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具体涉及一种能够为充电枪线缆进行加热的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直流充电系统为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直流充电系统包括直流充电桩(即直流充电机),该充电桩中的ac/dc(交流/直流)模块输出端连接有充电枪。但是,在车辆充电过程中,为实现大电流、高电压的快速充电,往往需要采用较大直径的线束。例如,在车辆充电过程中,若充电电流高达250a,则充电枪使用横截面积为80mm2的线束,同时外加多层橡胶防护。
2、但是,充电线束越粗,其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就会越发僵硬,用户操作起来非常不便,充电体验较差。
3、因此,如何避免充电枪线束僵硬导致用户体验差,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能够利用充电桩废热为充电枪线缆进行加热。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
4、充电桩,包括充电枪,以及通过线缆与所述充电枪连接的电源模块;
5、第一循环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能够吸收所述电源模块的废热,并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将所述废热用于为充电枪所连接的线缆进行加热。
6、可选地,在上述热管理系统中,还包括热泵系统,所述热泵系统包括蒸发器以及第三换热器中的第一换热管路,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与所述蒸发器串联;
7、所述第三换热器还包括第二换热管路,所述第二换热管路能够与
8、可选地,在上述热管理系统中,所述第一循环系统包括所述第一换热器中的第一吸热管路,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第二放热管路,所述第一循环系统中的第一循环介质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吸热管路和所述第二放热管路;所述第一吸热管路能够吸收所述电源模块的废热并将其输送至所述第二放热管路;
9、所述第二换热器中还包括能够与所述第二放热管路进行换热的第二吸热管路,所述第二吸热管路与所述蒸发器并联,能够为所述热泵系统中的换热介质进行加热;或者,所述第二吸热管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中的第三换热管路串联,能够代替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向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传递热量;或者,所述第二吸热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并联,能够代替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为第二循环系统输送第二介质,所述第二循环系统用于为所述线缆进行温度调节。
10、可选地,在上述热管理系统中,所述第二吸热管路与所述蒸发器的并联入口处通过第一控制阀选择开闭。
11、可选地,在上述热管理系统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板式换热器。
12、可选地,在上述热管理系统中,所述第二循环系统中设置有第二介质储液罐,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和/或所述第二吸热管路能够为所述第二介质储液罐中的第二介质进行温度调节。
13、可选地,在上述热管理系统中,所述第一吸热管路和所述第二放热管路之间并联设置有电加热器和第一连接管路。
14、可选地,在上述热管理系统中,所述电加热器和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并联入口处通过第二控制阀选择开闭。
15、可选地,在上述热管理系统中,还包括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靠近所述线缆或与所述线缆接触;
16、所述第二冷凝器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串联于第二循环系统。
17、可选地,在上述热管理系统中,所述第二循环系统中还设置有第二连接管路,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冷凝器并联。
18、可选地,在上述热管理系统中,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并联入口处通过第三控制阀选择开闭。
19、可选地,在上述热管理系统中,还包括:
20、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电源模块的废热温度;
21、和/或,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第一循环系统中的介质温度;
22、和/或,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出口和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入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中的介质温度;
23、和/或,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入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中的介质温度。
24、可选地,在上述热管理系统中,所述第二循环系统中的第二介质包括液体介质。
25、可选地,在上述热管理系统中,所述第一循环系统中的第一介质包括液体介质。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热管理系统中,通过第一循环系统能够利用充电桩电源模块的废热为充电枪线缆进行加热。利用充电桩电源模块的废热对线缆进行加热时,不仅能够保证热量供应持续稳定,保证线缆始终处于合适温度、具备良好的柔韧性,使用户任何时候都可以方便插拔充电枪及拖动其所连接的线缆,从而解决冬季低温环境下充电枪线缆僵硬导致操作不便的问题;而且还有利于解决充电桩的日常热损耗问题,即实现了热损耗的循坏利用,整体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泵系统,所述热泵系统包括蒸发器(6)以及第三换热器(3)中的第一换热管路(31),所述第一换热管路(31)与所述蒸发器(6)串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系统包括所述第一换热器(22)中的第一吸热管路(221),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5)中的第二放热管路(51);所述第一吸热管路(221)能够吸收所述电源模块的废热并将其输送至所述第二放热管路(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2)包括板式换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热管路(221)和所述第二放热管路(51)之间并联设置有电加热器(24)和第一连接管路(24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冷凝器(14),所述第二冷凝器(14)靠近所述线缆或与所述线缆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系统中的第二介质包括液体介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系统中的第一介质包括液体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泵系统,所述热泵系统包括蒸发器(6)以及第三换热器(3)中的第一换热管路(31),所述第一换热管路(31)与所述蒸发器(6)串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系统包括所述第一换热器(22)中的第一吸热管路(221),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5)中的第二放热管路(51);所述第一吸热管路(221)能够吸收所述电源模块的废热并将其输送至所述第二放热管路(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2)包括板式换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热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伟,顾叶恺,陆凯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集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