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属软管,尤其涉及一种s型的隔震金属软管。
技术介绍
1、在工业应用中,尤其是在高温、高压及振动环境下,金属软管广泛用于输送流体和气体,传统的金属软管通常设计为直管形式或简单的弯曲形状,这些设计虽然在某些应用中表现良好,但在复杂或高度振动的环境中往往不能提供理想的性能,特别是,这些传统软管在遇到地震或其他类似振动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隔震设计,容易发生破裂或脱节,导致安全事故和运行故障。
2、申请号为202220074082.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隔振功能的超大角变形管道软连接结构,披露了如下技术方案:针对现有的通常建筑内管道密布且空间狭小,如何在狭小的空间内解决很大的地震位移补偿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管件,所述管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波纹管,所述管件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一组铰链座,且一组铰链座的数量为两个,一组的两个铰链座分别位于波纹管的两侧,一组铰链座中的一个铰链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该技术通过将补偿器和金属软管的优点组合,在满足吸收较大位移的同时,实现自我约束,安全可靠,本技术结构简单,性能卓越,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填补了建筑隔震管道位移补偿产品的一项空白。
3、但是此种隔震的连杆机构的安装和使用时容易与周围管道系统发生干涉,因此设计一种s型的隔震金属软管,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s型的隔震金属软管,以解决上述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s型的隔震金属软
3、金属软管,所述金属软管的两端安装有金属接管,所述金属接管的一侧安装有法兰,所述金属软管上套设有定位件,所述金属软管上设置有第一拐点和第二拐点;
4、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的两端固定在所述金属接管上,所述连杆组件的中间位置固定在所述定位件表面,所述连杆组件由连续的四连杆机构组合而成,且所述连杆机构的宽度小于第一拐点与第二拐点水平线之间距离。
5、进一步的,所述金属软管的两端套设有金属环套。
6、进一步的,所述金属软管为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表面设置有网套,所述网套两端位于所述金属环套与所述金属软管之间。
7、进一步的,所述波纹管为s形。
8、进一步的,所述网套、金属环套和金属接管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9、进一步的,四连杆机构为四边形,且四连杆机构两端通过销轴固定在所述金属接管上,四连杆机构中间位置通过销轴固定在定位件上。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1、第一拐点沿金属软管长度方向的平行线与第二拐点沿金属软管的长度方向的水平线之间的间距小于连杆机构的宽度,使得连杆机构在进行收缩时端部不会突出水平线的位置h,防止连杆机构干扰周围其他管道系统的正常使用。
12、2、四连杆机构的两端通过销轴固定在金属接管上,销轴的使用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转动点,允许连杆机构在必要时调整其角度和位置,以适应管道系统的运动或变形,确保了整个结构的动态响应能力和机械弹性,将四连杆机构的中间位置通过销轴固定在金属环套上,不仅加强了整个四连杆机构的结构完整性,也帮助保持金属软管的s形配置,防止在高振动状态下的过度移动或变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S型的隔震金属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型的隔震金属软管,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S型的隔震金属软管,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S型的隔震金属软管,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S型的隔震金属软管,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型的隔震金属软管,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型的隔震金属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型的隔震金属软管,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s型的隔震金属软管,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秦阳,查佳旺,周东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艾斯雷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