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81794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7 13:3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包括四根支撑杆,两根支撑杆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固定杆、若干根横杆与第二固定杆,另外两根支撑杆之间上部分设有第三固定杆,下部分设有第四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与第三固定杆之间设有承载板,位于承载板的长边一侧的两根支撑杆之间皆设有两根中心处交叉并铰接的连接杆,连接杆两端皆与移动件铰接,移动件可滑动地套设在支撑杆上,移动件通过设置在支撑杆上的限位部件限位,第二固定杆上套设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与连接板一端连接,连接板另一端底部设有可容纳第四固定杆的凹槽。本技术实现了修复平台的快速拆卸安装;在修复平台未使用时,可拆卸将修复平台体积减小,方便收纳与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修复平台,具体涉及一种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


技术介绍

1、古建筑在修复时,需要用到修复平台,提高作业高度、方便施工,当某处施工使用完成后需要将修复平台移动到下一处待施工位置,目前的修复平台的体积都较大,不便于移动,虽也有可拆卸的修复平台,但反复拆卸安装也较为耗时。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

2、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包括四根支撑杆,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固定杆、若干根横杆与第二固定杆,另外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上部分设有第三固定杆,下部分设有第四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与第三固定杆之间设有承载板,位于所述承载板的长边一侧的两根支撑杆之间皆设有两根中心处交叉并铰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皆与移动件铰接,所述移动件可滑动地套设在支撑杆上,所述移动件通过设置在支撑杆上的限位部件限位,所述第二固定杆上套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与连接板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板另一端底部设有可容纳第四固定杆的凹槽。

4、上述技术方案中优先地,所述限位部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设于空腔内,所述空腔设于支撑杆内,所述弹簧一端与空腔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限位块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另一端贯穿空腔侧壁与移动件上的小孔。

5、上述技术方案中优先地,所述限位部件数量、空腔数量与移动件数量一致。

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先地,所述移动件截面呈u形,且u形端口处两侧分别与一个滑动块连接,所述滑动块设于滑动槽内,所述滑动槽竖直设置在支撑杆相对的两侧壁上。

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先地,所述移动件呈半包围套设在支撑杆远离横杆与第三固定杆的一侧。

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先地,所述第一固定杆上套设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承载板一端连接,所述承载板另一端放置在第三固定杆上,且使第三固定杆表面的若干第二限位块贯穿承载板上的小孔。

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先地,所述第一固定杆与第三固定杆等高设置。

1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先地,所述第二固定杆与第四固定杆等高设置。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具备以下

12、有益效果:

13、本技术拆卸安装方便,实现了修复平台的快速拆卸安装;在修复平台未使用时,可拆卸将修复平台体积减小,方便收纳与移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支撑杆(1),两根所述支撑杆(1)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固定杆(6)、若干根横杆(10)与第二固定杆(12),另外两根所述支撑杆(1)之间上部分设有第三固定杆(9),下部分设有第四固定杆(11),所述第一固定杆(6)与第三固定杆(9)之间设有承载板(8),位于所述承载板(8)的长边一侧的两根支撑杆(1)之间皆设有两根中心处交叉并铰接的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两端皆与移动件(2)铰接,所述移动件(2)可滑动地套设在支撑杆(1)上,所述移动件(2)通过设置在支撑杆(1)上的限位部件(5)限位,所述第二固定杆(12)上套设有第二套筒(13),所述第二套筒(13)与连接板(4)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板(4)另一端底部设有可容纳第四固定杆(11)的凹槽(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5)包括弹簧(502),所述弹簧(502)设于空腔(101)内,所述空腔(101)设于支撑杆(1)内,所述弹簧(502)一端与空腔(101)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限位块(501)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501)另一端贯穿空腔(101)侧壁与移动件(2)上的小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5)数量、空腔(101)数量与移动件(2)数量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2)截面呈U形,且U形端口处两侧分别与一个滑动块(201)连接,所述滑动块(201)设于滑动槽(102)内,所述滑动槽(102)竖直设置在支撑杆(1)相对的两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2)呈半包围套设在支撑杆(1)远离横杆(10)与第三固定杆(9)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6)上套设第一套筒(7),所述第一套筒(7)与承载板(8)一端连接,所述承载板(8)另一端放置在第三固定杆(9)上,且使第三固定杆(9)表面的若干第二限位块(14)贯穿承载板(8)上的小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6)与第三固定杆(9)等高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杆(12)与第四固定杆(11)等高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支撑杆(1),两根所述支撑杆(1)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固定杆(6)、若干根横杆(10)与第二固定杆(12),另外两根所述支撑杆(1)之间上部分设有第三固定杆(9),下部分设有第四固定杆(11),所述第一固定杆(6)与第三固定杆(9)之间设有承载板(8),位于所述承载板(8)的长边一侧的两根支撑杆(1)之间皆设有两根中心处交叉并铰接的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两端皆与移动件(2)铰接,所述移动件(2)可滑动地套设在支撑杆(1)上,所述移动件(2)通过设置在支撑杆(1)上的限位部件(5)限位,所述第二固定杆(12)上套设有第二套筒(13),所述第二套筒(13)与连接板(4)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板(4)另一端底部设有可容纳第四固定杆(11)的凹槽(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工程施工用修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5)包括弹簧(502),所述弹簧(502)设于空腔(101)内,所述空腔(101)设于支撑杆(1)内,所述弹簧(502)一端与空腔(101)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限位块(501)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501)另一端贯穿空腔(101)侧壁与移动件(2)上的小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黄小红常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巴中市巴州区城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