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抽蓄工程动态模型构建,具体涉及用于抽蓄工程的bim动态模型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1、当前动态模型涉及较多的数据融合,其中有些数据难以精确获取,例如渗透压降或渗透参数。另外,一些对抽蓄工程动态建模影响较大的核心参数也较难获得,例如渗流流速、渗透坡降参数以及确定渗流量参数等。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水力学法和流网法。
2、现有技术中,渗透系数是反映土的渗流特性的一个综合指标,渗透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土的颗粒形状、大小、不均匀系数及水温,一般采用经验法、室内测定法、野外测定法确定,难以被精确的获取,导致建立的抽蓄工程动态模型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难以用于指导生产和运维。cn114884101a记载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型控制预测的抽水蓄能调度方法,提出利用实时负荷波动的自适应函数确定出实时电力市场下各个调度周期的抽水蓄能库容的末态库容约束值,利用末态库容约束值并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对目标调度出清模型进行滚动出清,以对各机组出力进行调度。但是该文献并未给出如何得出末态库容约束值,以及末态库容约束值的具体含义,即该模型需要依赖较为精确的库容数据,而仅以实测的库容数据,难以提前指导未来的生产,因此亟需一种可精准获得末态库容数据的方法,才能够确保该模型较为可靠的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抽蓄工程的bim动态模型构建方法,能够融合gis数据,构建符合现场地理条件的高精度bim动态模型,能够较为精确的预测抽蓄工程最重要的参数库容数据,以指导抽蓄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抽蓄工程的bim动态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获取抽蓄工程的bim模型数据,构建bim三维模型;
4、s2、获取gis数据,以数字高程数据构建gis三维模型;
5、s3、将bim三维模型与gis三维模型融合,得到融合模型;
6、其中,在bim三维模型中设置基准点,将基准点的坐标转换为gis三维模型的统一坐标系中的坐标;
7、bim三维模型与gis三维模型融合过程中进行相加和相交运算,在bim三维模型与gis三维模型之间不互相干涉的位置做相加运算,在互相干涉的位置做相交运算,并保留干涉位置与bim三维模型相对应的数据;
8、s4、获取抽蓄工程的水利参数,并输入抽蓄工程的融合模型中;
9、水利参数包括:抽水流量、地表径流量、降雨量、生产流量、泄洪流量、渗透量和蒸发量;
10、水利参数用于预测未来特定时段内抽蓄工程中的水库库容,具体计算公式为:
11、;
12、式中,为特定时段内水库的库容,为特定时段内的抽水流量,为特定时段内的径流量,为特定时段内的渗透量,为特定时段内的生产流量,为特定时段内的蒸发量,为特定时段内的泄洪流量;
13、s5、得到特定时段内水库的库容结果;
14、通过以上步骤s1~s5构建bim动态模型。
15、优选的方案中,步骤s2中的gis数据包括:数字高程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矢量数据和倾斜摄影数据;
16、构建gis三维模型还包括:将gis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坐标系转换和数据配准,构建统一坐标系,在统一坐标系下建立gis三维模型。
17、优选的方案中,对步骤s3中的融合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包括:
18、以过滤的方式,筛选和删除冗余数据;
19、以拓扑的方式对部分融合模型进行重构,减少数据面;
20、以聚类的方式减少叠加的冗余点、线和面数据;
21、以拟合的方式对复杂曲线进行降维处理;
22、简化融合模型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
23、以轻量化处理后的融合模型生成bim动态模型,并以bim动态模型作为后续生成数字孪生模型的基础。
24、优选的方案中,特定时段内的径流量的计算公式为:
25、;
26、为特定时段内的地表径流量,为特定时段内的降雨量。
27、优选的方案中,为了计算水库中的水在特定时段内的蒸发量,首先计算参考蒸发量,参考蒸发量和特定时段δt的乘积为特定时段内的蒸发量,参考蒸发量的计算公式为:
28、;
29、式中,e是参考蒸发量,是净辐射,g是土壤热通量,γ是湿度计算常数,t是平均气温,是2米高度的风速,是饱和水汽压,是实际水汽压,δ是饱和水汽压曲线的斜率。
30、优选的方案中,泄洪流量的计算方法具体取决于泄洪设施的类型,具体为:
31、溢洪道:在无闸门控制或闸门全开情况下,溢洪道的下泄流量公式为:
32、;
33、其中,是溢洪道的下泄流量,单位:m³/s;c是流量系数;b是堰顶净宽,单位:m;h是堰上水头,单位:m;
34、泄洪洞:泄洪洞的下泄流量公式为:
35、;
36、其中,是泄洪洞的下泄流量,是泄洪洞的断面面积,h是计算水头。
37、优选的方案中,水库中的水在特定时段内的渗透量计算方法为:
38、;式中,为特定时段内的渗透量,k为渗透参数,a为过水断面,h为总水头损失,l为渗流路径长度,δt为特定时段。
39、优选的方案中,通过现场试验的方法得到渗透参数k,现场试验具体包括:
40、注水试验:通过向钻孔中连续不断地注水,保持一定的水位,根据注水量和水位抬高的关系计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41、抽水试验:利用抽水井最终稳定水位值计算含水层渗透参数k;
42、压水试验:通过向钻孔中注入水,并施加压力,根据水压和水流量变化来计算渗透参数k。
43、优选的方案中,抽水试验的具体步骤为:
44、s01、布置一个主抽水孔和若干个观测孔;
45、s02、开始时,保持水量稳定并使水位不断改变或保持水位稳定使水量不断改变,检测水位随着一定时间间隔的变化情况或水量随时间的变化;
46、s03、抽水结束后,观测水位或水量恢复情况,直至波动趋于稳定;
47、s04、收集抽水孔和观测孔的水位或水量变化数据,拟合叠加计算出渗透参数k;
48、每个观测孔在特定时间点的水位或水量数据h采用雅各布斯近似公式单独计算:
49、;
50、式中:抽水速率q,观测孔至抽水孔的距离r,特定时间点的水位或水量数据h,含水层厚度b,常数项c;确定出导水系数t,计算渗透参数k:
51、。
52、优选的方案中,压水试验的具体步骤为:
53、s1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段,试验段与其他部分隔离,保持试验段的封闭性;
54、s12、在钻孔内注入高压水,逐渐增加压力,记录不同压力下的水流量,计算出渗透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抽蓄工程的BIM动态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抽蓄工程的BIM动态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2中的GIS数据包括:数字高程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矢量数据和倾斜摄影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抽蓄工程的BIM动态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对步骤S3中的融合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抽蓄工程的BIM动态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是:特定时段内的径流量的计算公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抽蓄工程的BIM动态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是:为了计算水库中的水在特定时段内的蒸发量,首先计算参考蒸发量,参考蒸发量和特定时段ΔT的乘积为特定时段内的蒸发量,参考蒸发量的计算公式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抽蓄工程的BIM动态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是:泄洪流量的计算方法具体取决于泄洪设施的类型,具体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抽蓄工程的BIM动态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是:水库中的水在特定时段内的渗透量计算方法为:
8.根据权利要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用于抽蓄工程的BIM动态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是:抽水试验的具体步骤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用于抽蓄工程的BIM动态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压水试验的具体步骤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抽蓄工程的bim动态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抽蓄工程的bim动态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2中的gis数据包括:数字高程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矢量数据和倾斜摄影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抽蓄工程的bim动态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对步骤s3中的融合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抽蓄工程的bim动态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是:特定时段内的径流量的计算公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抽蓄工程的bim动态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是:为了计算水库中的水在特定时段内的蒸发量,首先计算参考蒸发量,参考蒸发量和特定时段δt的乘积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万钦,孟晓栋,庞波,牛天武,刘斌,吴沂光,王文东,邢洁鋆,宋安,孙阳,刘源,
申请(专利权)人:长电张掖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