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一种车身支架和电动车辆。
技术介绍
1、现有电动车辆的电池包安装方式一般分为固定式安装和可换式安装,其中固定式安装的电池包一般固定在汽车上;而可换式安转的电池包一般采用活动安装的方式,电池包可以随时取下,以进行更换或充电,在更换或充电完毕后,再安装到车体上。
2、对于可换式安装的电池包,通常配置有锁止部;电动车辆的底部安装有车身支架,车身支架上设置有电池包安装组件,例如支撑块和锁止机构等,锁止部能够与锁止机构配合,从而实现电池包与电动车辆的固定。
3、现有技术中用于安装锁止机构的支架和电连接器支架一般直接连接于电动车辆的主梁的侧面,易受主梁上其他结构的位置限制,安装精度要求高、连接结构复杂,且容易导致主梁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车身支架直接与主梁连接带来的安装精度要求高、连接结构复杂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身支架和电动车辆。
2、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车身支架,设于电动车辆的主梁上,用于连接安装电池包,所述车身支架包括电池包安装组件,所述电池包安装组件包括锁止机构,用于供电池包锁止连接,所述车身支架还包括:
4、中梁组件,横跨设于主梁上方,并沿电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中梁组件沿电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两端与所述电池包安装组件连接,所述中梁组件包括连接板,用于供连接器框架连接于中梁组件下方。
5、在本方案中,电动车辆包括两根并排设
6、其中,连接器框架用于设置与电池包电连接的车端连接器,利用连接板下表面的平整度优化连接器框架与中梁组件之间的连接,有利于连接器框架与中梁组件之间的精准连接。通过上述设置,有利于在连接器框架上的车端连接器的精确设置,从而有利于电池包与车端连接器之间的连接,有利于保障电池包的换电成功率。
7、较佳地,所述连接板包括本体部和自所述本体部的边缘竖直向上弯折的第一翻边,所述本体部和所述第一翻边设置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供所述连接器框架连接安装。
8、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翻边,有利于增加连接板的整体强度,减少连接板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弯折形变的风险。通过在本体部和第一翻边设置安装孔,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与连接器框架进行连接,有利于增加连接板与连接器框架的连接可靠性。
9、较佳地,所述本体部的下表面设有主梁连接部,用于和主梁连接,
10、所述主梁连接部具有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连接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面并用于和所述主梁连接。
11、在本方案中,中梁组件架设在主梁上,中梁组件连接电池包安装组件,有利于主梁对于车身支架以及车身支架上所连接的电池包的承载。通过互相垂直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增加主梁连接部分别与主梁和连接板之间的连接面积,有利于主梁和车身支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12、较佳地,所述主梁连接部和所述连接器框架之间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供主梁贯穿通过。
13、在本方案中,电动车辆具有在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根主梁,主梁沿电动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主梁连接部设置于连接器框架在电动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通过连接板架设在主梁上方,使主梁受力更加均匀,有利于主梁承载车身支架以及车身支架上连接的电池包,降低主梁发生弯折的风险,简化了车身支架与电动车辆之间的连接,有利于车身支架与车辆和电池包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通过在主梁连接部和连接器框架之间设有容纳空间,用于供主梁穿过,既利用了主梁之间空间放置电连接器框架,同时减少了车身之间和主梁之间的连接结构,便于二者的连接和拆卸。
14、较佳地,所述本体部具有上下贯通的减重孔。
15、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减重孔,降低连接板的重量,有利于车身支架的轻量化设计,有利于主梁承载车身支架,提升车身支架和主梁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16、较佳地,所述本体部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减重部。
17、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减重部,降低连接板的重量,有利于车身支架的轻量化设计,有利于主梁承载车身支架,提升车身支架和主梁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18、较佳地,所述本体部的上表面设有横向加强部,所述横向加强部沿电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
19、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横向加强部,提升连接板的整体强度,降低连接板沿电动车辆的宽度方向发生弯折的风险,有利于车身支架和主梁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有利于车身支架的使用寿命。
20、较佳地,所述本体部的上表面设有纵向加强部,所述纵向加强部沿电动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
21、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纵向加强部,提升连接板的整体强度,降低连接板沿电动车辆的长度方向发生弯折的风险,有利于车身支架和主梁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有利于车身支架的使用寿命。
22、较佳地,所述中梁组件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23、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加强梁,在电动车辆的宽度方向或者长度方向上连接连接板和电池包安装组件,有利于连接板和电池包安装组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提升车身支架的整体强度。
24、较佳地,所述连接板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设有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用于供所述加强梁嵌入并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25、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翻边,有利于增加连接板的整体强度,减少连接板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弯折形变的风险。加强梁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能够与本体部进行贴合,增加加强梁和连接板之间的连接面积,有利于加强梁和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且通过设置避让缺口,便于加强梁和连接板的连接,从而有利于连接器框架与连接板之间的精确安装;且避免第二翻边影响加强梁、连接板和连接器框架之间的连接,有利于车身支架的轻量化设计。
26、较佳地,中梁组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于所述加强梁的两端,所述加强板用于所述加强梁与所述电池包安装组件连接。
27、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加强板,增加加强梁与电池包安装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加强梁和电池包安装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便于加强梁与电池包安装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设置,减少加强梁和电池包安装组件的连接位置松脱、形变的风险,有利于加强梁与电池包安装组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28、较佳地,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支架,设于电动车辆的主梁上,用于连接安装电池包,所述车身支架包括电池包安装组件,所述电池包安装组件包括锁止机构,用于供电池包锁止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架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本体部和自所述本体部的边缘竖直向上弯折的第一翻边,所述本体部和所述第一翻边设置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供所述连接器框架连接安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下表面设有主梁连接部,用于和主梁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连接部和所述连接器框架之间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供主梁贯穿通过。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具有上下贯通的减重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上表面设有横向加强部,所述横向加强部沿电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组件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中梁组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于所述加强梁的两端,所述加强板用于所述加强梁与所述电池包安装组件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为梯形结构,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电池包安装组件的一侧为梯形的长边,所述加强板远离所述电池包安装组件的一侧为梯形的短边,且所述加强板远离所述电池包安装组件的一侧延伸至相邻两个所述加强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电池包安装组件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沿电动车辆的长度方向分别设于电池包的两端,所述前横梁、所述后横梁上设有锁止机构,所述中梁组件位于前横梁、后横梁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所述后横梁通过连接梁连接,所述中梁组件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梁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框架在电动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为电池包安装区,所述连接器框架在电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侧壁上相背设置的两个车端连接器,所述车端连接器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下方,所述车端连接器用于和电池包电连接。
14.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包括主梁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支架,所述车身支架通过所述中梁组件连接于所述主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支架,设于电动车辆的主梁上,用于连接安装电池包,所述车身支架包括电池包安装组件,所述电池包安装组件包括锁止机构,用于供电池包锁止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架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本体部和自所述本体部的边缘竖直向上弯折的第一翻边,所述本体部和所述第一翻边设置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供所述连接器框架连接安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下表面设有主梁连接部,用于和主梁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连接部和所述连接器框架之间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供主梁贯穿通过。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具有上下贯通的减重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上表面设有横向加强部,所述横向加强部沿电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组件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设有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用于供所述加强梁嵌入并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平,于新瑞,褚佳玮,宋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