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组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83763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34
本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车身组件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车辆不能有效保护后排乘客头部侧方的问题。为此目的,本技术的车身组件包括车身和第一气囊;车身内设置有后排座位,第一气囊设置在车身侧面的顶部,且位于后排座位的侧上方;在车身受到撞击之后,第一气囊充气之后至少能够保护后排乘客头部的侧方。在车辆受到侧方的撞击之后,由于第一气囊的保护,可以使乘客头部的侧方也能够受到有效保护,更好地保护乘客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具体提供一种车身组件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对车辆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车辆后排座椅一般是在b柱上配备有气囊,在发生碰撞事故时气囊对后排乘客的面部进行保护。

2、但是,车辆的碰撞事故不仅仅是前后碰撞,还有侧方碰撞,在发生侧向碰撞时b柱上的气囊并不能保护乘客的侧方。

3、因此,亟需一种车身组件及车辆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车辆不能有效保护后排乘客头部侧方的问题。

2、在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身组件,该车身组件包括:

3、车身,所述车身内设置有后排座位,

4、第一气囊,其设置在车身侧面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后排座位的侧上方;

5、在所述车身受到撞击之后,所述第一气囊充气之后至少能够保护后排乘客头部的侧方。

6、在上述车身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气囊的气袋包括第一侧方部和后方部,所述第一侧方部位于后排乘客的侧方,所述后方部位于所述后排乘客的后方,所述第一气囊充气之后,能够覆盖后排乘客头部的侧方和后方。

7、在上述车身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后方部充气之后能够向下延伸至所述后排乘客的颈部。

8、在上述车身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方部充气之后能够向下延伸至后排乘客胸部的下方。

9、在上述车身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方部和后方部一体成型设置,且二者相互连通。

10、在上述车身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气囊的气袋包括第二侧方部,所述第二侧方部充气之后能够向下延伸至后排乘客的胸部的下方,以对乘客的头部、肩部和胸部形成保护。

11、在上述车身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气袋和支架,所述气袋连接于所述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和所述气袋均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固定在车身上。

12、在上述车身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身内的最后排座位两侧的车身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气囊。

13、在上述车身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身内设置有三排座位,前排座位和中间座位两侧的车身上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能够为乘客提供侧方保护。

14、在上述车身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身内设置有三排座位,中间排座位两侧的车身上均设置有仅包括第二侧方部的所述第一气囊。

15、在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身组件。

16、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技术的车身组件包括车身和第一气囊;车身内设置有后排座位,第一气囊设置在车身侧面的顶部,且位于后排座位的侧上方;在车身受到撞击之后,第一气囊充气之后至少能够保护后排乘客头部的侧方。在车辆受到侧方的撞击之后,由于第一气囊的保护,可以使乘客头部的侧方也能够受到有效保护,更好地保护乘客安全。

17、此外,后方部位于后排乘客的后方,第一气囊充气之后能够覆盖后排乘客头部的后方;可以使车辆后备箱内的物品向前运动时,能够保护后脑不被撞击,有效保护后脑的安全。

18、再者,第一侧方部和第二侧方部充气之后能够向下延伸至后排乘客的胸部的下方,在车辆侧方受到冲击时,可以使乘客的头部、肩部及胸部都能够得到保护。

19、方案1.一种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0、车身(5),所述车身(5)内设置有后排座位;

21、第一气囊,其设置在车身(5)侧面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后排座位的侧上方;

22、在所述车身(5)受到撞击之后,所述第一气囊充气之后至少能够保护后排乘客(4)头部的侧方。

23、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的气袋包括第一侧方部(1)和后方部(2),所述第一侧方部(1)位于后排乘客(4)的侧方,所述后方部(2)位于所述后排乘客(4)的后方,所述第一气囊充气之后,能够覆盖后排乘客(4)头部的侧方和后方。

24、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方部(2)充气之后能够向下延伸至所述后排乘客(4)的颈部。

25、方案4.根据方案2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方部(1)充气之后能够向下延伸至后排乘客(4)胸部的下方。

26、方案5.根据方案2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方部(1)和后方部(2)一体成型设置,且二者相互连通。

27、方案6.根据方案1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的气袋包括第二侧方部(6),所述第二侧方部(6)充气之后能够向下延伸至后排乘客(4)的胸部的下方,以对乘客的头部、肩部和胸部形成保护。

28、方案7.根据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3)、气袋和支架,所述气袋连接于所述气体发生器(3),所述气体发生器(3)和所述气袋均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固定在车身(5)上。

29、方案8.根据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5)内的最后排座位两侧的车身(5)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气囊。

30、方案9.根据方案8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5)内设置有三排座位,前排座位和中间座位两侧的车身(5)上设置有第二气囊(7),所述第二气囊(7)能够为乘客提供侧方保护。

31、方案10.根据方案6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5)内设置有三排座位,中间排座位两侧的车身(5)上均设置有仅包括第二侧方部(6)的所述第一气囊。

32、方案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方案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组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的气袋包括第一侧方部(1)和后方部(2),所述第一侧方部(1)位于后排乘客(4)的侧方,所述后方部(2)位于所述后排乘客(4)的后方,所述第一气囊充气之后,能够覆盖后排乘客(4)头部的侧方和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方部(2)充气之后能够向下延伸至所述后排乘客(4)的颈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方部(1)充气之后能够向下延伸至后排乘客(4)胸部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方部(1)和后方部(2)一体成型设置,且二者相互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的气袋包括第二侧方部(6),所述第二侧方部(6)充气之后能够向下延伸至后排乘客(4)的胸部的下方,以对乘客的头部、肩部和胸部形成保护。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3)、气袋和支架,所述气袋连接于所述气体发生器(3),所述气体发生器(3)和所述气袋均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固定在车身(5)上。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5)内的最后排座位两侧的车身(5)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气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5)内设置有三排座位,前排座位和中间座位两侧的车身(5)上设置有第二气囊(7),所述第二气囊(7)能够为乘客提供侧方保护。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5)内设置有三排座位,中间排座位两侧的车身(5)上均设置有仅包括第二侧方部(6)的所述第一气囊。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的气袋包括第一侧方部(1)和后方部(2),所述第一侧方部(1)位于后排乘客(4)的侧方,所述后方部(2)位于所述后排乘客(4)的后方,所述第一气囊充气之后,能够覆盖后排乘客(4)头部的侧方和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方部(2)充气之后能够向下延伸至所述后排乘客(4)的颈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方部(1)充气之后能够向下延伸至后排乘客(4)胸部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方部(1)和后方部(2)一体成型设置,且二者相互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的气袋包括第二侧方部(6),所述第二侧方部(6)充气之后能够向下延伸至后排乘客(4)的胸部的下方,以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锋王琼朱冒冒卞红波田磊黄佳昊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