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蜗轮啮合角度的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5639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0 13:11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蜗轮啮合角度的机构,属于齿轮检测技术领域,通过电机驱动旋转平台来实现蜗轮啮合角度的调整,旋转平台本身具有高定位精度,并配合着电机自身的角度编码器,实现了蜗轮啮合角度的精确调整,并通过高精度的蜗轮轴系装夹蜗轮,此套机构可以直接应用在需要调整蜗轮啮合角度的双面啮合仪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技术属于齿轮检测。


技术介绍

1、传统的蜗轮蜗杆组合件都是90°的啮合角度,故双啮检测的时候只需要能检测啮合角为90°的产品即可,所以对于蜗轮的双面啮合检测啮合角度不需要调整,但是随着蜗轮蜗杆组件的技术升级,检测的时候需要调整蜗轮的啮合角,所以现有的用于蜗轮双啮检测的蜗轮装夹机构不能满足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而设计出一种可以用在蜗轮双面啮合中的可调节蜗轮啮合角度的机构

2、其特征在于旋转平台固定在固定架上,轴系固定座连接在旋转平台的转子上,蜗轮轴系固定在轴系固定座的上端,电机连接在旋转平台上,通过电机驱动旋转平台的旋转进而带动了蜗轮轴系的旋转,旋转的角度可控制在±45°内,可以满足所有蜗轮啮合角度的调整,且旋转平台本身定位精度可达到10″以内,配合着电机自身的角度编码器实现对蜗轮啮合角度的高精度调整,蜗轮轴系为高回转精度的轴系,其组成包括固定座,蜗轮轴套穿在固定座的内孔中,径向钢球置于固定座和蜗轮轴套中间,并且通过径向钢球实现了固定座与蜗轮轴套的过盈配合,使得蜗轮轴套的旋转精度在3μm以内,端面钢球置于固定座的上端和蜗轮轴套台阶下端中间,降低了蜗轮轴套旋转时候的摩擦阻力,蜗轮直接穿入到蜗轮轴套的内孔内,上压盖固定在固定座的上端,当拔出蜗轮的时候通过上压盖的阻挡可以避免将蜗轮轴套拔出。

3、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电机驱动旋转平台转动,进而带动蜗轮转动,实现了蜗轮啮合角度的调整。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蜗轮啮合角度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旋转平台(3)固定在固定架(1)上,轴系固定座(5)连接在旋转平台(3)的转子上,蜗轮轴系(4)固定在轴系固定座(5)的上端,电机(2)连接在旋转平台(3)上,通过电机(2)驱动旋转平台(3)的旋转进而带动了蜗轮轴系(4)的旋转,旋转的角度控制在±45°内,满足所有蜗轮啮合角度的调整,且旋转平台(3)本身定位精度达到10″以内,配合着电机(2)自身的角度编码器实现对蜗轮啮合角度的高精度调整,蜗轮轴系(4)为高回转精度的轴系,其组成包括固定座(406),蜗轮轴套(402)穿在固定座(406)的内孔中,径向钢球(405)置于固定座(406)和蜗轮轴套(402)中间,并且通过径向钢球(405)实现了固定座(406)与蜗轮轴套(402)的过盈配合,使得蜗轮轴套(402)的旋转精度在3μm以内,端面钢球(404)置于固定座(406)的上端和蜗轮轴套(402)台阶下端中间,降低了蜗轮轴套(402)旋转时候的摩擦阻力,蜗轮(401)直接穿入到蜗轮轴套(402)的内孔内,上压盖(403)固定在固定座(406)的上端,当拔出蜗轮(401)的时候通过上压盖(403)的阻挡避免将蜗轮轴套(402)拔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蜗轮啮合角度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旋转平台(3)固定在固定架(1)上,轴系固定座(5)连接在旋转平台(3)的转子上,蜗轮轴系(4)固定在轴系固定座(5)的上端,电机(2)连接在旋转平台(3)上,通过电机(2)驱动旋转平台(3)的旋转进而带动了蜗轮轴系(4)的旋转,旋转的角度控制在±45°内,满足所有蜗轮啮合角度的调整,且旋转平台(3)本身定位精度达到10″以内,配合着电机(2)自身的角度编码器实现对蜗轮啮合角度的高精度调整,蜗轮轴系(4)为高回转精度的轴系,其组成包括固定座(406),蜗轮轴套(402)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野魏天水高伟李博张延宾刘佳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智达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