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以人参叶为原料制备桦褐孔菌发酵液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以人参叶为原料制备桦褐孔菌发酵液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7560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0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以人参叶为原料制备桦褐孔菌发酵液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人参叶为原料制备桦褐孔菌发酵液的方法,通过的培养基质和发酵参数的优化,不同于单独发酵桦褐孔菌后弃去液体而取菌丝体的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发酵后的全部发酵液都具有良好的利用价值。并且,获得的发酵产物中,不仅含有大量的三萜类物质,总皂苷的含量也非常丰富,还含有鲜人参叶中不含有的稀有皂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尤其涉及以人参叶为原料制备桦褐孔菌发酵液的方法


技术介绍

1、人参(拉丁学名:panax ginseng )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传统药用部位为根部,作为人参种植的副产物,人参叶和人参花大部分被遗弃,只有少部分以代用茶或化妆品原材料的形式被加以利用。然而,有研究发现,人参叶、花所含成分与人参相似,且部分人参皂苷单体和10种主要人参皂苷总量均远大于人参根部。但受限于传统加工技术的局限,人参叶、花的利用率始终不高,大量宝贵的资源被浪费。

2、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又称白桦茸,是一种生长于白桦树上的药用真菌。近年来,人们从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对白桦茸做大量研究,桦褐孔菌富含三萜类物质,这类化合物以其强大的抗氧化、抗肿瘤、抗菌及调节血糖血脂等生物活性而闻名。在现代生物技术和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桦褐孔菌及其发酵产物的研究与应用正逐步深入,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3、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生物深层发酵技术获得食用菌的菌丝体成为研究的热点,但对桦褐孔菌的菌丝体发酵中采用的基质仍仅以碳源和氮源为主。所得产品也仅仅具有桦褐孔菌自身的代谢产物,且如果不谨慎控制发酵条件,则三萜类物质的含量不及桦褐孔菌子实体。此外,发酵产物的外观和口感欠佳,导致深层发酵获得的发酵液在市场上认可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以人参叶为原料制备桦褐孔菌发酵液的方法。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人参叶为原料制备桦褐孔菌发酵液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3、步骤1:将桦褐孔菌菌种活化后,制成液体菌种,

4、步骤2:将液体菌种接种于发酵培养基,25~30℃,摇床转速100~200 rpm,发酵8~12天,制得发酵液。

5、基于人参叶的加入,本专利技术对桦褐孔菌的培养基质进行了详细的优化,使得碳源和氮源以及无机盐的使用能够最好的配合人参叶从而获得次生代谢产物更丰富的发酵液。并且,通过优化培养基的培养,也使人参中的皂苷更多的转化为稀有皂苷。

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活化的培养基为pda固体培养基,

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液体菌种的培养基由葡萄糖30.0g/l、蛋白胨3.0g/l、酵母粉3.0g/l、磷酸二氢钾3.0g/l、硫酸镁0.5g/l和水制成;

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由10~30g/l人参叶、20~30g/l葡萄糖、10~25g/l麸皮和3.0g/l磷酸二氢钾和0.5g/l硫酸镁和水制成。

9、本专利技术中,活化的次数为2次,两次活化后接种于液体种子培养基培养后,再转接至液体种子培养基二次培养,获得液体菌种。

10、本专利技术对发酵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获得的条件更适合桦褐孔菌的生长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作为优选,所述发酵培养基发酵的条件为28℃,摇床转速150 rpm,发酵10天。

1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由人参叶20g/l、葡萄糖25g/l、麸皮20g/l、磷酸二氢钾3.0g/l、硫酸镁0.5g/l和水制成。

12、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包括:将新鲜人参叶破碎成泥后,加入水、葡萄糖、麸皮、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121℃灭菌25 min后冷却至室温,经过0.45μm、0.22μm两级过滤。

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发酵液超声破碎的步骤,所述超声破碎的参数包括:工作5s,间歇3s,功率400w,频率25khz,共超声12 min。

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超声破碎后,还包括过滤灭菌的步骤。

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适用于各种桦褐孔菌的发酵培养。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桦褐孔菌为桦褐孔菌bncc117822。

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如前所述方法制备获得的发酵液。该发酵液中同时含有大量的人参皂苷和三萜类物质,特别是含有稀有皂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通过对如前所述的发酵产物进行进一步的提取和/或调配等,进而获得多种多样的产品。

17、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桦褐孔菌的发酵培养液,其由10~30g/l人参叶、20~30g/l葡萄糖、10~25g/l麸皮和3.0g/l磷酸二氢钾和0.5g/l硫酸镁和水制成。

18、更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桦褐孔菌的培养基组合,其包括pda固体培养基、液体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

19、所述液体菌种的培养基由葡萄糖30.0g/l、蛋白胨3.0g/l、酵母粉3.0g/l、磷酸二氢钾3.0g/l、硫酸镁0.5g/l和水制成;

20、所述发酵培养基由10~30g/l人参叶、20~30g/l葡萄糖、10~25 g/l麸皮和3.0 g/l磷酸二氢钾和0.5g/l硫酸镁和水制成。

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人参叶为原料制备桦褐孔菌发酵液的方法,通过的培养基质和发酵参数的优化,不同于单独发酵桦褐孔菌后弃去液体而取菌丝体的方案,本专利技术发酵后的全部发酵产物都具有良好的利用价值。并且,获得的发酵产物中,不仅含有大量的三萜类物质,总皂苷的含量也非常丰富,还含有鲜人参叶中不含有的稀有皂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以人参叶为原料制备桦褐孔菌发酵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基发酵的条件为28℃,摇床转速150rpm,发酵10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基由人参叶20g/L、葡萄糖25g/L、麸皮20g/L、磷酸二氢钾3.0g/L、硫酸镁0.5g/L和水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包括:将新鲜人参叶破碎成泥后,加入水、葡萄糖、麸皮、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121℃灭菌25 min后冷却至室温,经过0.45μm、0.22μm两级过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述发酵液超声破碎的步骤,所述超声破碎的参数包括:工作5s,间歇3s,功率400W,频率25kHz,共超声12 mi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破碎后,还包括过滤灭菌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桦褐孔菌为桦褐孔菌BNCC117822。>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获得的发酵液。

9.桦褐孔菌的发酵培养液,其特征在于,由10~30g/L人参叶、20~30g/L葡萄糖、10~25g/L麸皮和3.0g/L磷酸二氢钾和0.5g/L硫酸镁和水制成。

10.桦褐孔菌的培养基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PDA固体培养基、液体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

...

【技术特征摘要】

1.以人参叶为原料制备桦褐孔菌发酵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基发酵的条件为28℃,摇床转速150rpm,发酵10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基由人参叶20g/l、葡萄糖25g/l、麸皮20g/l、磷酸二氢钾3.0g/l、硫酸镁0.5g/l和水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包括:将新鲜人参叶破碎成泥后,加入水、葡萄糖、麸皮、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121℃灭菌25 min后冷却至室温,经过0.45μm、0.22μm两级过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陆曲佳乐邹慧付立娟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