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光伏电池片,具体地,涉及一种背接触电池的激光诱导烧结设备。
技术介绍
1、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表面电极与背面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对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有极大的影响,接触电阻越低,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就越高,降低接触电阻已经成为各大电池制造商的迫切需求。传统气流热循环烧结炉对电池片上的浆料烧结时难以形成较好的欧姆接触。为了降低接触电阻,申请人利用激光诱导烧结技术,通过激光激发电池载流子,并在外电场反向电压的作用下定向流动并形成回路,当回路电流流经金属-硅片界面时,因为金属与硅片的接触电阻偏大而产生较明显的热效应,热量可进一步促进金属与硅片的相互扩散从而获得烧结后优异的接触特性。
2、但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背接触电池的激光诱导烧结加工设备,且由于背接触电池的正极电极与负极电极全部位于电池片的一面(背面),正极电极与负极电极的数量多,间隔小,因此对与背接触电池的正极电极以及负极电极接触的电极的位置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接触电池的激光诱导烧结设备,包括用于承载电池片的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具有加工工位,对应所述加工工位设置有激光加工模组与电输入模组,所述电输入模组包括电源、位于所述承载装置上方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电源的正极与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分别用于与背接触电池的正极电极与负极电极电接触,所述激光加工模组用于背接触电池被施加反向电压的同时发射激光束扫描电池片;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包
2、进一步地,所述电输入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条形支架,所述条形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条形支架为绝缘材质,多个所述第一接触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二接触单元固定在所述条形支架上且至少下端伸出至所述条形支架以外,用于与背接触电池的正极电极与负极电极电接触。
3、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接触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二接触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布成多条所述线型接触电极,且多个所述线型接触电极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电输入模组包括多个与所述线型接触电极数量对应的所述条形支架。
4、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接触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二接触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成至少两条所述线型接触电极,且至少两条所述线型接触电极对称或非对称设置在背接触电池表面中线两侧。
5、进一步地,设置在背接触电池表面中线两侧的至少两条所述线型接触电极分别称为第一线型接触电极与第二线型接触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线型接触电极中的第一接触单元对应奇数列位置的pad点,第二接触单元对应偶数列位置的pad点,而所述第二线型接触电极的第二接触单元对应奇数列位置的pad点,第一接触单元对应偶数列位置的pad点。
6、进一步地,所述电输入模组还包括与多个所述第一接触单元连接的条形的第一导电片、与多个所述第二接触单元连接的条形的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互不接触,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均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电源的正极与负极电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单元与所述第二接触单元纵向穿过所述条形支架,且上下两端分别伸出至所述条形支架之外;其中,所述电输入模组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条形的中间绝缘片,所述第一导电片、中间绝缘片、第二导电片并排设置在所述条形支架的上方,所述中间绝缘片用于隔开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与多个所述第一接触单元伸出至所述条形支架上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与多个所述第二接触单元伸出至所述条形支架上方的一端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单元与所述第二接触单元纵向穿过所述条形支架,所述条形支架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上下两层镂空图案,每层所述镂空图案均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镂空口,所述镂空口用于将所述第一接触单元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接触单元的部分露出;其中,上层所述镂空口与下层所述镂空口交错设置且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接触单元与所述第二接触单元,所述第一导电片与多个所述第一接触单元露在所述镂空口外面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与多个所述第二接触单元露在所述镂空口外面的部分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电输入模组还包括纵向位移机构,通过第一框架连接在所述纵向位移机构上的水平位置调整机构,所述条形支架通过第二框架连接在所述水平位置调整机构上,所述水平位置调整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同时在水平面单向运动或者在水平面旋转运动。
10、进一步地,所述水平位置调整机构包括呈直角三角形排布的三个驱动机构,其中位于斜边上的两个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相互平行,第三个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垂直于位于斜边上的两个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
11、进一步地,所述承载装置上方且位于所述加工工位之前设置有视觉定位机构,用于获取所述承载装置上背接触电池的位置,以便所述水平位置调整机构根据所述背接触电池的位置调整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位置。
12、进一步地,所述线型接触电极中的所述第一接触单元与所述第二接触单元之间的间隔为所述背接触电池片上相邻pad点之间距离的n倍,所述n≥1。
13、进一步地,所述加工工位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加工工位与第二加工工位,所述第一加工工位与所述第二加工工位分别均设置有所述激光加工模组与所述电输入模组;
14、对应所述第一加工工位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接触背接触电池表面的第一区域,对应所述第二加工工位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接触背接触电池表面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不同。
15、进一步地,所述转台模组包括旋转驱动机构、水平设置且中心对称的支撑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多个承载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驱动轴竖直设置且与所述支撑架的中心连接,每个所述承载台到所述支撑架的中心的距离相等,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台经过所述加工工位。
16、进一步地,所述转台模组包括四个承载台,所述加工工位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加工工位与第二加工工位,所述第一加工工位与所述第二加工工位分别均设置有所述激光加工模组与所述电输入模组;
17、对应所述第一加工工位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接触电池片的第一区域,对应所述第二加工工位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接触电池片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不同;
18、所述承载装置具有四个工位,依次为上料定位工位、所述第一加工工位、所述第二加工工位、下料工位,所述上料定位工位对应的所述承载台上方设置有视觉定位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接触电池的激光诱导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载背接触电池的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具有加工工位,对应所述加工工位设置有激光加工模组与电输入模组,所述电输入模组包括电源、位于所述承载装置上方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电源的正极与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分别用于与背接触电池的正极电极与负极电极电接触,所述激光加工模组用于背接触电池被施加反向电压的同时发射激光束扫描电池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的激光诱导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输入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条形支架,所述条形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条形支架为绝缘材质,多个所述第一接触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二接触单元固定在所述条形支架上且至少下端伸出至所述条形支架以外,用于与背接触电池的正极电极与负极电极电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的激光诱导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接触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二接触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布成多条所述线型接触电极,且多个所述线型接触电极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电输入模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的激光诱导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接触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二接触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成至少两条所述线型接触电极,且至少两条所述线型接触电极对称或非对称设置在背接触电池表面中线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的激光诱导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背接触电池表面中线两侧的至少两条所述线型接触电极分别称为第一线型接触电极与第二线型接触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线型接触电极中的第一接触单元对应奇数列位置的Pad点,第二接触单元对应偶数列位置的Pad点,而所述第二线型接触电极的第二接触单元对应奇数列位置的Pad点,第一接触单元对应偶数列位置的Pad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的激光诱导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输入模组还包括与多个所述第一接触单元连接的条形的第一导电片、与多个所述第二接触单元连接的条形的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互不接触,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均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电源的正极与负极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的激光诱导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单元与所述第二接触单元纵向穿过所述条形支架,且上下两端分别伸出至所述条形支架之外;其中,所述电输入模组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条形的中间绝缘片,所述第一导电片、中间绝缘片、第二导电片并排设置在所述条形支架的上方,所述中间绝缘片用于隔开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与多个所述第一接触单元伸出至所述条形支架上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与多个所述第二接触单元伸出至所述条形支架上方的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的激光诱导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单元与所述第二接触单元纵向穿过所述条形支架,所述条形支架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上下两层镂空图案,每层所述镂空图案均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镂空口,所述镂空口用于将所述第一接触单元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接触单元的部分露出;其中,上层所述镂空口与下层所述镂空口交错设置且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接触单元与所述第二接触单元,所述第一导电片与多个所述第一接触单元露在所述镂空口外面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与多个所述第二接触单元露在所述镂空口外面的部分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的激光诱导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输入模组还包括纵向位移机构,通过第一框架连接在所述纵向位移机构上的水平位置调整机构,所述条形支架通过第二框架连接在所述水平位置调整机构上,所述水平位置调整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同时在水平面单向运动或者在水平面旋转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的激光诱导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位置调整机构包括呈直角三角形排布的三个驱动机构,其中位于斜边上的两个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相互平行,第三个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垂直于位于斜边上的两个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的激光诱导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上方且位于所述加工工位之前设置有视觉定位机构,用于获取所述承载装置上背接触电池的位置,以便所述水平位置调整机构根据所述背接触电池的位置调整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的激光诱导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型接触电极中的所述第一接触单元与所述第二接触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接触电池的激光诱导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载背接触电池的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具有加工工位,对应所述加工工位设置有激光加工模组与电输入模组,所述电输入模组包括电源、位于所述承载装置上方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电源的正极与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分别用于与背接触电池的正极电极与负极电极电接触,所述激光加工模组用于背接触电池被施加反向电压的同时发射激光束扫描电池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的激光诱导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输入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条形支架,所述条形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条形支架为绝缘材质,多个所述第一接触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二接触单元固定在所述条形支架上且至少下端伸出至所述条形支架以外,用于与背接触电池的正极电极与负极电极电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的激光诱导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接触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二接触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布成多条所述线型接触电极,且多个所述线型接触电极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电输入模组包括多个与所述线型接触电极数量对应的所述条形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的激光诱导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接触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二接触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成至少两条所述线型接触电极,且至少两条所述线型接触电极对称或非对称设置在背接触电池表面中线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的激光诱导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背接触电池表面中线两侧的至少两条所述线型接触电极分别称为第一线型接触电极与第二线型接触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线型接触电极中的第一接触单元对应奇数列位置的pad点,第二接触单元对应偶数列位置的pad点,而所述第二线型接触电极的第二接触单元对应奇数列位置的pad点,第一接触单元对应偶数列位置的pad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的激光诱导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输入模组还包括与多个所述第一接触单元连接的条形的第一导电片、与多个所述第二接触单元连接的条形的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互不接触,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均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电源的正极与负极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的激光诱导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单元与所述第二接触单元纵向穿过所述条形支架,且上下两端分别伸出至所述条形支架之外;其中,所述电输入模组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条形的中间绝缘片,所述第一导电片、中间绝缘片、第二导电片并排设置在所述条形支架的上方,所述中间绝缘片用于隔开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与多个所述第一接触单元伸出至所述条形支架上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与多个所述第二接触单元伸出至所述条形支架上方的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的激光诱导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单元与所述第二接触单元纵向穿过所述条形支架,所述条形支架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上下两层镂空图案,每层所述镂空图案均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镂空口,所述镂空口用于将所述第一接触单元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接触单元的部分露出;其中,上层所述镂空口与下层所述镂空口交错设置且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接触单元与所述第二接触单元,所述第一导电片与多个所述第一接触单元露在所述镂空口外面的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帝尔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