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柔性管道,具体涉及一种l型双铰链和大拉杆补偿器组合的管道系统。
技术介绍
1、管道就像一幢建筑的血管,结构隔震正在催生隔震柔性管道技术的规范发展,对应穿越隔震层和跨越隔震缝(沟)的管道柔性化处理是最典型也最为重要的构造措施,可保证建筑在震后基本不经修理即可继续服役,将地震对人民正常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2、传统的管道柔性件基本上仅用于吸收管道的热胀冷缩变形,变形量较小且变形过程缓慢,相当于拟静态变形。近年来,随着隔震技术在建筑领域的日益广泛应用,穿越隔震层和跨越隔震缝的管道隔震难题随之凸显。管道隔震必然通过柔性元件来实现;柔性元件许用变形能力的加大,势必导致管道柔性元件长度增加、刚度降低,极易引发柔性元件的柱状稳定性问题。另外,地震的位移方向是不可预测的,隔震柔性件的变形能力必须满足任意方向的预设位移量。通常建筑内管道密布且空间狭小,如何在狭小的空间内解决很大且方向随机的地震位移补偿问题一直是个技术难题。
3、综上所述,对现有技术中,应对地震时,管道应对变形的能力较为单一,难以应对多个随机方向的位移,严重影响管道使用寿命的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型双铰链和大拉杆补偿器组合的管道系统,以解决难以应对多个随机方向的位移,严重影响管道使用寿命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l型双铰链和大拉杆补偿器组合的管道系统,包括呈l形的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包括两个垂直设置的直管和安装在两个
3、优选的,所述波纹管一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端板,所述拉杆本体与所述端板通过球面和椎面垫圈相连接。
4、优选的,所述拉杆本体与所述端板之间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安装在所述端板上,所述拉杆本体与所述垫圈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垫圈一侧为球面或锥形面垫圈,以确保波纹管一角变形时球面旋转;所述连接管相对所述弯头的一端与所述直管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铰链补偿器包括中间管、波纹管二和立板,所述波纹管二固定安装在所述中间管上,所述立板固定安装在所述中间管的外壁,且其位于所述波纹管二的两侧,两个所述立板上均设置有铰接板,两个所述铰接板转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铰链补偿器为两组,其中一组所述铰链补偿器与所述弯头固定连接,另一组所述铰链补偿器与所述直管固定连接。
8、优选的,两个所述直管的外壁分别固定安装有固定支座,所述弯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支吊架。
9、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两个相互垂直的直管通过弯头连接,形成l形的管道本体,通过固定支座对直管进行固定,承受管道系统重量,同时保证管道任意方向的位移行程自由度。随着力的方向通过铰链补偿器与拉杆补偿器实现对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力进行分散,以确保管道本体提高应对冲击力、牵扯力的能力,以供正常使用,通过铰链补偿器与拉杆补偿器相结合,实现大位移补偿,同时实现管道本体的变形控制,提高管道本体的疲劳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L型双铰链和大拉杆补偿器组合的管道系统,包括呈L形的管道本体(1),所述管道本体(1)包括两个垂直设置的直管(11)和安装在两个直管(11)之间的弯头(12),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11)上分别设置有铰链补偿器(2)和大拉杆补偿器(3),所述大拉杆补偿器(3)包括连接管(31)、拉杆本体(32)和波纹管一(33),所述波纹管一(33)对称安装在所述连接管(31)上,所述连接管(31)的一端与所述弯头(12)固定连接,所述拉杆本体(32)通过球面和椎面垫圈安装在所述连接管(3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型双铰链和大拉杆补偿器组合的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一(33)与所述连接管(3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31)上设置有端板(34),所述拉杆本体(32)与所述端板(34)通过球面和椎面垫圈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L型双铰链和大拉杆补偿器组合的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本体(32)与所述端板(34)之间设置有垫圈(35),所述垫圈(35)安装在所述端板(34)上,所述拉杆本体(32)与所述垫圈(35)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L型双铰链和大拉杆补偿器组合的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35)一侧为球面或锥形面垫圈,以确保波纹管一(33)角变形时球面旋转;所述连接管(31)相对所述弯头(12)的一端与所述直管(1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型双铰链和大拉杆补偿器组合的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补偿器(2)包括中间管(21)、波纹管二(22)和立板(23),所述波纹管二(22)固定安装在所述中间管(21)上,所述立板(23)固定安装在所述中间管(21)的外壁,且其位于所述波纹管二(22)的两侧,两个所述立板(23)上均设置有铰接板(24),两个所述铰接板(24)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L型双铰链和大拉杆补偿器组合的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补偿器(2)为两组,其中一组所述铰链补偿器(2)与所述弯头(12)固定连接,另一组所述铰链补偿器(2)与所述直管(1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型双铰链和大拉杆补偿器组合的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直管(11)的外壁分别固定安装有固定支座(4),所述弯头(1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支吊架(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型双铰链和大拉杆补偿器组合的管道系统,包括呈l形的管道本体(1),所述管道本体(1)包括两个垂直设置的直管(11)和安装在两个直管(11)之间的弯头(12),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11)上分别设置有铰链补偿器(2)和大拉杆补偿器(3),所述大拉杆补偿器(3)包括连接管(31)、拉杆本体(32)和波纹管一(33),所述波纹管一(33)对称安装在所述连接管(31)上,所述连接管(31)的一端与所述弯头(12)固定连接,所述拉杆本体(32)通过球面和椎面垫圈安装在所述连接管(3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型双铰链和大拉杆补偿器组合的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一(33)与所述连接管(3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31)上设置有端板(34),所述拉杆本体(32)与所述端板(34)通过球面和椎面垫圈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l型双铰链和大拉杆补偿器组合的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本体(32)与所述端板(34)之间设置有垫圈(35),所述垫圈(35)安装在所述端板(34)上,所述拉杆本体(32)与所述垫圈(35)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秦阳,查佳旺,翟锁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艾斯雷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