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按摩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类悬浮润滑结构的按摩装置。
技术介绍
1、按摩器是通过内置电机带动按摩头转动或震动,以反复按摩人体肌肉,促进人体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作用,从而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根据按摩器按摩位置的不同,按摩器一般分为肩颈按摩器、腰部按摩器以及背部按摩器等,其中,肩颈按摩器需要同时对用户的肩部和颈部进行按摩,因此需要设置一对按摩部件并沿人体身高方向从肩膀两侧对肌肉进行按摩。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5934228b)公开了一种按摩装置,其通过按摩机构驱动第一按摩部件和第二按摩部件摆动,使第一按摩部件和第二按摩部件在与人体皮肤接触时,相对于人体皮肤摆动,利用第一按摩部件和第二按摩部件对人体皮肤的按压达到按摩的目的。但是,上述按摩装置中,第一按摩部件和第二按摩部件采用滑动摩擦的方式配合,二者在相对摆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使得第一按摩部件和第二按摩部件在按摩机构的驱动下摆动幅度较小,摆动时所需克服的摩擦阻力较大,按摩器零部件磨损严重,进而加速按摩器损坏,使得按摩器使用寿命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降低摩擦力、减小零部件磨损、延长使用寿命的具有类悬浮润滑结构的按摩装置。
2、一种具有类悬浮润滑结构的按摩装置,至少包括按摩组件以及驱动按摩组件动作的动力机构,所述按摩组件至少包括:
3、第一捏持支架,所述第一捏持支架的一端开设有贯穿其两相对侧面的第一通孔,第一捏持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按摩头;以及
>4、偏心轮,所述偏心轮嵌入第一通孔,偏心轮的一侧偏心设置有伸出第一通孔的转轴,所述动力机构位于偏心轮的另一侧并与所述转轴同轴设置以驱动偏心轮转动;偏心轮的环侧面与第一通孔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偏心轮的环侧面或第一通孔的内侧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第一间隙和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润滑脂层,所述第一润滑脂层呈液体状或膏状。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偏心轮的环侧面间隔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凹槽,第一通孔的内侧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分隔槽以分割第一通孔的内侧面形成多个第一凸台,或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面间隔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偏心轮的环侧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分隔槽以分割偏心轮的环侧面形成多个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凹槽沿偏心轮的轴向延伸,相邻第一凹槽之间的距离小于单个第一凸台的宽度。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单个第一凸台的宽度与单个第一凹槽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3;相邻第一凹槽之间形成有第三凸台,第三凸台的宽度小于第一凹槽的宽度。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偏心轮上背向转轴的一面偏心设置有插孔,动力机构的输出轴插入所述插孔并与偏心轮周向固定,以驱动偏心轮转动。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捏持支架上于第一通孔的两端各开设有一沉槽,所述偏心轮上背向转轴的一面向偏心轮的边缘凸起以形成用于嵌入第一通孔一侧沉槽的第一封堵环。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摩组件还包括轴向凸轮和第二捏持支架,所述轴向凸轮位于第一捏持支架的一侧并与转轴的末端驱动连接,轴向凸轮上背向第一捏持支架的一侧面设有圆柱状凸部;所述第二捏持支架位于轴向凸轮的一侧且邻近圆柱状凸部,第二捏持支架的一端开设有贯穿其两相对侧面并嵌装所述圆柱状凸部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面与圆柱状凸部的环侧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圆柱状凸部的环侧面或第二通孔的内侧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二间隙内设有第二润滑脂层,第二捏持支架的另一端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二按摩头;第二润滑脂层呈液体状或膏状。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柱状凸部的环侧面间隔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凹槽,第二通孔的内侧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分隔槽以分割第二通孔的内侧面形成多个第二凸台,或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面间隔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凹槽,圆柱状凸部的环侧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分隔槽以分割圆柱状凸部的环侧面形成多个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凹槽沿圆柱状凸部的轴向延伸,相邻第二凹槽之间的距离小于单个第二凸台的宽度。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单个第二凸台的宽度与单个第二凹槽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3;相邻第二凹槽之间形成有第四凸台,第四凸台的宽度小于第二凹槽的宽度。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轴向凸轮上邻近第一捏持支架的一侧设有用于嵌入第一通孔另一侧沉槽并封堵第一凹槽的第二封堵环;轴向凸轮上邻近第二捏持支架的一侧面与第二通孔一端的外边缘抵接,第二捏持支架上背向轴向凸轮的一侧设有与所述轴向凸轮轴向固定以封堵第二通孔另一端的封堵板;第二捏持支架的末端背向设置两根限位轴,两根限位轴上各转动套设一所述第二按摩头,且第一按摩头的轴向垂直于第二按摩头的轴向。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动力机构的两侧相对设置两个所述按摩组件,动力机构上背向设置两根输出轴,两根输出轴分别对应与一所述按摩组件的偏心轮驱动连接。
14、实施本技术的具有类悬浮润滑结构的按摩装置,通过在偏心轮或第一通孔上开设第一凹槽,在偏心轮与第一通孔之间设置第一间隙,并在第一凹槽和第一间隙内设置第一润滑脂层,在第一捏持支架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捏持支架与偏心轮通过第一润滑脂层配合,减小了第一捏持支架转动过程的摩擦以及磨损,有利于延长摩擦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类悬浮润滑结构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按摩组件以及驱动按摩组件动作的动力机构,所述按摩组件至少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轮的环侧面间隔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凹槽,第一通孔的内侧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分隔槽以分割第一通孔的内侧面形成多个第一凸台,或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面间隔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偏心轮的环侧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分隔槽以分割偏心轮的环侧面形成多个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凹槽沿偏心轮的轴向延伸,相邻第一凹槽之间的距离小于单个第一凸台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第一凸台的宽度与单个第一凹槽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3;相邻第一凹槽之间形成有第三凸台,第三凸台的宽度小于第一凹槽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轮上背向转轴的一面偏心设置有插孔,动力机构的输出轴插入所述插孔并与偏心轮周向固定,以驱动偏心轮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捏持支架上于第一通孔的两端各开设有一沉槽,所述偏心轮上背向转轴的一面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组件还包括轴向凸轮和第二捏持支架,所述轴向凸轮位于第一捏持支架的一侧并与转轴的末端驱动连接,轴向凸轮上背向第一捏持支架的一侧面设有圆柱状凸部;所述第二捏持支架位于轴向凸轮的一侧且邻近圆柱状凸部,第二捏持支架的一端开设有贯穿其两相对侧面并嵌装所述圆柱状凸部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面与圆柱状凸部的环侧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圆柱状凸部的环侧面或第二通孔的内侧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二间隙内设有第二润滑脂层,第二捏持支架的另一端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二按摩头;第二润滑脂层呈液体状或膏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状凸部的环侧面间隔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凹槽,第二通孔的内侧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分隔槽以分割第二通孔的内侧面形成多个第二凸台,或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面间隔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凹槽,圆柱状凸部的环侧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分隔槽以分割圆柱状凸部的环侧面形成多个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凹槽沿圆柱状凸部的轴向延伸,相邻第二凹槽之间的距离小于单个第二凸台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第二凸台的宽度与单个第二凹槽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3;相邻第二凹槽之间形成有第四凸台,第四凸台的宽度小于第二凹槽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轴向凸轮上邻近第一捏持支架的一侧设有用于嵌入第一通孔另一侧沉槽并封堵第一凹槽的第二封堵环;轴向凸轮上邻近第二捏持支架的一侧面与第二通孔一端的外边缘抵接,第二捏持支架上背向轴向凸轮的一侧设有与所述轴向凸轮轴向固定以封堵第二通孔另一端的封堵板;第二捏持支架的末端背向设置两根限位轴,两根限位轴上各转动套设一所述第二按摩头,且第一按摩头的轴向垂直于第二按摩头的轴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机构的两侧相对设置两个所述按摩组件,动力机构上背向设置两根输出轴,两根输出轴分别对应与一所述按摩组件的偏心轮驱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类悬浮润滑结构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按摩组件以及驱动按摩组件动作的动力机构,所述按摩组件至少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轮的环侧面间隔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凹槽,第一通孔的内侧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分隔槽以分割第一通孔的内侧面形成多个第一凸台,或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面间隔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偏心轮的环侧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分隔槽以分割偏心轮的环侧面形成多个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凹槽沿偏心轮的轴向延伸,相邻第一凹槽之间的距离小于单个第一凸台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第一凸台的宽度与单个第一凹槽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3;相邻第一凹槽之间形成有第三凸台,第三凸台的宽度小于第一凹槽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轮上背向转轴的一面偏心设置有插孔,动力机构的输出轴插入所述插孔并与偏心轮周向固定,以驱动偏心轮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捏持支架上于第一通孔的两端各开设有一沉槽,所述偏心轮上背向转轴的一面向偏心轮的边缘凸起以形成用于嵌入第一通孔一侧沉槽的第一封堵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组件还包括轴向凸轮和第二捏持支架,所述轴向凸轮位于第一捏持支架的一侧并与转轴的末端驱动连接,轴向凸轮上背向第一捏持支架的一侧面设有圆柱状凸部;所述第二捏持支架位于轴向凸轮的一侧且邻近圆柱状凸部,第二捏持支架的一端开设有贯穿其两相对侧面并嵌装所述圆柱状凸部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面与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占伟,周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