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医护与患者非语言沟通的平台和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医护与患者非语言沟通的平台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715536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8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语言沟通领域,公开了一种医护与患者非语言沟通的平台,包括沟通平台装置,所述沟通平台装置包括图标库模块、用户界面模块、直接指向交互模块、动作识别模块、触屏和触控板交互模块与结果整合与反馈模块。通过在平台上导入多样化的图卡与手势,设计日常需求、常见不适和情感表达图标的界面,每个界面代表不同的特定意思,患者通过简单的指向动作选择不同的界面表达自己的需求;采用高灵敏度传感器,精准捕捉患者的细微眼部和头部动作,计算机实时进行图像处理和计算,识别和区分患者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动作,从而实现了具有有效地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媒介,患者表达自己需求增加有效的渠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语言沟通,具体为一种医护与患者非语言沟通的平台和方法


技术介绍

1、临床中进行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或者发声障碍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法正常发声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与医护人员沟通缺乏有效的媒介,患者表达自己需求缺乏有效的渠道,对患者生理及心理易产生负性影响,导致患者容易产生困惑、焦虑、烦躁、恐惧或抑郁等,直接影响患者康复。目前部分患者沟通方法可通过写字来表达需求,但对患者认知、知识水平等有较高要求,临床中暂无简单、高效的非语言沟通平台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护与患者非语言沟通的平台和方法,解决了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缺乏有效的媒介,患者表达自己需求缺乏有效的渠道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医护与患者非语言沟通的平台,包括沟通平台装置,所述沟通平台装置包括图标库模块、用户界面模块、直接指向交互模块、动作识别模块、触屏和触控板交互模块与结果整合与反馈模块。

3、一种医护与患者非语言沟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1:图标库建立;采用图标分类法,设计并导入多样化的图卡,包括日常需求、常见不适和情感表达,使用可视化设计工具,确保每个图标简洁易懂;生成图标库;

5、步骤2:用户界面设计;基于用户体验设计原则,构建用户界面,设计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图标,以增强可识别性,采用响应式设计,确保界面在不同设备上均可良好显示;生成用户界面;

6、步骤3:直接指向交互方式;采用指向选择算法,允许患者通过简单的手指指向动作选择图标,设计点击反馈机制,以确保患者的选择被正确识别;生成指向选择结果;

7、步骤4:眼神和头部动作识别;采用高灵敏度传感器技术,实时捕捉患者的眼部和头部动作,利用图像处理算法识别患者的意图,设计界面将动作转换为光标移动或选择;生成动作识别结果;

8、步骤5:触摸屏幕与触控板交互;基于触控技术,设计信息平台为关键操作提供音频反馈,采用手势识别算法,设置简单手势以帮助患者表达需求;生成触摸交互结果;

9、步骤6:结果整合与反馈机制;结合步骤3的指向选择结果、步骤4的动作识别结果和步骤5的触摸交互结果,通过数据融合算法整合各项信息,并提供视觉或听觉反馈确认系统的解读正确性;生成整合反馈结果。

10、优选的,步骤1:图标库建立;包括具体步骤如下:

11、子步骤1.1:需求分析;通过调研和访谈,收集医护与患者的非语言交流需求,确定必需的图标类型和内容;生成需求清单;

12、子步骤1.2:图标设计;使用可视化设计工具,根据需求清单设计多样化图标,确保其简洁易懂;生成图标初稿;

13、子步骤1.3:图标分类;将设计好的图标按照日常需求、常见不适和情感表达进行分类,便于使用;生成分类图标库;

14、子步骤1.4:用户反馈;通过用户测试,收集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图标的反馈,进行必要的修改;生成最终图标库。

15、优选的,步骤2:用户界面设计;具体步骤如下:

16、子步骤2.1:界面原型设计;基于用户体验原则,构建界面的初步原型,设置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图标;生成界面原型;

17、子步骤2.2:响应式设计;采用响应式设计方法,确保界面在不同设备上良好显示,测试其兼容性;生成适配界面;

18、子步骤2.3:用户测试;进行用户体验测试,观察用户在界面上的操作,收集反馈进行优化;生成用户反馈报告;

19、子步骤2.4:界面优化;根据用户反馈报告,对界面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用户操作的流畅性;生成最终用户界面。

20、优选的,步骤3:直接指向交互方式;具体步骤如下:

21、子步骤3.1:指向选择算法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指向选择算法,使患者能通过手指指向图标进行选择;生成选择算法;

22、子步骤3.2:点击反馈机制;为选择算法增加点击反馈机制,确保患者的选择被正确识别;生成反馈机制;

23、子步骤3.3:交互测试;通过用户测试验证指向选择的准确性,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生成测试结果;

24、子步骤3.4:算法调整;根据测试结果,对指向选择算法进行必要的调整,提升准确性;生成优化后的选择结果。

25、优选的,步骤4:眼神和头部动作识别;具体步骤如下:

26、子步骤4.1:传感器技术选择;选择高灵敏度传感器,确保其能够实时捕捉患者的眼部和头部动作;生成传感器配置;

27、子步骤4.2:图像处理算法设计;采用图像处理算法,分析传感器捕获的数据以识别患者的意图;生成意图识别算法;

28、子步骤4.3:动作转化机制;设计一个机制将识别的动作转换为光标移动或选择,便于患者互动;生成动作转化结果;

29、子步骤4.4:系统测试;进行系统测试,验证眼神和头部动作的识别准确性,进行必要调整;生成最终动作识别结果。

30、优选的,步骤5:触摸屏幕与触控板交互;具体步骤如下:

31、子步骤5.1:触控技术选择;选择合适的触控技术,以支持触摸和手势交互,确保用户体验;生成触控技术配置;

32、子步骤5.2:音频反馈设计;为触摸交互设计音频反馈,以增强用户的操作确认感;生成音频反馈机制;

33、子步骤5.3:手势识别算法开发;开发简单手势识别算法,使患者能通过手势表达需求;生成手势识别算法;

34、子步骤5.4:交互测试;进行交互测试,验证触摸屏幕和触控板的操作准确性与流畅性;生成触摸交互结果。

35、优选的,步骤6:结果整合与反馈机制;具体步骤如下:

36、子步骤6.1:数据融合算法设计;设计数据融合算法,将步骤3、4、5的结果进行整合,形成综合输出;生成融合算法;

37、子步骤6.2:反馈机制建立;建立视觉和听觉反馈机制,以确认系统解读的正确性;生成反馈机制;

38、子步骤6.3:系统测试;进行系统整体测试,确保各个模块整合后功能正常,反馈有效;生成系统测试报告;

39、子步骤6.4:优化整合结果;根据测试报告,对整合结果和反馈机制进行必要的优化;生成最终整合反馈结果。

4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护与患者非语言沟通的平台和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4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平台上导入多样化的图卡与手势,设计日常需求、常见不适和情感表达图标的界面,每个界面代表不同的特定意思,患者通过简单的指向动作选择不同的界面表达自己的需求;采用高灵敏度传感器,精准捕捉患者的细微眼部和头部动作,计算机实时进行图像处理和计算,识别和区分患者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动作;通过触摸屏幕和触控板信息平台可为关键操作提供音频反馈,设定简单的手势让患者表达自己的需求,从而实现了具有有效地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媒介,患者表达自己需求增加有效的渠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护与患者非语言沟通的平台,包括沟通平台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沟通平台装置(1)包括图标库模块(11)、用户界面模块(12)、直接指向交互模块(13)、动作识别模块(14)、触屏和触控板交互模块(15)与结果整合与反馈模块(16)。

2.一种医护与患者非语言沟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护与患者非语言沟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图标库建立;包括具体步骤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护与患者非语言沟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用户界面设计;具体步骤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护与患者非语言沟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直接指向交互方式;具体步骤如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护与患者非语言沟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眼神和头部动作识别;具体步骤如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护与患者非语言沟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触摸屏幕与触控板交互;具体步骤如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护与患者非语言沟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结果整合与反馈机制;具体步骤如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护与患者非语言沟通的平台,包括沟通平台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沟通平台装置(1)包括图标库模块(11)、用户界面模块(12)、直接指向交互模块(13)、动作识别模块(14)、触屏和触控板交互模块(15)与结果整合与反馈模块(16)。

2.一种医护与患者非语言沟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护与患者非语言沟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图标库建立;包括具体步骤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护与患者非语言沟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萍董翠萍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