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支架和电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54862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0 13:10
本技术一种车身支架和电动车辆,车身支架设于电动车辆的大梁上,所述车身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用于供快换电池包锁止连接,所述车身支架还包括:连接器框架,所述连接器框架的顶部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车端连接器,所述车端连接器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框架,所述车端连接器用于与电池包电连接。连接器框架与支架主体连接,避免在车身的大梁上设置另外与连接器框架或者车端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减少了连接器框架或者车端连接器与大梁之间的连接结构占用的空间。在需要对车端连接器进行维修时,通过将连接器框架相对于车身支架进行拆除,能够将连接器框架与车端连接器整体取出,便于车端连接器和车身支架的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身支架和电动车辆


技术介绍

1、现有电动车辆的电池包安装方式一般分为固定式安装和可换式安装,其中固定式安装的电池包一般固定在汽车上;而可换式安转的电池包一般采用活动安装的方式,电池包可以随时取下,以进行更换或充电,在更换或充电完毕后,再安装到车体上。

2、对于可换式安装的电池包,通常配置有锁止部;电动车辆的底部安装有车身支架,车身支架上设置有电池包安装组件,例如支撑块和锁止机构等,锁止部能够与锁止机构配合,从而实现电池包与电动车辆的固定。

3、现有的车端连接器与车身支架作为分体的结构,分别与电动车辆的车身进行连接。车端连接器在安装时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连接结构复杂,不便于进行维护和修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车端连接器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连接结构复杂,不便于进行维护和修理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身支架和电动车辆。

2、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车身支架,设于电动车辆的大梁上,所述车身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用于供快换电池包锁止连接,所述车身支架还包括:

4、连接器框架,所述连接器框架的顶部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

5、车端连接器,所述车端连接器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框架,所述车端连接器用于与电池包电连接。

6、在本方案中,连接器框架与支架主体连接,避免在车身的大梁上设置另外与连接器框架或者车端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减少了连接器框架或者车端连接器与大梁之间的直接连接结构,降低了连接精度要求,且不必对大梁进行结构变动以安装连接器框架。在需要对车端连接器进行维修时,通过将连接器框架相对于车身支架进行拆除,能够将连接器框架与车端连接器整体取出,便于车端连接器和车身支架的维护。

7、较佳地,所述支架主体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大梁上方,所述连接器框架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下方。

8、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连接板,通过连接板的平整度实现对连接器框架的精确安装,降低对车身支架的支架主体的平行度和精度要求,通过连接板同时连接大梁和电连接器框架,简化不同部件和大梁的连接结构,降低车身支架的制造成本,便于车身支架的结构设置。

9、较佳地,所述连接器框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板,所述车端连接器包括电连接器,所述安装板上均设有所述电连接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有朝向水平方向弯折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和所述连接板连接安装。

10、在本方案中,两个快换电池包从连接器框架的两侧分别与电连接器进行连接,通过将电连接器设置在安装板上,在需要对电连接器进行维修时,通过将连接器框架相对于车身支架进行拆除,能够将连接器框架与电连接器整体取出,便于电连接器和车身支架的维护,避免了电连接器与车身的大梁之间连接,简化了车身大梁的结构设置。通过第一翻边增加连接器框架与连接板之间的连接面积,有利于连接器框架与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11、较佳地,所述安装板朝向电池包的一面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竖直安装部和水平安装部,分别用于和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竖直安装部和所述水平安装部垂直设置。

12、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有利于连接器框架与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有利于减少连接器框架在垂直于安装板的方向上受冲击产生的摆动幅度,有利于电池包与车端连接器之间的连接。

13、较佳地,所述竖直安装部的两侧设有第二翻边。

14、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翻边,有利于第一连接件的整体强度,减少第一连接件变形的风险,有利于第一连接件与连接板、连接器框架之间的连接,进而提升连接板与连接器框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15、较佳地,所述车身支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安装板的两侧设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连接板的边缘。

16、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三翻边,提升安装板的整体强度,减少安装板发生变形的风险;有利于第二连接件和安装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通过设置第二连接件,减少连接器框架在垂直于安装板的方向上受冲击产生的摆动幅度,有利于电池包与车端连接器之间的连接。通过第一翻边、第一连接件、第三翻边,实现了连接器框架的顶部、侧部和连接板的连接,从多个方向提高了连接器框架和连接板的连接强度。

17、较佳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弯折成型,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一弯折面和第二弯折面,所述第一弯折面贴合于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连接板的边缘,并与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弯折面。

18、在本方案中,通过上述设置,有利于第二连接件的整体强度,减少第二连接件变形的风险,有利于第二连接件与连接板、安装板之间的连接,进而提升连接板与安装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19、较佳地,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设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用于和所述大梁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位于所述大梁的两侧。

20、在本方案中,通过上述设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之间具有间隔,大梁贯穿该间隔,在对车身支架和大梁进行连接同时,不干涉大梁上的其他结构,第三连接件设置于连接板的底部,便于连接板和大梁的连接;连接板架设在大梁上方,有利于大梁承载车身支架以及车身支架上连接的电池包,降低大梁发生弯折的风险,简化了车身支架与电动车辆之间的连接,有利于车身支架与车辆和电池包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21、较佳地,所述第三连接件弯折成型,所述第三连接件具有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面并用于与大梁连接。

22、在本方案中,通过互相垂直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增加第三连接件分别与大梁和连接板之间的连接面积,有利于大梁和车身支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23、较佳地,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加强肋,所述加强肋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相连接。

24、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加强肋,增加第三连接件的整体强度,减少第三连接件受力变形的风险,进而有利于大梁和车身支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有利于车身支架相对于大梁的精准安装。

25、较佳地,两个所述安装板的底部通过第四连接件连接。

26、在本方案中,通过第四连接件对两个安装板之间的相对位置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连接器框架的整体性,提高了两个安装板相对位置的稳定性,有利于减少连接器框架在垂直于安装板的方向上受冲击产生的摆动幅度,有利于电池包与车端连接器之间的连接。

27、较佳地,所述安装板还设置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设置于所述连接器框架的底部。

28、在本方案中,通过上述设置,避免大梁干涉电动车辆的电连接元器件的散热。在连接器框架与连接板配合连接的前提下,连接器框架的安装板长度可能超过设置车端连接器所需的必要安装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支架,设于电动车辆的大梁上,所述车身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用于供快换电池包锁止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架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大梁上方,所述连接器框架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框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板,所述车端连接器包括电连接器,所述安装板上均设有所述电连接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有朝向水平方向弯折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和所述连接板连接安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朝向电池包的一面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竖直安装部和水平安装部,分别用于和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竖直安装部和所述水平安装部垂直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安装部的两侧设有第二翻边。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安装板的两侧设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连接板的边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弯折成型,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一弯折面和第二弯折面,所述第一弯折面贴合于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连接板的边缘,并与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弯折面。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设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用于和所述大梁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弯折成型,所述第三连接件具有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面并用于与大梁连接;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板的底部通过第四连接件连接。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还设置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设置于所述连接器框架的底部。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端连接器具有自所述安装板向外延伸的延伸部;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架还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跨设于大梁上方,所述加强梁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14.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支架,所述车身支架还包括沿电动车辆前后方向设置的两组横梁组件,所述横梁组件上设有锁止机构,所述车身支架还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跨设于大梁上方,所述加强梁的两端与所述横梁组件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横梁组件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大梁的外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支架,设于电动车辆的大梁上,所述车身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用于供快换电池包锁止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架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大梁上方,所述连接器框架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框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板,所述车端连接器包括电连接器,所述安装板上均设有所述电连接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有朝向水平方向弯折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和所述连接板连接安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朝向电池包的一面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竖直安装部和水平安装部,分别用于和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竖直安装部和所述水平安装部垂直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安装部的两侧设有第二翻边。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安装板的两侧设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连接板的边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弯折成型,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一弯折面和第二弯折面,所述第一弯折面贴合于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连接板的边缘,并与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平于新瑞褚佳玮宋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