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近眼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近眼显示装置用于将近距离的小尺寸影像成像为用户视野前的远距离放大虚拟影像,还可以将虚拟影像实时叠加在真实物理场景信息上,具有虚实融合、三维沉浸和解放双手实时交互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相关技术中,一些近眼显示装置在设计显示源画面的耦入结构和光波导结构等结构时,由于结构设计的不合理,使得近眼显示装置的视场角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近眼显示装置,包括:
2、双面显示面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出光侧和第二出光侧;
3、第一耦入光栅,层叠设置在所述双面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出光侧;
4、第一光波导,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一耦入光栅的远离所述双面显示面板的一侧;
5、第一耦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波导内部;
6、第二耦入光栅,层叠设置在所述双面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二出光侧;
7、第二光波导,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二耦入光栅的远离所述双面显示面板的一侧;
8、第二耦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光波导内部;
9、其中,所述双面显示面板从所述第一出光侧出射的第一光线,通过所述第一耦入光栅耦入至所述第一光波导,并通过所述第一耦出单元耦出至第一观测点;
10、所述双面显示面板从所述第二出光侧出射的第二光线,通过所述第二耦入光栅耦入至所述第二光波导,并通过所述第二耦出单元耦出至第二观测点。
12、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和所述第二耦入光栅为电控光栅,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光栅区和第二光栅区,所述第一光栅区和所述第二光栅区相互独立控制,所述第二耦入光栅包括沿第三方向排布的第三光栅区和第四光栅区,所述第三光栅区和所述第四光栅区相互独立控制,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平行;
13、所述第一光栅区和所述第三光栅区在所述双面显示面板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交叠;
14、所述第二光栅区和所述第四光栅区在所述双面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第二显示区至少部分交叠。
15、可选地,所述第一光栅区和所述第三光栅区在所述双面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分别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区;
16、所述第二光栅区和所述第四光栅区在所述双面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分别覆盖所述第二显示区。
17、可选地,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面积基本相同;所述第一光栅区和所述第二光栅区的面积基本相同;所述第三光栅区和所述第四光栅区的面积基本相同。
18、可选地,所述双面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
19、所述第一光栅区在所述第一光波导上具有第一投影区,所述第二光栅区在所述第一光波导上具有第二投影区,所述第一投影区和所述第二投影区的相邻边界重合,且位于所述第三显示区;
20、所述第三光栅区在所述第一光波导上具有第三投影区,所述第四光栅区在所述第一光波导上具有第四投影区,所述第三投影区和所述第四投影区的相邻边界重合,且位于所述第三显示区。
21、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显示区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或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宽度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1-0.2。
22、可选地,所述第一耦入光栅、所述第二耦入光栅以及所述双面显示面板构成波导间组件;
23、所述第一光波导和所述第二光波导之间具有间隔区域,所述间隔区域包括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一子区域设置有所述波导间组件,所述第二子区域为空隙区域;
24、所述波导间组件的至少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光波导的至少一侧以及所述第二光波导的至少一侧相互齐平。
25、可选地,所述第二耦出单元相较于所述第一耦出单元更靠近所述双面显示面板,且所述第一耦出单元和所述第二耦出单元向靠近所述双面显示面板的方向倾斜设置。
26、可选地,还包括:
27、第三耦出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光波导内部,且相较于所述第一耦出单元更靠近所述双面显示面板,所述第三耦出单元向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倾斜设置;
28、第四耦出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光波导内部,且相较于所述第二耦出单元更远离所述双面显示面板,所述第四耦出单元向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倾斜设置。
29、本公开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近眼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30、控制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和所述第二耦入光栅的工作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包括:透光态和遮光态;
31、控制所述双面显示面板显示画面,以使得所述双面显示面板从所述第一出光侧出射的第一光线,通过所述第一耦入光栅耦入至所述第一光波导,并通过所述第一耦出单元耦出至所述第一观测点,所述双面显示面板从所述第二出光侧出射的第二光线,通过所述第二耦入光栅耦入至所述第二光波导,并通过所述第二耦出单元耦出至所述第二观测点。
32、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和所述第二耦入光栅的工作状态,包括:
33、控制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在第一时间段处于所述遮光态,所述第二耦入光栅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处于所述透光态;
34、控制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在第二时间段处于所述透光态,所述第二耦入光栅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处于所述遮光态;
35、所述控制所述双面显示面板显示画面,包括:
36、控制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在所述第一时间段显示第一帧画面,以使得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从所述第二出光侧出射的所述第二光线,通过所述第二耦入光栅耦入至所述第二光波导;
37、控制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在所述第二时间段显示第二帧画面,以使得在所述第二时间段从所述第一出光侧出射的所述第一光线,通过所述第一耦入光栅耦入至所述第一光波导。
38、可选地,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光栅区和第二光栅区,所述第二耦入光栅包括沿第三方向排布的第三光栅区和第四光栅区,所述控制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和所述第二耦入光栅的工作状态,包括:
39、控制所述第一光栅区和所述第四光栅区处于所述遮光态,所述第二光栅区和所述第三光栅区处于所述透光态。
40、可选地,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光栅区和第二光栅区,所述第二耦入光栅包括沿第三方向排布的第三光栅区和第四光栅区,所述控制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和所述第二耦入光栅的工作状态,包括:
41、控制所述第一光栅区和所述第二光栅区在第一时间段处于所述遮光态,所述第三光栅区和所述第四光栅区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处于所述透光态,且所述第三光栅区和所述第四光栅区对所述第二光线的衍射角度不同;
42、控制所述第三光栅区和所述第四光栅区在第二时间段处于所述遮光态,所述第一光栅区和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眼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栅区和所述第三光栅区在所述双面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分别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面积基本相同;所述第一光栅区和所述第二光栅区的面积基本相同;所述第三光栅区和所述第四光栅区的面积基本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显示区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或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宽度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1-0.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入光栅、所述第二耦入光栅以及所述双面显示面板构成波导间组件;
8.根据权利要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一种近眼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和所述第二耦入光栅的工作状态,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光栅区和第二光栅区,所述第二耦入光栅包括沿第三方向排布的第三光栅区和第四光栅区,所述控制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和所述第二耦入光栅的工作状态,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光栅区和第二光栅区,所述第二耦入光栅包括沿第三方向排布的第三光栅区和第四光栅区,所述控制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和所述第二耦入光栅的工作状态,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光栅区和第二光栅区,所述第二耦入光栅包括沿第三方向排布的第三光栅区和第四光栅区,所述控制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和所述第二耦入光栅的工作状态,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控制所述双面显示面板显示画面,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眼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栅区和所述第三光栅区在所述双面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分别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面积基本相同;所述第一光栅区和所述第二光栅区的面积基本相同;所述第三光栅区和所述第四光栅区的面积基本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显示区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区或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宽度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1-0.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入光栅、所述第二耦入光栅以及所述双面显示面板构成波导间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眼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耦出单元相较于所述第一耦出单元更靠近所述双面显示面板,且所述第一耦出单元和所述第二耦出单元向靠近所述双面显示面板的方向倾斜设置。
9.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剑涛,刘耀,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