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轴式变速器的倒挡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4345 阅读:1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轴式变速器的倒挡布置结构,旨在提供一种倒挡采用同步器换挡、变速器结构紧凑、操控性较强的倒挡布置结构,该结构的变速器有三个轴为输入轴、输出轴和倒挡轴,各个轴上装有齿轮。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利用一挡齿轮作为倒挡的输入齿轮,利用一二挡同步器齿套作为倒挡输出齿轮,在倒挡轴上布置2个齿轮分别与上述两个齿轮相啮合,采用同步器挂挡的方式来实现倒挡的功能,提高了换挡的舒适性。该结构制造成本较低,利用了原有挡位的输入主动齿轮和输出轴上的同步器齿套,没有在轴向上增加零部件,不增加整机的长度,使得整个变速器的轴上长度得到了控制,大大提高的了变速器的整车搭载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动变速器
,特别是一种前横置前驱轿车的两轴式变速 器的倒挡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日益大众化的今天,汽车技术不断发展,顾客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目 前国内大部分的汽车使用的是手动变速器,尤其是中小排量的汽车,这些汽车的倒挡普遍 采用的是直齿挂挡的非同步器挂挡方式,如附图1所示,该变速器有三个轴,分别为输入轴 1,输出轴10,和倒挡轴4。输入轴1上有一挡主动齿轮2、倒挡主动齿轮5、二挡主动齿轮6 ; 输出轴10上有一挡从动齿轮9、一二挡同步器8、二挡从动齿轮7 ;倒挡轴4上有倒挡惰轮 3。一挡主动齿轮2、倒挡主动齿轮5、二挡主动齿轮6、一二挡同步器8固联在其支撑轴上; 一挡从动齿轮9、二挡从动齿轮7、倒挡惰轮3通过空套在其支撑轴上,可以相对于轴旋转。 倒挡主动齿轮5、倒挡惰轮3、一二挡同步器8上的齿套都采用直齿设计。一挡主动齿轮2 与一挡被动齿轮9常啮合,二挡主动齿轮6和二挡被动齿轮7常啮合。在没有挂倒挡时其 倒挡处在空位,不与任何齿轮啮合,其倒挡惰轮处在一挡齿轮一侧;在变速器需要挂挡倒挡 的时候,如附图2所示,其一二挡同步器8处在空挡位置,换挡机构拨动倒挡惰轮3使其同 时与倒挡主动齿轮5和一二挡同步器8上的齿套啮合,从而实现倒挡功能。这种结构的倒 挡齿轮组必须都设计成直齿,以便于换挡。在没有挂倒挡时,倒挡惰轮3可处于一挡齿轮一 侧,也可以处于二挡齿轮一侧。但是这种换挡方式其换挡冲击大,倒挡挂入率低,换挡舒适 性差,使得整车的换挡舒适性和整车的操控性都受到限制。中国专利公开(公告)号CN2723776,公开(公告)日2005年9月7日,公开了 一种变速器倒挡同步器,包括主动轴五挡齿轮、五挡同步器齿套、五挡同步器滑块、五挡同 步器弹簧、倒挡同步器拉圈、五挡同步器齿环、五挡同步器锥环、倒挡同步器拉环和五挡结 合齿环,主动轴五挡齿轮通过五挡同步器齿套与五挡结合齿环相嵌套,而五挡同步器滑块 通过五挡同步器弹簧顶在五挡同步器齿套上,五挡同步器滑块通过倒挡同步器拉圈与弹性 的倒挡同步器拉环一端相接,倒挡同步器拉环的另一端与五挡同步器锥环嵌套,而五挡同 步器齿环则空套在五挡同步器锥环上。该变速器倒挡同步器结构复杂、制造工艺要求较高, 轴上增加的零部件较多,导致整机长度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无倒挡同步器导致换挡舒适性差,倒挡挂入率低, 换挡冲击大,容易操作失误损坏倒挡齿轮,以及现有变速器倒挡同步器结构复杂,整机长度 增加等的弊端,提供了一种换挡舒适、换挡冲击较小、变速器结构紧凑的两轴式变速器的倒 挡布置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轴式变速器的倒挡布置 结构,利用一挡齿轮作为倒挡的输入齿轮,利用一二挡同步器齿套作为倒挡输出齿轮,在倒挡轴上布置2个齿轮分别与上述两个齿轮相啮合,采用同步器挂挡的方式来实现倒挡的功 能。该变速器有三个轴,分别为输入轴,输出轴,和倒挡轴,输入轴上有一倒挡主动齿轮、二 挡主动齿轮;输出轴上有一挡从动齿轮、一二挡同步器、二挡从动齿轮;倒挡轴上有倒挡输 入被动齿轮、倒挡输出主动齿轮、倒挡同步器,利用了原有挡位的输入主动齿轮和输出轴上 的同步器齿套,没有在轴向上增加零部件,没有增加整机长度。所述的输入轴上有一倒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输出轴上有一挡从动齿轮、 一二挡同步器和二挡从动齿轮;倒挡轴上有倒挡输入被动齿轮、倒挡输出主动齿轮和倒挡 同步器,利用一挡齿轮作为倒挡的输入齿轮,利用一二挡同步齿套作为倒挡输出齿轮,减少 了零部件,使得该结构简单,重量较轻。所述的一倒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倒挡输入被动齿轮固联在其支撑轴上; 一二挡同步器、倒挡同步器通过花键固定在其支撑轴上,一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倒 挡输出主动齿轮通过轴承套在其支撑轴上,使整个变速器结构紧凑。所述的一倒挡主动齿轮与一挡被动齿轮和倒挡输入被动齿轮同时常啮合,二挡主 动齿轮和二挡被动齿轮常啮合,倒挡输出主动齿轮和一二挡同步器上的齿套常啮合,避免 了换挡时齿轮啮合时的强烈冲击产生噪声和因误造成倒挡齿轮的损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倒挡采用同步器换挡,大大提高了换挡的舒适性。2.本技术的倒挡利用了原有挡位的输入主动齿轮和输出轴上的同步器齿套, 没有在轴向上增加零部件,没有造成整机长度的增加,使得整个变速器结构紧凑,提高了其 整车的搭载性。附图说明附图1是现有变速器倒挡未挂上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现有变速器倒挡挂上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实施例如附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两轴式变速器的倒挡布置结构的一种结构,该变 速器有三个轴,分别为输入轴la,输出轴11a,和倒挡轴6a。输入轴Ia上有一倒挡主动齿轮 3a和二挡主动齿轮7a ;输出轴Ila上有一挡从动齿轮10a、一二挡同步器9a和二挡从动齿 轮8a ;倒挡轴6a上有倒挡输入被动齿轮2a、倒挡输出主动齿轮4a和倒挡同步器5a。一倒挡主动齿轮3a、二挡主动齿轮7a、倒挡输入被动齿轮2a固联在其支撑轴上; 一二挡同步器9a、倒挡同步器5a通过花键固定在其支撑轴上,一挡从动齿轮10a、二挡从动 齿轮8a、倒挡输出主动齿轮4a通过轴承套在其支撑轴上。一倒挡主动齿轮3a与一挡从动齿轮IOa和倒挡输入被动齿轮2a同时常啮合,二 挡主动齿轮7a和二挡从动齿轮8a常啮合,倒挡输出主动齿轮4a和一二挡同步器9a上的 齿套常啮合。 其倒挡传递路线为在挂倒挡时,其一二挡同步器9a处在空挡位置,把倒挡同步 器5a与倒挡输出主动齿轮4a相联,动力经输入轴Ia传递给倒挡输入被动齿轮2a、经倒挡 轴6a传递给倒挡同步器5a,然后动力经倒挡输出主动齿轮4a传递给一二挡同步器9a,最 后动力经输出轴Ila传递出去。权利要求一种两轴式变速器的倒挡布置结构,共有三个输入轴(1a)、输出轴(11a)和倒挡轴(6a),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轴(1a)上有一倒挡主动齿轮(3a)和二挡主动齿轮(7a);输出轴(11a)上有一挡从动齿轮(10a)、一二挡同步器(9a)和二挡从动齿轮(8a);倒挡轴(6a)上有倒挡输入被动齿轮(2a)、倒挡输出主动齿轮(4a)和倒挡同步器( 5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轴式变速器的倒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倒 挡主动齿轮(3a)、二挡主动齿轮(7a)、倒挡输入被动齿轮(2a)固联在其支撑轴上;一二挡 同步器(9a)、倒挡同步器(5a)通过花键固定在其支撑轴上;一挡从动齿轮(10a)、二挡从动 齿轮(8a)、倒挡输出主动齿轮(4a)通过轴承套在其支撑轴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两轴式变速器的倒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一倒挡主动齿轮(3a)与一挡被动齿轮(IOa)和倒挡输入被动齿轮(2a)同时常啮合,二挡主 动齿轮(7a)和二挡被动齿轮(8a)常啮合,倒挡输出主动齿轮(4a)和一二挡同步器(9a)上 的齿套常啮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两轴式变速器的倒挡布置结构,旨在提供一种倒挡采用同步器换挡、变速器结构紧凑、操控性较强的倒挡布置结构,该结构的变速器有三个轴为输入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轴式变速器的倒挡布置结构,共有三个输入轴(1a)、输出轴(11a)和倒挡轴(6a),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轴(1a)上有一倒挡主动齿轮(3a)和二挡主动齿轮(7a);输出轴(11a)上有一挡从动齿轮(10a)、一二挡同步器(9a)和二挡从动齿轮(8a);倒挡轴(6a)上有倒挡输入被动齿轮(2a)、倒挡输出主动齿轮(4a)和倒挡同步器(5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钰琢陈勇尹宏声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