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电路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8252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7 13:38
本申请涉及电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电路及电子设备。该电池电路包括电池模块、接口模块、第一防反模块及第二防反模块。电池模块设有充电路径及放电路径。接口模块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接口模块包括位于充电路径上的充电接口及位于放电路径上的放电接口。第一防反模块位于充电路径上,用于检测充电路径上的第一反向电流,并截断充电路径上的第一反向电流。第二防反模块位于放电路径上,用于检测放电路径上的第二反向电流,并截断放电路径上的第二反向电流。本申请通过在电池电路的充电路径、放电路径上分别对应设置第一防反模块、第二防反模块,以使电池电路在充、放电时均具有阻隔反向电流的功能,从而保护电池电路和外部设备不受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源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锂电池设计的时候,由于需求、用途不同,往往会出现充电和放电不同口的情况,例如,部分电子设备通过分别设置充电接口及放电接口,以满足边充电边放电的应用需求。

2、目前,充、放电分口的电池电路主要具有应对过流、过压、过温的防护手段,而不具有应对反向电流的防护手段。例如,当电源设备误接电子设备的放电接口时,电源设备通过放电接口向电池电路的放电路径输入反向电流,从而损坏电池电路;或当电源设备通过充电接口向电池电路充电时,若电源设备的充电功能失效,电池电路的充电路径上容易产生倒灌的反向电流,并通过充电接口输出至电源设备,从而进一步损坏电源设备。

3、因此,目前充、放电分口的电池电路缺乏应对反向电流的防护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电池电路,以解决充放电分口的电池电路缺乏应对反向电流的防护手段的技术问题。

2、在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电路,包括:

3、电池模块,用于进行充电和/或放电,所述电池模块设有充电路径及放电路径;

4、接口模块,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所述接口模块包括位于所述充电路径上的充电接口及位于所述放电路径上的放电接口;

5、第一防反模块,位于所述充电路径上,用于检测所述充电路径上的第一反向电流,在检测到所述充电路径上存在所述第一反向电流时,截断所述充电路径上的所述第一反向电流;以及

6、第二防反模块,位于所述放电路径上,用于检测所述放电路径上的第二反向电流,在检测到所述放电路径上存在所述第二反向电流时,截断所述放电路径上的所述第二反向电流。

7、可选地,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第一防反模块的连接路径上设有充电节点;

8、所述第一防反模块包括:

9、第一检测单元,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及所述充电节点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接口及所述充电节点之间的第一电压差值,并将所述第一电压差值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生成第一驱动信号;以及

10、第一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充电节点、所述充电接口及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控制所述充电节点与所述充电接口的连接状态;

11、其中,当所述第一电压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导通,当所述第一电压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关闭。

12、可选地,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第二防反模块的连接路径上设有放电节点;

13、所述第二防反模块包括:

14、第二检测单元,分别与所述放电接口及所述放电节点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放电节点及所述放电接口之间的第二电压差值,并将所述第二电压差值与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生成第二驱动信号;以及

15、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放电节点、所述放电接口及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控制所述放电节点与所述放电接口的连接状态;

16、其中,当所述第二电压差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导通,当所述第二电压差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关闭。

17、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充电节点。

18、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理想二极管,所述第一理想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第一理想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节点,所述第一理想二极管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

19、可选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放电节点,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放电接口。

20、可选地,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包括第二理想二极管,所述第二理想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节点,所述第二理想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电接口,所述第二理想二极管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

21、可选地,所述电池模块包括:

22、电池组;

23、采样单元,与所述电池组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电池组的电参数及温度参数;

24、电池管理单元,与所述采样单元电连接,用于生成第三驱动信号和第四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电池组的所述电参数及所述温度参数,调节第三驱动信号和第四驱动信号;

25、充电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电池组及所述第一防反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三驱动信号导通或关闭,以控制所述电池组与所述第一防反模块的连接状态;以及

26、放电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电池组及所述第二防反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四驱动信号导通或关闭,以控制所述电池组与所述第二防反模块的连接状态。

27、可选地,所述充电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池组的正极,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防反模块;

28、所述放电开关单元包括第四场效应管,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防反模块,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池组的正极。

29、在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电路。

30、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在电池电路的充电路径、放电路径上分别对应设置第一防反模块、第二防反模块,分别检测充电路径、放电路径上的反向电流,并在检测到反向电流时电池电路与外部设备的连接,以使电池电路在充、放电时均具有防护反向电流的功能,从而保护充、放电分口的电池电路和外部设备不受损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第一防反模块的连接路径上设有充电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第二防反模块的连接路径上设有放电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充电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理想二极管,所述第一理想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第一理想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节点,所述第一理想二极管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放电节点,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放电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包括第二理想二极管,所述第二理想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节点,所述第二理想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电接口,所述第二理想二极管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池组的正极,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防反模块;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电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第一防反模块的连接路径上设有充电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第二防反模块的连接路径上设有放电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充电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理想二极管,所述第一理想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第一理想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节点,所述第一理想二极管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