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控制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集成的车载控制器。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集成、高功率的电机控制器已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发展趋势,功率器件、薄膜电容器在高功率、高集成的电机控制器内,由于空间狭小、热量集中、不易冷却等特点,其发热量是驱动电机控制器开发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2、另一方面,近年来,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对新能源汽车电驱总成的自主研发不断发力,主机厂对驱动电机控制器总成的需求量有所缓解,取而代之的是定制化的功率器件组件。通过定制电机控制器用功率组件的形式,来匹配整车端集成式的电驱系统。如此,既可以降低主机厂对电机控制器的采购成本,也可以提高整车端电驱系统的集成度。同时,也通过这种途径,增加了主机厂对电机控制器联动开发的参与度,从而进一步地促进主机厂对新能源三电系统的研发能力。
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问题及市场需求,业内出现了多种新能源电机控制器用功率组件的案例。其组合方式,基本都是将散热器、igbt、薄膜电容构成一个组件,从而实现一体式装配,同时能够对igbt和和薄膜电容等发热器件进行有效冷却。
4、然而,通过查阅现有技术方案,不难发现,现有的总成方案基本都是基于单独散热器或散热板,将薄膜电容和功率模块贴合在散热器两面,从而实现功率组件的集成。这类集成方案,电容都是以常规塑壳的方式进行灌封,并通过螺栓固定在散热器一侧。功率模块则按常见的方式盖在散热器的另一侧。这种现有的技术方案,一来薄膜电容仍需独立的灌封塑壳,并通过螺栓的方式加以固定。再者,薄膜电容与散热器贴
5、cn21643787公开了一种电机控制器及汽车,该集成方案由散热器、薄膜电容和igbt模块组成,采用了一个独立的散热器结构,散热器上表面设有一个仿形的凹槽结构,薄膜电容通过灌封到塑壳内,在将其通过螺栓固定到散热器的仿形槽内。散热器另一侧固定功率igbt模块,从而实现功率组件的一体化集成,并实现对散热器两侧发热器件的冷却。但其仍存在以下问题或缺陷:电容仍需独立的塑壳进行灌封,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到散热器上,装配工序繁琐,生产成本高。同时,薄膜电容通过螺栓固定到散热器底部,电容与散热器之间的热阻较大,不易于散热。
6、pct/cn2021/097164公开了一种集成式电机控制器,该集成功率板组件由薄膜电容、散热器、mos功率板、驱动板、屏蔽板和控制板构成。薄膜电容设置在散热器底部,mos功率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散热器上表面,薄膜电容通过螺栓固定在散热器底部,mos功率板与散热器、薄膜电容与散热器之间分别铺设了一层导热垫进行热传导,驱动板和控制板分别固定在屏蔽板两侧,并将屏蔽板固定在mos功率板上方。这种技术方案解决了传统控制器内部核心组件的叠层式集成。不足的是,这种集成方案是将传统控制器内的零件进行机械式的物理叠加,未能将零件种类和数量进行合并精简,使得该方案零件种类过多,物料成本偏高,装配工艺复杂,不易于批量化生产制造。
7、综上,现有的车载控制器的电容和散热器之间的固定影响散热效果,且控制器的各个零件的集成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高集成的车载控制器,将滤波装置以线铜排和芯子的形式,灌封在铝质散热基体下方的腔体内,实现滤波装置本体和铝质散热基体无缝固定和热传导,同时也实现薄膜电容与散热器合而为一,精简零件数量。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高集成的车载控制器,包括:散热基体、滤波装置本体、逆变装置、电磁屏蔽罩和ac转接组件,散热基体包括长方形板状结构和板状结构下方的长方体容腔,长方体容腔的开口位于散热基体的侧立面,长方形板状结构的底面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4、滤波装置本体连接逆变装置和ac转接组件,滤波装置本体灌封在长方体容腔内,电磁屏蔽罩覆盖在逆变装置上,其中,
5、滤波装置本体包括叠层母排和芯子本体,叠层母排分为上层板和下层板,芯子本体焊接在叠层母排的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芯子本体的侧面设有滤波电容,叠层母排的上层板的侧板设有动力端子,叠层母排的上层板的上表面紧靠长方体容腔的顶面,上层板的侧板紧靠长方形板状结构的侧面;
6、长方形板状结构的上表面设有容纳冷却液的水槽,水槽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相通,水槽上方设有密封盖板,密封盖板与水槽的边缘搅拌摩擦焊接成一体式结构,逆变装置安装在密封盖板的上表面,密封盖板的下表面设有导热柱。
7、进一步地,长方形板状结构的上表面设有两圈立柱,包括外圈的a立柱和内圈的b立柱;
8、逆变装置包括集成电路板,集成电路板上集成两块区域,分别为驱动单元区域和控制单元区域,驱动单元区域设有dc输入端子、ac输出端子和igbt,集成电路板的底面固定在散热基体的长方形板状结构的上表面的b立柱上,igbt底部的散热底板固定在散热基体的密封盖板上。
9、ac输出端子与ac转接组件电气连接,dc输入端子与滤波装置本体的动力端子电气连接,所述动力端子平行布置在叠层母排的上层板的侧板。
10、进一步地,电磁屏蔽罩设有多个l形的支脚,支脚固定在a立柱上,支脚的数量和位置与a立柱的数量和位置对应。
11、进一步地,外圈的a立柱共有8个,长方形板状结构的一侧分别有3个a立柱,3个a立柱中,两两相近的a立柱之间的长方形板状结构设有凹槽,长方形板状结构的另外一侧分别有1个a立柱。
12、进一步地,立柱的横截面均为同心圆,a立柱的横截面的大圆的半径大于b立柱的横截面的大圆的半径。
13、进一步地,igbt的底部涂有导热硅脂,并与密封盖板固定连接。
14、进一步地,水槽的横截面与密封盖板的形状相匹配,密封盖板的中间部分为导热柱区域,导热柱区域内设置导热柱;
15、导热柱区域的形状为长方形,密封盖板的两侧都有突起,且一侧的突起的长度大于另外一侧突起的长度。
16、进一步地,导热柱区域内部的导热柱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17、进一步地,导热柱区域内部的导热柱呈交错式阵列布置。
18、进一步地,散热基体的侧立面设有螺栓固定点,ac转接组件安装在螺栓固定点上。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本专利技术的逆变装置安装到铝质散热基体上方,支撑电器(滤波装置)直接以芯子和母排的形式灌封到铝质散热基体的下腔体内,从而形成了一个逆变总成的集成结构,相对传统功率组件,支撑电容不再需要单独灌封塑壳后再固定在散热器上,精简了零件数量,具有结构简便,易装配、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21、(2)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基体内部设有容纳冷却液的水槽,水槽上方通过搅拌摩擦焊接实现密封,水槽下方设有电容灌封槽,滤波装置本体灌封在铝质散热基体内,实现了电容芯子和母排与散热基体的无缝热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集成的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基体(1)、滤波装置本体(3)、逆变装置(2)、电磁屏蔽罩(4)和AC转接组件(5),散热基体(1)包括长方形板状结构和板状结构下方的长方体容腔,长方体容腔的开口位于散热基体(1)的侧立面,长方形板状结构的底面设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的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长方形板状结构的上表面设有两圈立柱,包括外圈的A立柱(9)和内圈的B立柱(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的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电磁屏蔽罩(4)设有多个L形的支脚(41),支脚(41)固定在A立柱(9)上,支脚(41)的数量和位置与A立柱(9)的数量和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的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外圈的A立柱(9)共有8个,长方形板状结构的一侧分别有3个A立柱(9),3个A立柱(9)中,两两相近的A立柱(9)之间的长方形板状结构设有凹槽,长方形板状结构的另外一侧分别有1个A立柱(9)。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的车载控制器,其特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的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IGBT(25)的底部涂有导热硅脂,并与密封盖板(6)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的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水槽(7)的横截面与密封盖板(6)的形状相匹配,密封盖板(6)的中间部分为导热柱区域(62),导热柱区域(62)内设置导热柱(6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的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导热柱区域(62)内部的导热柱(61)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的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导热柱区域(62)内部的导热柱(61)呈交错式阵列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的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散热基体(1)的侧立面设有螺栓固定点,AC转接组件(5)安装在螺栓固定点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集成的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基体(1)、滤波装置本体(3)、逆变装置(2)、电磁屏蔽罩(4)和ac转接组件(5),散热基体(1)包括长方形板状结构和板状结构下方的长方体容腔,长方体容腔的开口位于散热基体(1)的侧立面,长方形板状结构的底面设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的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长方形板状结构的上表面设有两圈立柱,包括外圈的a立柱(9)和内圈的b立柱(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的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电磁屏蔽罩(4)设有多个l形的支脚(41),支脚(41)固定在a立柱(9)上,支脚(41)的数量和位置与a立柱(9)的数量和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的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外圈的a立柱(9)共有8个,长方形板状结构的一侧分别有3个a立柱(9),3个a立柱(9)中,两两相近的a立柱(9)之间的长方形板状结构设有凹槽,长方形板状结构的另外一侧分别有1个a立柱(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诗君,陈雷,陈登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