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道组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6480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4 16:0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进气道组件及车辆,进气道组件包括: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第一进气道用于与燃烧室相连且适于通入空气,第一进气道设有第一进气门,第二进气道设有第二进气门,第二进气道包括第一子气道和第二子气道,第一子气道和第二子气道均用于将燃烧室与储氢罐相连,第一子气道和第二子气道均设有第三进气门,且第一子气道和第二子气道中的一个设有驱动泵。本技术的进气道组件,采用第二进气道结合驱动泵加压的方式使氢气进入燃烧室内,或者在满足进气压力要求时,氢气直接通过第二进气道进入燃烧室内,第二进气道与第二进气门配合,不用使用喷氢器,从而不存在喷氢器的喷嘴不能自润滑及泄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进气道组件及车辆


技术介绍

1、近些年随着油耗法规的逐渐加严,很多车企都将目光聚焦到氢内燃机上,与汽油相比氢气的抗爆震能力强,燃烧速度快,可以采用更大的几何压缩比,提升热效率。目前氢气内燃机主要以直喷发动机和气道喷射发动机为主,均采用喷氢器的形式将燃料引入缸内进行混合燃烧。

2、目前行业内喷氢器的产品较为匮乏,喷氢器的针阀不能实现自润滑,长期以来容易出现泄漏问题,为此喷氢器的可靠性是一大挑战,对于性能开发及稳定运行同样也提出了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进气道组件,采用第二进气道结合驱动泵加压的方式使氢气进入燃烧室内,或者在满足进气压力要求时,氢气直接通过第二进气道进入燃烧室内,第二进气道与第二进气门配合,不用使用喷氢器,从而不存在喷氢器的喷嘴不能自润滑及泄漏的问题。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进气道组件,包括:第一进气道,所述第一进气道用于与燃烧室相连且适于通入空气,所述第一进气道设有第一进气门;第二进气道,所述第二进气道设有第二进气门,所述第二进气道包括第一子气道和第二子气道,所述第一子气道和所述第二子气道均用于将所述燃烧室与储氢罐相连,所述第一子气道和所述第二子气道均设有控制阀,且所述第一子气道和所述第二子气道中的一个设有驱动泵。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进气道组件,空气经过第一进气道进入燃烧室后,氢气经过第二进气道进入燃烧室与进入的氢气混合燃烧,当氢气在储氢罐内的压力作用下可以进入燃烧室时,则氢气在第二进气门和控制阀开启的情况且下直接进入燃烧室内,当储氢罐的压力不足,氢气不能进入燃烧室内时,则氢气可在第二进气门和控制阀均开启且驱动泵开启加压的方式进入燃烧室内,也就是说氢气进入燃烧室内的方式不需要现有的喷氢器的方式,而是采用第二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门结合的方式,由此,不存在现有技术中的喷氢器的喷嘴不能自润滑及泄漏的问题。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进气道组件,所述第一子气道的所述控制阀为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子气道的所述控制阀为第二电磁阀;所述驱动泵位于所述第一子气道内,所述储氢罐的出口适于在所述第一子气道内的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驱动泵开启时连通所述燃烧室,或所述储氢罐的出口适于在所述第二子气道内的所述第二电磁阀开启时连通所述燃烧室。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进气道组件,所述燃烧室为多个,每个所述燃烧室设有所述第二进气道,多个所述燃烧室的多个所述第二进气道之间连通且共用一个燃料进气端,所述第一子气道和所述第二子气道汇合后共同连接于所述燃料进气端。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进气道组件,每个所述燃烧室设有所述第一进气道,多个所述燃烧室的多个所述第一进气道共用一个空气进气端。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进气道组件,所述空气进气端和所述燃料进气端位于所述燃烧室沿第一方向的同一侧。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进气道组件,所述空气进气端位于所述燃料进气端沿发动机高度方向上的上方。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进气道组件,所述空气进气端位于所述燃料进气端沿发动机高度方向上的下方。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进气道组件,多个所述燃烧室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且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均适于和燃烧室的排气口沿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进气道组件,所述空气进气端的中心位置沿发动机纵向上的延长线和所述燃料进气端的中心位置沿发动机纵向上的延长线错开分布。

12、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进气道组件。

13、所述的车辆相比现有技术和所述的进气道组件相比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14、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气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气道的所述控制阀为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子气道的所述控制阀为第二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为多个,每个所述燃烧室设有所述第二进气道,多个所述燃烧室的多个所述第二进气道之间连通且共用一个燃料进气端,所述第一子气道和所述第二子气道汇合后共同连接于所述燃料进气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气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燃烧室设有所述第一进气道,多个所述燃烧室的多个所述第一进气道共用一个空气进气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进气端和所述燃料进气端位于所述燃烧室沿第一方向的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进气端位于所述燃料进气端沿发动机高度方向上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进气端位于所述燃料进气端沿发动机高度方向上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燃烧室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且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均适于和所述燃烧室的排气口沿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进气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进气端的中心位置沿发动机纵向上的延长线和所述燃料进气端的中心位置沿发动机纵向上的延长线错开分布。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进气道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气道的所述控制阀为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子气道的所述控制阀为第二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为多个,每个所述燃烧室设有所述第二进气道,多个所述燃烧室的多个所述第二进气道之间连通且共用一个燃料进气端,所述第一子气道和所述第二子气道汇合后共同连接于所述燃料进气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气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燃烧室设有所述第一进气道,多个所述燃烧室的多个所述第一进气道共用一个空气进气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进气端和所述燃料进气端位于所述燃烧室沿第一方向的同一侧。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辉代董董赵铮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