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接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防静电接地纺织品。
技术介绍
1、静电是在两种不同材料接触和分离的过程中产生的,例如摩擦、感应或者电荷直接转移等。在干燥环境中,人们在睡觉时,毛发和与纺织品接触时更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会干扰人体的生物电平衡,导致神经系统的不适,如头晕、头痛、失眠、烦躁不安等症状。因此,减少静电对人体电平衡的影响很重要。
2、目前,在市面上已经出现了许多款式可以消除静电的纺织品,通常是布料连接着金属线,金属线的另一端连接着大地,电流在金属线中直接放电出去。这种方式无法使人有效维持人体内电平衡,因为不同的人体对电的感受程度不同,当人体中的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并放电时,直接放电会让有些人感到不适,甚至疼痛。在某些情况下,接地端出现异常电流的时候,电流同样会顺着金属线流回到纺织品与人接触,进而影响到人体的生物电平衡,严重的更有可能会使得人处于触电的状态,同样也影响人体的生物电平衡。因此,纺织品通过导线直连大地的方式无法满足人在与大地连接时并保持人体生物电平衡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静电接地纺织品,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静电接地纺织品,包括:布料和静电释放器,
3、所述布料包括绝缘纱线和导电纱线,所述导电纱线与所述绝缘纱线编织形成布料;
4、所述静电释放器包括引导极、调节模块和释放极,所述调节模块电连接在引导极和释放极之间,所
5、所述调节模块包括滑动变阻器和智能负载装置,所述滑动变阻器上设置有a端、b端和p端,所述智能负载装置接于滑动变阻器的a端和b端,所述滑动变阻器的b端同时连接了释放极,滑动变阻器的p端与引导极连接;
6、其中,所述布料的导电纱线均匀设置在布料上,及时吸收在布料中产生的静电,并通过引导极传导至静电释放器中,当静电电压低于所述静电释放器的智能负载装置工作电压时,智能负载装置作为负载,电流从引导极流向接地极,实现静电的导出;当静电电压达到智能负载装置工作电压,智能负载装置与滑动变阻器配合调节静电输出电流,实现静电平稳输出。
7、优选地,导电纱线是在绝缘纱线的外部喷涂一层导电材料制成的,所述导电材料的重量占导电纱线的重量的16%-20%,所述导电纱线占布料总重量的比例为3%-10%。
8、优选地,所述导电纱线纵横交织均匀设置在绝缘纱线上。
9、优选地,所述调节电阻的滑动变阻器b端和所述释放极之间安装一保险丝;
10、所述保险丝为自恢复保险丝,在流经保险丝电流过大时,保险丝会自行断开,当温度回复到室温时,保险丝会自行恢复,并实现通路。
11、优选地,所述布料上设置有连接部。
12、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子母扣,所述母扣设置在所述布料的导电纱线上,所述子扣与所述静电释放器的引导极连接。
13、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材质为导电金属材质。
14、优选地,所述智能负载装置包括多个单片机,所述智能负载装置包括第一单片机、第二单片机和第三单片机。
15、优选地,所述单片机之间连接方式为引脚点对点连接;
16、其中,所述第一单片机的第二引脚与第二单片机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一单片机的第六引脚与滑动电位器的a端连接,第一单片机的第七引脚与第二单片机的第七引脚、第三单片机的第七引脚和滑动变阻器的b端并联,第一单片机的第八引脚与滑动电位器的a端连接,第一单片机的第五引脚与第二单片机的第八引脚连接;
17、所述第二单片机的第二引脚与第三单片机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二单片机的第四引脚与第三单片机的第二引脚连接,第二单片机的第五引脚与第三单片机的第八引脚连接,第二单片机的第五引脚与第三单片机的第八引脚连接,第二单片机的第七引脚与第三单片机的第七引脚连接;
18、所述第三单片机的第三引脚与第三单片机的第四引脚连接,第三单片机的第五引脚与滑动变阻器b端连接。
19、优选地,所述智能负载装置中设置多个电阻,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安装在滑动变阻器b端与智能负载装置之间,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接于智能负载装置中;
20、其中,第一电阻串联在滑动变阻器的b端和第三单片机的第五引脚之间,第二电阻串联在第三单片机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之间,第三电阻安装在滑动变阻器的a端和第一单片机的第八引脚之间,第四电阻安装在滑动变阻器a端和第一单片机的第六引脚之间。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22、本申请提供的防静电接地纺织品,包括布料和静电释放器,布料由绝缘纱线和导电纱线组成,导电纱线均匀交织分布在绝缘纱线中,以提供最大面积的电流引导,充分导出摩擦布料时产生的静电。布料通过导电线与静电释放器的引导极连接,电流从布料传导到静电释放器中。引导极作为静电释放器的电流初始接收点,引导电流经过调节模块,后经释放极,最终将电流安全地引导至大地,完成电流的释放。
23、用户可以调节滑动变阻器的大小,进行对静电放电大小和放电时间进行调节,从而适应人体的电感平衡。进一步的,在静电的产生较少的环境中,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防止电流产生回流。其次,在环境中很容易产生静电时,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适应位置,即人体电平衡位置处,将静电顺利释放到大地。
24、当静电的电压大小不足为智能负载装置提供工作电压时,智能负载装置不工作,且作为一个负载消耗电流,电流直接通过滑动变阻器,后经接地金属接头传导至大地。其次,当静电电压过大时,电流流经智能负载装置并使其启动工作,配合滑动变阻器,改变放电的大小以及放电时间,适应用户的电流感知阈,将静电顺利释放到大地,维持用户的生物电平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静电接地纺织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布料和静电释放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接地纺织品,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静电接地纺织品,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接地纺织品,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接地纺织品,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静电接地纺织品,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静电接地纺织品,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防静电接地纺织品,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静电接地纺织品,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静电接地纺织品,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电接地纺织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布料和静电释放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接地纺织品,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静电接地纺织品,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接地纺织品,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接地纺织品,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宇霖,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接地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