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换档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2224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变速器换档润滑结构,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保证换档轴得到足够的润滑,并有效保证换档操作的准确和顺畅,从而提高了乘驾的舒适性,并可在各种车型上普及应用的变速器换档润滑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润滑结构复杂、成本高,从而不适合在各种车型上普及应用的技术问题。它包括设于壳体内并可在壳体内轴向滑动的换档轴,在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上设有盲孔,所述换档轴通过直线轴承滑动支撑在盲孔内,在所述盲孔的底部设有导通于直线轴承内端面与壳体内腔间的导油孔。(*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速器润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变速器换档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手动变速器一般是安装在离合器与传动轴之间,通过改变传动比来改变车辆驱动 力和速度,以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为此需要对手动变速器进行换档操作,而换档操作 的准确和顺畅是提高车辆乘驾舒适性的重要指标,目前轿车上的手动变速器换档机构,一 般是将换档轴直接安装在壳体对应的安装孔内,为了确保换档操作准确、顺畅,往往在与换 档轴配合的安装孔内注入大量的润滑油,如此虽然能保证二者间有足够的润滑,却增加了 换档轴相对安装孔轴向滑动时阻力,从而也无法有效确保换档操作的准确和顺畅。如中国专利“手动换档变速器的润滑结构(CN1651806A),,公开了一种手动换档 变速器的润滑结构,该变速器有一个控制室,该控制室位于变速器壳体上部且其中设有一 个控制轴,通向控制室的开口部分形成在变速器壳体上部,且在开口部分旁有至少一个放 油孔,可将已通过开口部分进入控制室的油排掉。此装置是通过在变速器壳体上设置一个 带有控制轴的控制室,并在控制室与变速器壳体的连接开口处设置放油孔,并通过此放油 孔随时排放控制室内的润滑油,以保证换档操作的准确和顺畅,结构复杂,不仅使变速器体 积增大,而且增加了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不适合在各种车型上普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保证换档轴得到足够的润滑, 并有效保证换档操作的准确和顺畅,从而提高了乘驾的舒适性,并可在各种车型上普及应 用的变速器换档润滑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润滑结构复杂、成本高,从而不适合在 各种车型上普及应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变速器换 档润滑结构,包括设于壳体内并可在壳体内轴向滑动的换档轴,在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上设 有盲孔,所述换档轴通过直线轴承滑动支撑在盲孔内,在所述盲孔的底部设有导通于直线 轴承内端面与壳体内腔间的导油孔。通过在壳体的内壁设置装有直线轴承的盲孔来固定 换档轴,结构简单;又通过在盲孔的底部与壳体内腔间设置导油孔,换档轴沿盲孔轴向滑动 时,可通过导油孔随时从壳体内腔吸收润滑油或将积聚在盲孔内的润滑油排除,在保证了 换档轴得到了足够润滑的同时,平衡了换档轴轴向滑动阻力,从而有效的确保了换档操作 的准确和顺畅,提高了乘驾的舒适性,而无须增加控制室等辅助机构,成本低,适合在各种 车型上普及应用。作为优选,所述导油孔设于朝向壳体内腔的壁面上,且所述导油孔对应盲孔内一 端与直线轴承内端面相连。通过在朝向壳体内腔的盲孔壁面上设置导油孔,易加工,且可缩 短导油孔长度,确保润滑油在盲孔与壳体内腔间流动顺畅,确保换档操作的准确和顺畅;通 过将导油孔与直线轴承的内端面相连,确保直线轴承通过导油孔快捷的供油和排油,确保润滑效果和换档操作准确和顺畅。作为优选,所述导油孔为外口大内口小的喇叭孔。内小外大的喇叭形导油孔,可在 保证润滑的情况下,既提高了润滑油流动速度,又可确保壳体内腔的杂质不会通过导油孔 进入盲孔,从而影响正常的换档操作。作为优选,所述导油孔的直径设于(j52mm至(j56mm之间。导油孔设于cj52mm至 小6mm之间,润滑及操作效果好。因此,本技术的一种变速器换档润滑结构具有下述优点通过在直线轴承的 定位盲孔与壳体内腔间设置导油孔,使换档轴得到了足够润滑的同时,平衡了换档轴的滑 动阻力,从而有效的确保了换档操作的准确和顺畅,提高了乘驾的舒适性,成本低,适合在 各种车型上普及应用;通过在朝向壳体内腔的盲孔壁面上设置与直线轴承的内端面相连的 导油孔,加工容易,且可缩短导油孔长度,从而减少供油及排油时间,确保换档操作的准确 和顺畅;内小外大的喇叭形导油孔,既提高了润滑油流动速度,又可确保壳体内腔的杂质不 会通过导油孔进入盲孔,确保换档操作的正常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变速器换档润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变速器换档润滑结构,包括设在壳体1内并可在壳体1内沿轴向 滑动的换档轴3,在换档轴3的前端部套装固定了一个直线轴承4,在壳体1的内壁面底部 开有一个盲孔2,换档轴3连同直线轴承4插接在盲孔2内,直线轴承4的外圈与盲孔2内 壁过盈配合,在盲孔2内朝向壳体1内腔侧的壁面上开有一个导油孔5,导油孔5的一端与 直线轴承4的内端面相连,导油孔5的另一端与壳体1内腔相连,导油孔5呈外口大内口小 的喇叭形,喇叭形的导油孔5与直线轴承4的内端面相连的小口端直径为2. 5mm,与壳体1 内腔相连的大口端直径为5. 5mm。在使用时,换档轴3在壳体1盲孔2内轴向运动,壳体1盲孔2相当于活塞缸体, 换档轴3相当于活塞,换档轴3沿盲孔2向外运动时,壳体1内的润滑油由导油孔5吸入至 盲孔2内,润滑油润滑直线轴承4,换档轴3沿盲孔2向内运动时,盲孔2内的润滑油被排除 至壳体1内腔。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构思作举例说明。本技术 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 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权利要求一种变速器换档润滑结构,包括设于壳体内并可在壳体内轴向滑动的换档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面上设有盲孔(2),所述换档轴(3)通过直线轴承(4)滑动支撑在盲孔(2)内,在所述盲孔(2)的底部设有导通于直线轴承(4)内端面与壳体(1)内腔间的导油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器换档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孔(5)设于 朝向壳体(1)内腔的壁面上,且所述导油孔(5)对应盲孔(2)内一端与直线轴承(4)内端面 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变速器换档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孔(5) 为外口大内口小的喇叭孔。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变速器换档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孔(5) 的直径设于Φ 2mm至Φ 6mm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布了一种变速器换档润滑结构,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保证换档轴得到足够的润滑,并有效保证换档操作的准确和顺畅,从而提高了乘驾的舒适性,并可在各种车型上普及应用的变速器换档润滑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润滑结构复杂、成本高,从而不适合在各种车型上普及应用的技术问题。它包括设于壳体内并可在壳体内轴向滑动的换档轴,在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上设有盲孔,所述换档轴通过直线轴承滑动支撑在盲孔内,在所述盲孔的底部设有导通于直线轴承内端面与壳体内腔间的导油孔。文档编号F16H61/00GK201627906SQ20092031680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9日专利技术者吴必新, 尹宏声, 李书福, 杨健, 赵福全, 陈勇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器换档润滑结构,包括设于壳体内并可在壳体内轴向滑动的换档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面上设有盲孔(2),所述换档轴(3)通过直线轴承(4)滑动支撑在盲孔(2)内,在所述盲孔(2)的底部设有导通于直线轴承(4)内端面与壳体(1)内腔间的导油孔(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必新陈勇尹宏声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