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保护阀及气道正压通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7206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0 12:49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力保护阀及气道正压通气装置,涉及正压通气技术领域。本技术的压力保护阀构造为由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两部分固定连接的结构形式,因此在进行连接时只需要将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相连即可,即只进行一次焊接或粘接即可将两个部件进行连接,从而可提高压力保护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简化了其工艺流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正压通气,特别地涉及一种压力保护阀及气道正压通气装置


技术介绍

1、通过气道正压通气装置(pap)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装置的气流发生装置向呼吸面罩输入压力气体时,为了防止气体回流至气流发生器中,一般会在气流发生器上连接压力保护阀。现有的压力保护阀由三个部件组成,分别是阀顶盖、阀底盖及二者之间的阀体。阀顶盖提供出气端口,以连接到呼吸面罩。阀底盖提供进气端口,以连接到气流发生器。阀体中的阀盘可以在不同状态下使不同的腔室连通,从而防止气体回流。阀顶盖、阀底盖和阀体一般通过超声焊或粘接方式连接,在将其三者相连时,若采用一次超声焊接可能会存在稳定性不高导致密封不严,从而损失压力,使产品失效的风险;若采用两次焊接的方式,则会增加工艺流程,因此耗时费力,同时过多过复杂的步骤也会使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压力保护阀及气道正压通气装置,用于解决上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2、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压力保护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固定相连,所述第一阀体包括进气端口,所述第二阀体包括出气端口和排气口;

3、其中,所述第二阀体中或者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之间设置有密封致动件,所述密封致动件位于所述进气端口和所述出气端口之间,所述密封致动件构造为当通过所述进气端口施加力的作用时可移动至第一位置;当未通过所述进气端口施加力的作用的时移动至第二位置;

4、所述第一位置为使所述进气端口与所述出气端口流体连通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出气端口与所述排气口流体连通的位置。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阀体包括容纳槽、围绕所述容纳槽的周向设置的排气腔以及围绕所述排气腔的周向设置的通气腔,所述通气腔位于所述进气端口和所述出气端口之间,所述密封致动件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中并与所述容纳槽中的驱动件相连;

6、其中,所述进气端口中输入足以使所述密封致动件移动的压力气体时,所述密封致动件被压力气体致动而在所述容纳槽中移动至第一位置;所述进气端口中未通入足以使所述密封致动件移动的压力气体时,所述密封致动件被驱动件致动而在容纳槽中反向移动至第二位置;

7、其中,所述密封致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密封致动件的第一密封面密封所述排气腔,所述进气端口通过所述通气腔与所述出气端口流体连通;所述密封致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致动件的第二密封面密封所述通气腔,所述排气腔与所述排气口流体连通。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为弹性元件或磁性元件,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封闭端。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致动件包括:

10、密封盘,其两个相对的侧壁分别为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

11、引导杆,其从所述第一密封面延伸,用于与所述容纳槽相配合,所述引导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相连;以及

12、定位筋,其设置在所述引导杆的周向侧壁上并沿所述引导杆的轴向延伸,所述定位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筋分别沿所述引导杆的周向间隔设置;

13、其中,所述容纳槽上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多个缺口,所述引导杆与所述容纳槽相配合时,所述定位筋与相应的所述缺口相配合。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面上还设置有朝向所述进气端口突起的锥状突起。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腔构造为柱状结构或者沿远离所述出气端口的方向直径增大的锥状结构。

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阀体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外壁上设置有沿其周向或轴向延伸的防滑筋,所述防滑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滑筋沿所述主体部的周向间隔设置。

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阀体还包括出气接头,所述出气端口设置在所述出气接头上,所述主体部通过平面部或锥形部与所述出气接头相连。

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和/或所述锥形部上,所述排气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气口沿所述主体部的周向间隔设置。

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阀体包括进气接口和连接槽,所述进气端口和所述连接槽分别设置在所述进气接口的两端且通过所述进气接口流体连通,所述连接槽容纳所述第二阀体的一部分,且所述第二阀体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槽的底壁相抵接;

20、其中,所述密封致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致动件的第二密封面与所述进气接口与所述连接槽连通的端面相抵接以密封所述通气腔。

21、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气道正压通气装置,包括流体连通的气流发生装置和呼吸面罩,还包括上述的压力保护阀,所述压力保护阀设置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和所述呼吸面罩之间的管路上。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压力保护阀构造为由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两部分固定连接的结构形式,因此在进行连接时只需要将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相连即可,即只进行一次焊接或粘接即可将两个部件进行连接,从而可提高压力保护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简化了其工艺流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保护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固定相连,所述第一阀体包括进气端口,所述第二阀体包括出气端口和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保护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包括容纳槽、围绕所述容纳槽的周向设置的排气腔以及围绕所述排气腔的周向设置的通气腔,所述通气腔位于所述进气端口和所述出气端口之间,所述密封致动件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中并与所述容纳槽中的驱动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保护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弹性元件或磁性元件,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封闭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力保护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致动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力保护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面上还设置有朝向所述进气端口突起的锥状突起。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力保护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腔构造为柱状结构或者沿远离所述出气端口的方向直径增大的锥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保护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外壁上设置有沿其周向或轴向延伸的防滑筋,所述防滑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滑筋沿所述主体部的周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力保护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还包括出气接头,所述出气端口设置在所述出气接头上,所述主体部通过平面部或锥形部与所述出气接头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力保护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和/或所述锥形部上,所述排气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气口沿所述主体部的周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力保护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包括进气接口和连接槽,所述进气端口和所述连接槽分别设置在所述进气接口的两端且通过所述进气接口流体连通,所述连接槽容纳所述第二阀体的一部分,且所述第二阀体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槽的底壁相抵接;

11.一种气道正压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体连通的气流发生装置和呼吸面罩,还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保护阀,所述压力保护阀设置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和所述呼吸面罩之间的管路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保护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固定相连,所述第一阀体包括进气端口,所述第二阀体包括出气端口和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保护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包括容纳槽、围绕所述容纳槽的周向设置的排气腔以及围绕所述排气腔的周向设置的通气腔,所述通气腔位于所述进气端口和所述出气端口之间,所述密封致动件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中并与所述容纳槽中的驱动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保护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弹性元件或磁性元件,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封闭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力保护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致动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力保护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面上还设置有朝向所述进气端口突起的锥状突起。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力保护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腔构造为柱状结构或者沿远离所述出气端口的方向直径增大的锥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保护阀,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周明钊王亚杰庄志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