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硅胶容器,特别涉及一种二次成型硅胶容器。
技术介绍
1、奶瓶是一种用于喂养婴儿的器具,通常由塑料或玻璃制成,它具有一个蓖子(奶嘴)和一个容器,用于装载婴儿食物(通常是奶粉或液体奶制品),奶瓶的设计使得婴儿能够通过吸吮奶嘴来摄入食物,并且容器中的刻度线可以帮助监测婴儿的进食量,奶瓶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医疗机构,为婴儿提供方便的喂养方式。
2、目前,公知的整体瓶身,由塑胶瓶口,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组成,成型工艺方法,一般先注塑成型塑胶瓶口,再用硅胶注塑包裹塑胶瓶口成型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通过一次注塑成型的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其明显特点是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内腔的最大腔径需要小于塑胶瓶口的口径,以保证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模具可以从塑胶瓶口位置取出,从而导到致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底部小于塑胶瓶口,使其重心上移,放置不稳定,限制行业外观,造型设计,如果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腔径大于瓶口,意味着模具大于瓶口,到时候无法从瓶口取出模具,因此,我们希望设计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硅胶容器,从而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成型硅胶容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本技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二次成型硅胶容器,包括:塑胶瓶口、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以及硅胶瓶身,所述塑胶瓶口下端固定有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所述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下端固定有硅胶瓶身,所述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下端与硅胶瓶身上端之间成型有二次成型线;
3、所述
4、所述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内部设置有内腔一,所述硅胶瓶身内部设置有内腔二。
5、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开口下端与内腔一上端连通,所述内腔一下端与内腔二上端连通,在实际使用中,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的长度和硅胶瓶身的长度度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调节,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的长度和硅胶瓶身的长度的比例可以不是一个固定值,即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与硅胶瓶身之间的二次成型线可以形成在任意位置,这种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的长度和硅胶瓶身的长度比例多变的设计,使得整个奶瓶可以更好的塑造外观,便于根据设计需求进行色彩比例的调配。
6、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塑胶瓶口内壁与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上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塑胶瓶口下端延伸至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上端内部。
7、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下端与硅胶瓶身上端对齐,所述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下端的内壁、外壁与硅胶瓶身上端的内壁、外壁均平滑连接,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与硅胶瓶身通过二次成型的方式连接,能够使整体瓶身的腔径不受塑胶瓶口的口径限制,底部可以大于塑胶瓶口,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底部小于塑胶瓶口导致重心上移放置不稳定的问题。
8、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硅胶具有较强的形变能力,使得硅胶瓶身腔径大于开口处的口径,也能顺利脱模,塑胶瓶口与硅胶瓶身通过二次成型硅胶连接时,只要其连接线位置处腔径小于塑胶瓶口口径,也可以顺利脱模,这使得最终容器的内部腔径不受塑胶瓶口口径限制,克服了现有一次成型硅胶容器内部腔径不能大于塑胶瓶口口径的缺陷,使得整个容器重心下移,放置更加稳定,同时二次成型也为容器整体提供了更广阔的造型设计和色彩搭配空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成型硅胶容器,包括:塑胶瓶口(100)、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200)以及硅胶瓶身(400),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瓶口(100)下端固定有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200),所述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200)下端固定有硅胶瓶身(400),所述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200)下端与硅胶瓶身(400)上端之间成型有二次成型线(3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成型硅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120)下端与内腔一(210)上端连通,所述内腔一(210)下端与内腔二(410)上端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成型硅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瓶口(100)内壁与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200)上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塑胶瓶口(100)下端延伸至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200)上端内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二次成型硅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200)下端与硅胶瓶身(400)上端对齐,所述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200)下端的内壁、外壁与硅胶瓶身(400)上端的内壁、外壁均平滑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成型硅胶容器,包括:塑胶瓶口(100)、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200)以及硅胶瓶身(400),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瓶口(100)下端固定有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200),所述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200)下端固定有硅胶瓶身(400),所述二次成型硅胶连接体(200)下端与硅胶瓶身(400)上端之间成型有二次成型线(3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成型硅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120)下端与内腔一(210)上端连通,所述内腔一(210)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国乐,廖灵琳,廖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高远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