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819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绕线轮单元包括框架和可拆卸地安装在框架两侧上的第一和第二侧盖。框架包括第一和第二侧板和连接第一和第二侧板的多个连接件。第一侧板包括板构件和环形构件。板构件在其内周部分包括第一开口。板构件由镁合金制成,其中在板构件的表面上进行电解淀积处理。环形构件具有卷筒适用于通过其中的第二开口和形成在第二开口的内周部分上的阴螺纹部分。环形构件比进行电解淀积处理的板构件的表面硬。(*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体涉及一种绕线轮单元。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通过摇把转动卷绕鱼线的卷筒可拆卸地安装其上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
技术介绍
通常,双轴承绕线轮包括安装在鱼杆上的绕线轮单元、可转动地安装在绕线轮单元上的卷筒和用来转动卷筒的摇把。摇把可转动地安装在绕线轮单元一侧上,并经由齿轮机构连接到卷筒上。绕线轮单元包括框架和一对侧盖。框架包括一对左右侧板和连接两个侧板的连接构件,并且该对侧盖覆盖框架的两侧。卷筒能够穿过的开口设置在与安装有摇把的侧板相对的侧板上,并且覆盖该侧板的侧盖可拆卸地安装在侧板上以便使其容易从开口中拆卸卷筒。对于此类型的双轴承绕线轮来说,为了相对于侧板方便地连接或拆卸侧盖,通过在侧板开口内的内周侧上形成阴螺纹部分,并且将形成在侧盖端部的外周侧上的阳螺纹部分旋入其中,从而将侧盖安装在侧板上(见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出版物No.2000-125721)。这里,可通过相对于侧板简单转动侧盖,方便地连接和拆卸侧盖。采用此类型的双轴承绕线轮,近年来公知的是通过镁合金形成框架以便降低双轴承绕线轮的重量并改善其结构。用于此类型双轴承绕线轮的框架例如与由镁合金制成的侧板和连接构件形成整体。采用所述的传统双轴承绕线轮,由于侧板和连接构件由镁合金制成,双轴承绕线轮的重量可减小并改善结构。但是,与常用金属相比,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差,并且因此通过在镁合金表面是进行电解淀积处理形成电解淀积层,以便改善表面的耐腐蚀性。如果此类型的电解淀积层形成在用来安装侧盖的阳螺纹部分的阴螺纹部分的表面上,阳螺纹部分将变得与阴螺纹部分卡在一起,这是由于电解淀积层具有相对弹性的性能。因此,如果阳螺纹部分卡在阴螺纹部分内,螺纹部分不能正确相互接合,并且侧盖可以不稳定的方式连接到侧板上。为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明白需要一种克服传统技术的所述问题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改进的绕线轮单元。本专利技术满足现有技术中的此需要以及其他需要,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将得以明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可以将侧盖可靠地连接到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的侧板上。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包括绕线轮单元、卷筒、摇把和阻力调整构件。绕线轮单元包括具有板构件和环形构件的第一侧板、与第一侧板隔开一定距离相对布置的第二侧板、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侧板上以便覆盖第二侧板外部的第二侧盖。板构件在其内部包括第一开口,并由镁合金制成,其中在板构件的一个表面上进行电解淀积处理。环形构件包括第二开口以及形成在第二开口的内周表面上的阳螺纹部分。环形构件的表面比进行电解淀积处理的板构件的表面硬。第一侧盖具有形成其上的阳螺纹部分,该部分能够与横向构件的阴螺纹部分接合。卷筒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和第二侧板之间。卷筒穿过第二开口。摇把安装在第二侧盖上以便转动卷筒。阻力调整构件布置在与摇把相同的绕线轮单元侧部上。采用此绕线轮单元,第一侧板包括由镁合金制成的板构件和其中形成阴螺纹部分并比进行电解淀积的板构件的表面硬的环形构件。第一侧盖包括与环形构件的阴螺纹接合的阳螺纹部分。这里,通过分开形成第一侧板的环形构件和板构件,并通过形成环形构件,环形构件的阴螺纹部分由比电解淀积层硬金属形成,与现有技术所述电解层形成在由镁合金制成的阴螺纹部分上的配置相比,阳螺纹部分将难以卡在阴螺纹部分上。因此,由于可以降低螺钉部件的弹性,第一侧盖可以可靠地连接在第一侧板上。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环形构件由金属制成。这里,通过由金属形成环形构件,使得环形构件的表面比进行电解淀积的板构件的表面硬,可防止阳螺纹部分卡在阴螺纹部分上。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环形构件由铝合金制成。这里,通过铝合金制成环形构件,而铝合金是比进行电解淀积的镁硬的金属,侧板可设置廉价的结构。按照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专利技术第二或第三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在环形构件的表面上进行阳极氧化。这里,通过在由例如铝合金制成的环形构件的表面上进行防蚀铝处理的阳极氧化处理,可以防止环形构件的腐蚀。另外,通过进行所述的阳极氧化处理,即使螺钉部件重复连接和拆卸,由于在阳极氧化物涂层顶部上不再需要形成电解淀积层,可以保持耐用性。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环形构件由合成树脂制成。这里,可以简化环形构件的形成,并且可以减小其总体重量。按照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到第五方面任一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在阳极氧化处理之后,在板构件的表面上进行电解淀积处理。这里通过在由镁合金制成的板构件的表面上以如下顺序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和电解淀积处理,可以可靠地防止板构件的腐蚀。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七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到第六方面任一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第一侧盖由金属制成。这里,通过由金属形成阴螺纹部分,可以改善外观设计,并且可改善螺钉部件的耐磨性。按照本专利技术第八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专利技术第七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第一侧盖至少部分由铝合金制成。这里,可以简化第一侧盖的阳螺纹部分的形成,并可以提供廉价的结构。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九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专利技术第七或第八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在第一侧盖的表面上进行阳极氧化处理。这里,通过在由例如铝合金制成的第一侧盖的表面上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或防蚀铝处理,可以防止第一侧盖的腐蚀。按照本专利技术第十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专利技术第七到第九方面任一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第一侧盖还包括覆盖第一侧板的外部的外部构件和与外部构件分开设置并包括阳螺纹部分的内部构件。按照本专利技术第十一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专利技术第十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外部构件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内部构件由铝合金制成。这里,通过由铝合金形成阳螺纹部分保持耐用性,并且同时通过由镁合金形成其他部件,可以减小绕线轮单元的重量并改善工作性能。按照本专利技术第十二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专利技术第十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外部构件由镁合金制成,内部构件由铝合金制成。这里通过由铝合金形成阳螺纹部分可以保持耐用性,并且同时通过由镁合金形成其他部件,可以减小绕线轮单元的重量并改善结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三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到第十二方面任一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环形构件通过螺栓构件安装在板构件上。这里,环形构件便于安装在板构件上。按照本专利技术第十四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本专利技术第十三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其中环形构件包括形成为向外径向伸出的多个连接部分、形成在每个连接部分内的通孔以及板构件,板构件包括多个与连接部分的通孔连通的多个螺母部分,螺栓构件与至少一个螺母部分和至少一个通孔接合。这里,当例如离心制动机构或类似机构容纳在环形构件的内周侧内时,通过形成包括在环形构件的外周侧上的多个突片的连接部分,连接部分不与这些机构干涉。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他的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以下详细说明中将变得清楚,该说明结合附图披露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附图说明现对于形成此原始披露一部分的附图进行参考图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轴承绕线轮的透视图;图2是按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截面图;图3是按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侧板附近区域的放大截面图;图4是按照本专利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轴承绕线轮包括:绕线轮单元,其包括:第一侧板,其具有:在其内周部分包括第一开口的板构件,板构件由镁合金制成,其中在板构件的表面上进行电解淀积处理;以及 环形构件,具有第二开口以及形成在第二开口的内周部分 上的阴螺纹部分,环形构件的表面比进行电解淀积处理的板构件的表面硬;与第一侧板隔开一定间隙相对布置的第二侧板;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侧板上以便覆盖第一侧板的外部的第一侧盖,第一侧盖具有形成其上的阳螺纹部分,该阳螺纹部分能够与环形构 件的阴螺纹部分接合;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侧板上以便覆盖第二侧板的外部的第二侧盖;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和第二侧板之间以便卷绕圆形的卷筒,卷筒穿过第二开口;安装在第二侧盖上以便转动卷筒的摇把;以及布置在与摇把相同 的绕线轮单元侧部上的阻力调整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9-12 320665/03;JP 2004-2-20 43989/041.一种双轴承绕线轮包括绕线轮单元,其包括第一侧板,其具有在其内周部分包括第一开口的板构件,板构件由镁合金制成,其中在板构件的表面上进行电解淀积处理;以及环形构件,具有第二开口以及形成在第二开口的内周部分上的阴螺纹部分,环形构件的表面比进行电解淀积处理的板构件的表面硬;与第一侧板隔开一定间隙相对布置的第二侧板;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侧板上以便覆盖第一侧板的外部的第一侧盖,第一侧盖具有形成其上的阳螺纹部分,该阳螺纹部分能够与环形构件的阴螺纹部分接合;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侧板上以便覆盖第二侧板的外部的第二侧盖;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和第二侧板之间以便卷绕圆形的卷筒,卷筒穿过第二开口;安装在第二侧盖上以便转动卷筒的摇把;以及布置在与摇把相同的绕线轮单元侧部上的阻力调整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环形构件由金属制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环形构件由铝合金制成。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在环形构件的表面上进行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崎宪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