点。
2、为了处理生活污水或初雨水等会设置水质净化厂,水质净化厂的尾水可能排入湖泊中。尾水排口的水质较差,如水质净化厂的尾水的水质为cod80mg/l、氨氮8mg/l、总磷0.5mg/l,较湖泊的水质差,如果直接排入湖泊,会让湖泊的水质变差,让湖泊的水质达不到v类水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质净化厂尾水入湖排口的湿地净化系统,解决尾水排口的水质较差,会让湖泊的水质变差,让湖泊的水质达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质净化厂尾水入湖排口的湿地净化系统,在湖泊的尾水入湖排口处且远离尾水排口一定距离设置堤坝以形成人工湖,人工湖的湖岸可保留湖泊原有的沟渠入口和雨水入口,在堤坝上设置出水口与湖泊连通;
3、人工湖处,由湖岸至湖心依次设置生态净化区和湿地涵养区,尾水排口与生态净化区之间设置前置缓冲区,尾水排口位于人工湖远离堤坝的一侧。
4、优选方案中,前置缓冲区的深度为1.8-4.0m,岸带0-0.3m区域种植挺水植物,0.3-0.6m区域种植浮叶植物,0.6-1.5m区域布置人工水草,前置缓冲区设置潜水曝气泵。
5、优选方案中,前置缓冲区的边坡坡比为1:5-1:10。
6、优选方案中,尾水排口为水质净化厂的尾水排口,为初雨水的水质净化厂的尾水排口。
7、优选方案中,生态净化区作为表流湿地区,由交错的浅滩地形的浅滩区和深潭地的深潭区形构成,平均水深为0.8-1.3m;
8、其中,浅滩区的顶高位于常水位下0.2-0.4m。
9、优选方案中,在浅滩区种植挺水植物,在深潭区种植沉水植物;
10、在生态净化区的死水区和部分水流通通道处设置涌浪机。
11、优选方案中,生态净化区与湿地涵养区之间通过岸带隔开并由环绕湿地涵养区的多个排出口连通。
12、优选方案中,湿地涵养区的平均水深为1.5-2.5m,湖底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沿岸带种植;
13、其中,湿地涵养区通过出水口与湖泊连通,其内养殖鱼类和底栖动物。
14、优选方案中,尾水排口处的前置缓冲区的深度为1.8-2.5m,人工水草的布置面积为25-35%,潜水曝气泵的供气量为供气量4-5m3/min;
15、沟渠(3)处的前置缓冲区(5)的深度为3.0-4.0m,人工水草的布置面积为5-12%,潜水曝气泵的供气量为供气量5m3/min。
16、优选方案中,人工水草为碳素纤维草、聚乙烯水草、天然纤维水草;
17、挺水植物为荷花、香蒲、芦苇、菖蒲;
18、沉水植物为水葫芦、水葱、苦草、金鱼藻。
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质净化厂尾水入湖排口的湿地净化系统,水质改善:通过构建人工湖和湿地净化系统,能够有效降低排入湖泊的尾水中的污染物含量,使湖泊的水质达到v类标准。具体来说,净化后的水质参数为:cod小于40mg/l、氨氮小于2mg/l、总磷小于0.2mg/l。
20、生态平衡:系统通过设置生态净化区和湿地涵养区,利用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有助于恢复和稳定湖泊生态系统结构。
21、景观效果:在排口处构建的生态净化区,通过打造浅滩地形和深潭区,搭配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不仅起到净化作用,还能增加湖泊的景观效应。
22、节约土地资源:原位人工湿地系统的建立具有节约土地资源的优点,施工较为简单,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干扰。
23、雨水处理:在降雨期间,系统能够截留雨水,避免湖泊水位急剧升高,减少因降雨引起的水体污染。
24、生物多样性:通过在湿地涵养区种植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以及养殖鱼类和底栖动物,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
25、污染物去除效率:利用人工水草替代沉水植物,避免高污染负荷下沉水植物存活率低的问题,同时增强微生物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提高前置缓冲区污染物去除效率。
26、紧急情况下的处理能力:设置的涌浪机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增氧曝气,避免水体黑臭,保证水质。
27、优化流场:涌浪机的使用还能动水活水,优化死水区流场,提高整个净化系统的净化效率。
28、减少污染负荷:通过内外部措施,如生活点源污染负荷消减、工业废水全收集、雨水径流污染消减等,有效减少了污染负荷,提升了水环境容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质净化厂尾水入湖排口的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是:在湖泊的尾水入湖排口处且远离尾水排口一定距离设置堤坝(1)以形成人工湖,人工湖的湖岸可保留湖泊原有的沟渠入口和雨水入口,在堤坝(1)上设置出水口(2)与湖泊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质净化厂尾水入湖排口的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是:前置缓冲区(5)的深度为1.8-4.0m,岸带0-0.3m区域种植挺水植物,0.3-0.6m区域种植浮叶植物,0.6-1.5m区域布置人工水草,前置缓冲区(5)设置潜水曝气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水质净化厂尾水入湖排口的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是:前置缓冲区(5)的边坡坡比为1:5-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质净化厂尾水入湖排口的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是:尾水排口(4)为水质净化厂的尾水排口,为初雨水的水质净化厂的尾水排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质净化厂尾水入湖排口的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是:生态净化区(6)作为表流湿地区,由交错的浅滩地形的浅滩区(8)和深潭地的深潭区(9)形构成,平均水深为0.8-1.3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水质净化厂尾水入湖排口的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是:生态净化区(6)与湿地涵养区(7)之间通过岸带(11)隔开并由环绕湿地涵养区(7)的多个排出口(1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水质净化厂尾水入湖排口的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是:湿地涵养区(7)的平均水深为1.5-2.5m,湖底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沿岸带(11)种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质净化厂尾水入湖排口的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是:尾水排口(4)处的前置缓冲区(5)的深度为1.8-2.5m,人工水草的布置面积为25-35%,潜水曝气泵的供气量为供气量4-5m3/min;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一种水质净化厂尾水入湖排口的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是:人工水草为碳素纤维草、聚乙烯水草、天然纤维水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质净化厂尾水入湖排口的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是:在湖泊的尾水入湖排口处且远离尾水排口一定距离设置堤坝(1)以形成人工湖,人工湖的湖岸可保留湖泊原有的沟渠入口和雨水入口,在堤坝(1)上设置出水口(2)与湖泊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质净化厂尾水入湖排口的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是:前置缓冲区(5)的深度为1.8-4.0m,岸带0-0.3m区域种植挺水植物,0.3-0.6m区域种植浮叶植物,0.6-1.5m区域布置人工水草,前置缓冲区(5)设置潜水曝气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水质净化厂尾水入湖排口的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是:前置缓冲区(5)的边坡坡比为1:5-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质净化厂尾水入湖排口的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是:尾水排口(4)为水质净化厂的尾水排口,为初雨水的水质净化厂的尾水排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质净化厂尾水入湖排口的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是:生态净化区(6)作为表流湿地区,由交错的浅滩地形的浅滩区(8)和深潭地的深潭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黛,邓柏松,刘清华,丰莉,黄璐怡,黎作尚,韩振华,雷毅,王忠,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