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管式节能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7121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4 16:1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列管式节能箱,包括外箱体以及设置在外箱体内的换热结构,所述外箱体两侧分别设置有冷端进风口及热端出风口,外箱体的一端壁上开设有余热进风口以及废热出风口,换热结构包括内箱体、若干隔板以及若干圆管,内箱体一端分别设置有开口与余热进风口以及废热出风口连通,若干隔板沿水平方向间隔竖立在内箱体内,若干圆管沿竖直方向水平均布在内箱体内,且每一圆管的两端穿过若干隔板以及内箱体侧壁分别与冷端进风口以及热端出风口连通。本技术通过将烤箱的余热从余热进风口排放至内箱体内,使圆管内的冷气被其周围的热气包覆加热,加热后的空气再送入烤箱,降低了烤箱的能耗,实现节省成本及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节能环保,具体为一种列管式节能箱


技术介绍

1、目前在pcb板、触控面板(玻璃)等电子产品的制造工序中会有多个工序使用烘烤设备到对电子产品进行烘烤固化,如采用热风循环烤箱。但现有的热风循环烤箱通常体积较大、能耗大且烘烤效率低,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高温废气并直接排放,这不仅使得制造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还造成工作环境恶化,不够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烤箱能耗、节能环保的列管式节能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烤箱烘烤能耗高而导致生产成本高以及不够节能环保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列管式节能箱,包括外箱体以及设置在外箱体内的换热结构,所述外箱体两侧分别设置有冷端进风口以及热端出风口,所述外箱体的一端壁上开设有余热进风口以及废热出风口,所述换热结构包括内箱体、若干隔板以及若干圆管,所述内箱体嵌设在外箱体内,所述内箱体一端分别设置有开口与余热进风口以及废热出风口连通,若干所述隔板沿水平方向间隔竖立在内箱体内,若干所述圆管沿竖直方向水平均布在内箱体内,且每一所述圆管的两端穿过若干所述隔板以及内箱体侧壁分别与冷端进风口以及热端出风口连通。

4、优选的,相邻两所述隔板的一端均与外箱体内壁之间形成风道,两所述风道分别邻近外箱体两侧壁,使得穿过风道并在相邻两所述隔板之间流动的热风呈迷宫式流动。

5、优选的,若干所述圆管为错位设置且间距相等。

6、优选的,所述外箱体两侧均设置有集风罩,所述集风罩一端与若干所述圆管一端连通,另一端开设有所述冷端进风口或热端出风口。

7、优选的,包括余热输入结构,所述余热输入结构包括第一三通管以及第一风门驱动器,所述第一三通管第一管端与所述余热进风口连接,第一三通管第一管端的管道内设置有第一自动风门,第一风门驱动器设置在第一三通管第一管端的管壁上,与所述第一自动风门连接。

8、优选的,包括废热输出结构,所述废热输出结构包括第二三通管以及第二风门驱动器,所述第二三通管第一管端与废热出风口连接,第二三通管第一管端的管道内设置有第二自动风门,第二风门驱动器设置在第二三通管第一管端的管壁上,与所述第二自动风门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二三通管第二管端与第一三通管第二管端连接,连接处的管道内、管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三自动风门以及第三风门驱动器,所述第三风门驱动器与第三自动风门连接。

10、优选的,包括冷端进风结构,所述冷端进风结构包括第四三通管以及第四风门驱动器,所述第四三通管第一管端与所述冷端进风口连接,第四三通管第一管端的管道内设置有第四自动风门,第四风门驱动器设置在第四三通管第一管端的管壁上,与所述第四自动风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冷端进风结构包括送风机箱,所述第四三通管第三管端与送风机箱连接。

12、优选的,包括热端出风结构,所述热端出风结构包括第六三通管以及第六风门驱动器,所述第六三通管第一管端与所述热端出风口连接,第六三通管第一管端的管道内设置有第六自动风门,第六风门驱动器设置在第六三通管第一管端的管壁上,与所述第六自动风门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烤箱的余热从余热进风口排放至内箱体内,且热气在相邻两隔板之间呈迷宫式流动,增加了热气在内箱体内的停留时间,使圆管内的冷气被其周围的热气充分地包覆加热,提升了热交换效率;加热后的空气再送入烤箱进行循环加热,而热交换后的废热直接或过滤后排放至外界空气中,从而降低了烤箱的能耗,具有节省成本及节能环保的优点。

14、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列管式节能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箱体(1)以及设置在外箱体(1)内的换热结构(2),所述外箱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冷端进风口(a)以及热端出风口(b),所述外箱体(1)的一端壁上开设有余热进风口(c)以及废热出风口(d),所述换热结构(2)包括内箱体(21)、若干隔板(22)以及若干圆管(23),所述内箱体(21)嵌设在外箱体(1)内,所述内箱体(21)一端分别设置有开口与余热进风口(c)以及废热出风口(d)连通,若干所述隔板(22)沿水平方向间隔竖立在内箱体(21)内,若干所述圆管(23)沿竖直方向水平均布在内箱体(21)内,且每一所述圆管(23)的两端穿过若干所述隔板(22)以及内箱体(21)侧壁分别与冷端进风口(a)以及热端出风口(b)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节能箱,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隔板(22)的一端均与外箱体(1)内壁之间形成风道(24),两所述风道(24)分别邻近外箱体(1)两侧壁,使得穿过风道(24)并在相邻两所述隔板(22)之间流动的热风呈迷宫式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节能箱,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圆管(23)为错位设置且间距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节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1)两侧均设置有集风罩(11),所述集风罩(11)一端与若干所述圆管(23)一端连通,另一端开设有所述冷端进风口(a)或热端出风口(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节能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输入结构(3),所述余热输入结构(3)包括第一三通管(31)以及第一风门驱动器(32),所述第一三通管(31)第一管端与所述余热进风口(c)连接,第一三通管(31)第一管端的管道内设置有第一自动风门,第一风门驱动器(32)设置在第一三通管(31)第一管端的管壁上,与所述第一自动风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列管式节能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废热输出结构(4),所述废热输出结构(4)包括第二三通管(41)以及第二风门驱动器(42),所述第二三通管(41)第一管端与废热出风口(d)连接,第二三通管(41)第一管端的管道内设置有第二自动风门,第二风门驱动器(42)设置在第二三通管(41)第一管端的管壁上,与所述第二自动风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列管式节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通管(41)第二管端与第一三通管(31)第二管端连接,连接处的管道内、管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三自动风门以及第三风门驱动器(5),所述第三风门驱动器(5)与第三自动风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节能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冷端进风结构(6),所述冷端进风结构(6)包括第四三通管(61)以及第四风门驱动器(62),所述第四三通管(61)第一管端与所述冷端进风口(a)连接,第四三通管(61)第一管端的管道内设置有第四自动风门,第四风门驱动器(62)设置在第四三通管(61)第一管端的管壁上,与所述第四自动风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列管式节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端进风结构(6)包括送风机箱(64),所述第四三通管(61)第三管端与送风机箱(64)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节能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端出风结构(7),所述热端出风结构(7)包括第六三通管(71)以及第六风门驱动器(72),所述第六三通管(71)第一管端与所述热端出风口(b)连接,第六三通管(71)第一管端的管道内设置有第六自动风门,第六风门驱动器(72)设置在第六三通管(71)第一管端的管壁上,与所述第六自动风门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管式节能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箱体(1)以及设置在外箱体(1)内的换热结构(2),所述外箱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冷端进风口(a)以及热端出风口(b),所述外箱体(1)的一端壁上开设有余热进风口(c)以及废热出风口(d),所述换热结构(2)包括内箱体(21)、若干隔板(22)以及若干圆管(23),所述内箱体(21)嵌设在外箱体(1)内,所述内箱体(21)一端分别设置有开口与余热进风口(c)以及废热出风口(d)连通,若干所述隔板(22)沿水平方向间隔竖立在内箱体(21)内,若干所述圆管(23)沿竖直方向水平均布在内箱体(21)内,且每一所述圆管(23)的两端穿过若干所述隔板(22)以及内箱体(21)侧壁分别与冷端进风口(a)以及热端出风口(b)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节能箱,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隔板(22)的一端均与外箱体(1)内壁之间形成风道(24),两所述风道(24)分别邻近外箱体(1)两侧壁,使得穿过风道(24)并在相邻两所述隔板(22)之间流动的热风呈迷宫式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节能箱,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圆管(23)为错位设置且间距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节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1)两侧均设置有集风罩(11),所述集风罩(11)一端与若干所述圆管(23)一端连通,另一端开设有所述冷端进风口(a)或热端出风口(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节能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输入结构(3),所述余热输入结构(3)包括第一三通管(31)以及第一风门驱动器(32),所述第一三通管(31)第一管端与所述余热进风口(c)连接,第一三通管(31)第一管端的管道内设置有第一自动风门,第一风门驱动器(32)设置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明
申请(专利权)人:志圣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