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框架式连接支撑体系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框架式连接支撑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7460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4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支撑体系领域中的一种框架式连接支撑体系,包括型材本体和连接构件,型材本体的拐角处均向内凹陷形成有夹持槽,且每个夹持槽均沿型材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连接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通过连接件连接;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之间形成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第一夹持爪用于夹持一型材本体的夹持槽,第二夹持爪用于夹持另一型材本体的夹持槽,以将两个型材本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支撑体系配件较多,安装复杂,且只能利用型材的一个面或者两个面进行连接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减少安装时所需配件的数量,使得安装更加简单,提高了安装效率,提高支撑体系设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支撑体系,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框架式连接支撑体系


技术介绍

1、在工业和建筑业中经常会用到支撑体系,支撑体系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常用的工业和建筑业设施之一。支撑体系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型材组成,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

2、通常,支撑体系的很多零部件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但是这样做不仅在支撑体系的拆装与运输上极不方便,而且支撑体系使用年限久了以后容易脱焊,造成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采用多个螺栓或铆钉等配件进行连接,然而,由于需要使用大量的配件进行连接,使得安装过程变得相对复杂,且只能利用型材的一个面或者两个面进行连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支撑体系设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以上缺陷,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的支撑体系配件较多,安装复杂,且只能利用型材的一个面或者两个面进行连接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框架式连接支撑体系。

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3、一种框架式连接支撑体系,包括:

4、型材本体,所述型材本体的拐角处均向内凹陷形成有夹持槽,且每个所述夹持槽均沿所述型材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5、连接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通过连接件连接;

6、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形成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所述第一夹持爪用于夹持一所述型材本体的夹持槽,所述第二夹持爪用于夹持另一所述型材本体的夹持槽,以将两个所述型材本体连接。

7、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所述型材本体包括四个连接板,所述夹持槽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处。

8、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所述夹持槽包括底板、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倾斜板的一侧、第二倾斜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板的另一侧与一个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倾斜板与另一个所述连接板连接。

9、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所述夹持槽的槽宽从外向内逐渐增大。

10、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所述夹持槽的槽深大于2mm。

11、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所述夹持槽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齿牙,所述第一夹持件上、所述第二夹持件上均对应设置有第二连接齿牙,所述第二连接齿牙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齿牙啮合。

12、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弯曲部;

13、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底部设置有第四弯曲部;

14、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三弯曲部相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夹持爪,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四弯曲部相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夹持爪。

15、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竖截面均为三角形,所述第一弯曲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一边上,所述第二弯曲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一边相邻的第二边上,所述第三弯曲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第一边上,所述第四弯曲部设置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第一边相邻的第二边上。

16、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横板、第一弯折板以及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一横板、所述第一弯折板与所述第一夹持板之间形成第一连接槽;

17、所述第三弯曲部与所述第四弯曲部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横板、第二弯折板以及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二横板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二横板、所述第二弯折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形成第二连接槽;

18、所述第一连接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槽相互配合夹持两个所述型材本体的夹持槽侧壁。

19、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夹持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夹持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配合。

20、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

21、上述框架式连接支撑体系中,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之间形成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能够分别夹持两个型材本体的夹持槽,从而实现了型材之间的稳固连接,无需大量的螺栓、螺母或铆钉等连接件,大大减少了安装时所需配件的数量,使得安装更加简单,提高了安装效率。

22、此外,型材本体的拐角处均向内凹陷形成有夹持槽,即型材本体的每个侧面均设置有夹持槽,从而使得一个型材本体的每个侧面均可以与连接构件配合,与另一个型材本体实现连接,提高支撑体系设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框架式连接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连接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本体包括四个连接板,所述夹持槽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式连接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槽包括底板、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倾斜板的一侧、第二倾斜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板的另一侧与一个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倾斜板与另一个所述连接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连接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槽的槽宽从外向内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连接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槽的槽深大于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连接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槽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齿牙,所述第一夹持件上、所述第二夹持件上均对应设置有第二连接齿牙,所述第二连接齿牙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齿牙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连接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弯曲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架式连接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竖截面均为三角形,所述第一弯曲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一边上,所述第二弯曲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一边相邻的第二边上,所述第三弯曲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第一边上,所述第四弯曲部设置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第一边相邻的第二边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架式连接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横板、第一弯折板以及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一横板、所述第一弯折板与所述第一夹持板之间形成第一连接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连接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夹持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配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式连接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连接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本体包括四个连接板,所述夹持槽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式连接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槽包括底板、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倾斜板的一侧、第二倾斜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板的另一侧与一个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倾斜板与另一个所述连接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连接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槽的槽宽从外向内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连接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槽的槽深大于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连接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槽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齿牙,所述第一夹持件上、所述第二夹持件上均对应设置有第二连接齿牙,所述第二连接齿牙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齿牙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俊明陈岗火李亚军郑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埃力森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