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8485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41
本技术属于超大型三维物理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运系统。本技术,包括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构包括有横移组件;所述横移组件交错设置有纵移组件;所述纵移组件下方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纵移组件在横移组件和纵移组件的交错位置一旁上设置有工作区。通过本技术,安全性显著提高,具有本征安全特性,显著提高试样转运效率,实现无人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超大型三维物理模型试验,具体涉及一种转运系统


技术介绍

1、当前,安全性差、工程难度大等问题已经长期困扰采用原位试验方法进行万米级深部工程复杂地质结构与极端赋存环境形成机理、深部工程重大灾害孕育机理的研究,现在通常使用经人工配置的三维相似材料的物理模型来开展不同边界条件下的相关试验,超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的理论基础是相似性原理,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原位试验方法的诸多问题。

2、加载结构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试验的准确性和精度,从而关系到实验数据的可信度。现有的试验设备的相似比太大,无法真实反应复杂地质构造信息。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3、现有的三维反力框架无论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通常是传统的预应力结构,且通常采用焊接结构,此类结构在应用于2m以下小尺寸试样时尚可,但不能满足超大型三维物理模型试验的试验需求,例如万吨以上级试验。

4、现有的三维反力框架,通常由两个反力框架组成,其中一个提供水平方向反力,另外一个提供垂直方向反力。按照布局形式分为立式和卧式。无论是立式还是卧式,为了实现试样进出,通常需要水平或者垂直框架移动,这种技术方案在2m以下小尺寸试样的加载结构上运用是可行的,通常移动质量较小,而面对超大型加载结构,例如万吨以上级加载结构,移动质量通常在数千吨,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5、现有的三维反力框架,无论是立式还是卧式都有一个显著的缺点,由于结构限制,试样进入到加载位置通常需要一套重载升降装置,该装置的出现会给整个设备带来很大的安全性挑战,可靠性不高。现有卧式布局,为了便于试样进出,通常需要将水平承载框架的一端进行打开,而水平承载框架通过立柱来克服加载反力,需要每一个试验进行立柱螺母的固定和拆卸,对于重型螺母的拆卸,工作量大且操作困难,且需要保证众多立柱的预应力一致,是十分精细和耗时的工作。

6、现有的卧式加载结构,试样进入加载结构采用试样转运系统,通常适用于2m以下小尺寸试样,而不适用超大型加载结构。因为超大型加载结构试验用的试样通常在数百吨级,现有的转运系统无法承受此重载。

7、综上所述,基于现有技术是无法实现超大型加载结构,必须采用突破性创新技术来实现。因此,研发一种超大型三维物理模型卧式加载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运系统。

2、一种转运系统,包括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构包括有横移组件;所述横移组件交错设置有纵移组件;所述纵移组件下方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纵移组件在横移组件和纵移组件的交错位置一旁上设置有工作区。

3、进一步地,所述横移组件包括作动器横移组件和试件横移组件,作动器横移组件上设置有作动器垫块;所述作动器垫块上对应工作区方向设置有作动器组。

4、更进一步地,所述作动器垫块底部设置有多个与移动机构对应的重载滚轮车。

5、进一步地,所述作动器横移组件包括横移第一轨道;与横移第一轨道平行设置有横移第二轨道;横移第一轨道和横移第二轨道上对应设置了作动器垫块横移缸;作动器垫块横移缸连接于作动器垫块上。

6、进一步地,所述试件横移组件包括所述横移第一轨道,还平行设置有横移第三轨道;横移第一轨道和横移第三轨道上对应设置了试样横移缸;横移第一轨道一端对接设置有转运车的一端,横移第三轨道一端对接设置有转运车的另一端;试样横移缸上连接有插板;转运车上设置有托料板,托料板下设置有与插板对应的连接口。

7、更进一步地,所述转运车的四周设置了四个托板升降缸,托板升降缸的下部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

8、进一步地,所述纵移组件包括托料台;所述托料台设置于横移第一轨道一侧;托料台中埋设有与托料板对应的纵移缸;纵移轨道连接于纵移缸上。

9、更进一步地,所述纵移轨道下设置有纵移轨道升降架,纵移轨道通过直线导轨组连接在纵移轨道升降架上;纵移轨道升降架下设置有纵移轨道升降缸。

10、更进一步地,所述托料板底部设置有多个与移动机构对应的重载滚轮车。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2、1.无试样长行程举升机构的本征安全特性。

13、传统的加载结构,为了实现试样进出,整个加载结构需要试样长行程举升机构,本专利技术无试样长行程举升机构,安全性显著提高,具有本征安全特性。

14、2.高效精准的试样自动移运装置。

15、通过转运系统,对试样进入加载装置实现高效精准横移和纵移,对作动器垫块实现高效横移,显著提高试样转运效率,实现无人转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运系统,包括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构包括有横移组件;所述横移组件交错设置有纵移组件;所述纵移组件下方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纵移组件在横移组件和纵移组件的交错位置一旁上设置有工作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组件包括作动器横移组件和试件横移组件,作动器横移组件上设置有作动器垫块(4);所述作动器垫块(4)上对应工作区方向设置有作动器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器垫块(4)底部设置有多个与移动机构对应的重载滚轮车(3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器横移组件包括横移第一轨道(29);与横移第一轨道(29)平行设置有横移第二轨道(30);横移第一轨道(29)和横移第二轨道(30)上对应设置了作动器垫块横移缸(28);作动器垫块横移缸(28)连接于作动器垫块(4)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试件横移组件包括横移第一轨道(29),还平行设置有横移第三轨道(31);横移第一轨道(29)和横移第三轨道(31)上对应设置了试样横移缸(27);横移第一轨道(29)一端对接设置有转运车(24)的一端,横移第三轨道(31)一端对接设置有转运车(24)的另一端;试样横移缸(27)上连接有插板(26);转运车(24)上设置有托料板(6),托料板(6)下设置有与插板(26)对应的连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车(24)的四周设置了四个托板升降缸(25),托板升降缸(25)的下部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移组件包括托料台(16);所述托料台(16)设置于横移第一轨道(29)一侧;托料台(16)中埋设有与托料板(6)对应的纵移缸(33);纵移轨道(34)连接于纵移缸(33)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移轨道(34)下设置有纵移轨道升降架(35),纵移轨道(34)通过直线导轨组(39)连接在纵移轨道升降架(35)上;纵移轨道升降架(35)下设置有纵移轨道升降缸(3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料板(6)底部设置有多个与移动机构对应的重载滚轮车(3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运系统,包括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构包括有横移组件;所述横移组件交错设置有纵移组件;所述纵移组件下方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纵移组件在横移组件和纵移组件的交错位置一旁上设置有工作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组件包括作动器横移组件和试件横移组件,作动器横移组件上设置有作动器垫块(4);所述作动器垫块(4)上对应工作区方向设置有作动器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器垫块(4)底部设置有多个与移动机构对应的重载滚轮车(3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器横移组件包括横移第一轨道(29);与横移第一轨道(29)平行设置有横移第二轨道(30);横移第一轨道(29)和横移第二轨道(30)上对应设置了作动器垫块横移缸(28);作动器垫块横移缸(28)连接于作动器垫块(4)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试件横移组件包括横移第一轨道(29),还平行设置有横移第三轨道(31);横移第一轨道(29)和横移第三轨道(31)上对应设置了试样横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绪平霍光叶龙李宣苏小华祁建张云鹏王中原刘智丹吕呈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