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自适应灶具及其工作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自适应灶具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71194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8 2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适应灶具及其工作方法,自适应灶具包括控制装置、检测装置和灶具面板;灶具面板包括底座和多个升降单元;每个升降单元包括驱动装置、炉架和加热装置;炉架套接于加热装置外且平齐于加热装置;驱动装置分别连接于炉架和控制装置,用于在控制装置控制下驱使炉架在底座上做升降运动以形成锅具支承;检测装置与灶具面板对应设置,用于检测放置于灶具面板上的锅具的外形与位置数据并发送到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根据锅具的外形与位置数据,从灶具面板上相应选择多个升降单元作为锅具支承并控制锅具支承范围内的多个升降单元的加热装置为锅具加热。能够适配不同的锅具,锅具放置稳定,可在更大范围内适配火力,满足多种火力烹饪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电器设备,具体为一种自适应灶具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1、灶具是用于厨房烹饪的加热用具。市面上主流的灶具为燃气灶和电磁炉。燃气灶通过燃烧燃气来加热锅底实现加热。电磁炉则通过电磁感应现象在锅底产生涡流,使锅具升温实现加热。

2、然而,现有的燃气灶与电磁炉都有其局限性。

3、燃气灶的炉架形式固定,无法根据不同的锅具适配炉架,可能导致锅具放置不稳定;其火圈大小相对固定,加热点仅局限于锅具底部的较小部分,无法在更大范围内适配火力,难以满足多种火力烹饪需求,同时由于炉架的存在,使得燃气灶影响了厨房台面的一体性。

4、而电磁炉对锅具材质与形状有一定的要求,其只能使用平底锅,无法稳定放置和加热弧形底锅。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适应灶具及其工作方法,能够适配不同的锅具,锅具放置稳定,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适配火力,满足多种火力烹饪需求。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自适应灶具,包括控制装置、检测装置和用于放置锅具的灶具面板;

4、灶具面板包括底座和阵列排布于底座上的多个升降单元;

5、每个升降单元包括驱动装置、炉架和加热装置;

6、驱动装置和加热装置均固接于底座,炉架套接于加热装置外且平齐于加热装置;驱动装置分别连接于炉架和控制装置,用于在控制装置控制下驱使炉架在底座上做升降运动以形成锅具支承;

>7、检测装置与灶具面板对应设置,用于检测放置于灶具面板上的锅具的外形与位置数据并发送到控制装置;

8、控制装置包括自动部分,自动部分用于根据锅具的外形与位置数据,从灶具面板上相应选择多个升降单元作为锅具支承并控制锅具支承范围内的多个升降单元的加热装置为锅具加热。

9、进一步地,加热装置为燃气式加热装置和或电热式加热装置,燃气式加热装置包括火盖、燃气通道和阀门控制器,火盖设于炉架内,火盖一侧设有点火装置,阀门控制器连接于燃气通道,阀门控制器的阀门套接有第一复位弹簧,阀门用于控制火盖和燃气通道之间的连通;控制装置分别连接点火装置和阀门控制器;电热式加热装置为感应线圈。

10、进一步地,控制装置还包括手动部分,手动部分包括设于灶具面板一侧的总开关、显示面板、火力旋钮及导轨,总开关用于控制灶具面板的启动,显示面板用于显示灶具信息、加热方式及火力情况,火力旋钮滑动连接于导轨。

11、进一步地,火力旋钮底部连接有触针,当火力旋钮的触针完全插入导轨,灶具面板通气。

12、进一步地,导轨沿轴向间隔设有多个固定点位,每个固定点位均设有火力调节公触点和燃气接通公触点,触针设有与之分别对应的火力调节母触点和燃气接通母触点,导轨两端分别内设有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套接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每个固定点位的底部均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13、进一步地,当火力旋钮卡入导轨固定点位时连接阀门控制器,旋转火力旋钮控制阀门的开启度,按压火力旋钮在燃气和电热两种加热模式间切换;当火力旋钮滑动到导轨两端时,执行向左或右切换锅具选择操作;当火力旋钮拔出时,燃气接通公触点和燃气接通母触点断开,阀门控制器的阀门自动关闭,燃气通道断开。

14、进一步地,升降单元为圆形或多边形。

15、一种自适应灶具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获取放置于灶具面板上的锅具的外形与位置数据;

17、根据锅具的外形与位置数据,从灶具面板上选择相应位置的多个升降单元作为锅具支承,并控制锅具支承范围内的多个升降单元的加热装置进行加热。

18、进一步地,当加热装置为燃气式加热装置时,被选择作为锅具支承的升降单元的炉架上升较多,锅具支承范围内的燃气式加热装置与锅具底部之间留有间隙;当加热装置为电热式加热装置时,被选择作为锅具支承的升降单元的炉架上升较少,锅具支承范围内的电热式加热装置直接对锅具底部进行接触加热。

19、进一步地,当加热点需要覆盖较多或较少的锅具底部时,锅具外沿相应向内收缩较少或较多所对应的多个升降单元被选择作为锅具支承。

20、总的说来,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21、使用时,首先将锅具放置在灶具面板上,然后利用检测装置检测该锅具的外形与位置并将检测到的数据发送到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锅具外形数据,从灶具面板上选择相应位置的多个升降单元作为锅具支承,并控制锅具支承范围内的多个升降单元的加热装置为该锅具进行加热。由于灶具面板的多个升降单元能够根据不同的锅具进行自适应的升降以形成不同范围的锅具支承,并在锅具支承范围内进行加热,加热装置的数量因锅具支承范围的变化而变化,加热形式上可以是燃气式、电热式或者二者同时兼具,因此不仅能够适配不同的锅具,锅具放置稳定,而且还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适配火力,满足多种火力烹饪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检测装置和用于放置锅具的灶具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灶具,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为燃气式加热装置和或电热式加热装置,燃气式加热装置包括火盖、燃气通道和阀门控制器,火盖设于炉架内,火盖一侧设有点火装置,阀门控制器连接于燃气通道,阀门控制器的阀门套接有第一复位弹簧,阀门用于控制火盖和燃气通道之间的连通;控制装置分别连接点火装置和阀门控制器;电热式加热装置为感应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灶具,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还包括手动部分,手动部分包括设于灶具面板一侧的总开关、显示面板、火力旋钮及导轨,总开关用于控制灶具面板的启动,显示面板用于显示灶具信息、加热方式及火力情况,火力旋钮滑动连接于导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灶具,其特征在于:火力旋钮底部连接有触针,当火力旋钮的触针完全插入导轨,灶具面板通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灶具,其特征在于:导轨沿轴向间隔设有多个固定点位,每个固定点位均设有火力调节公触点和燃气接通公触点,触针设有与之分别对应的火力调节母触点和燃气接通母触点,导轨两端分别内设有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套接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每个固定点位的底部均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灶具,其特征在于:当火力旋钮卡入导轨固定点位时连接阀门控制器,旋转火力旋钮控制阀门的开启度,按压火力旋钮在燃气和电热两种加热模式间切换;当火力旋钮滑动到导轨两端时,执行向左或右切换锅具选择操作;当火力旋钮拔出时,燃气接通公触点和燃气接通母触点断开,阀门控制器的阀门自动关闭,燃气通道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灶具,其特征在于:升降单元为圆形或多边形。

8.一种自适应灶具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灶具,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加热装置为燃气式加热装置时,被选择作为锅具支承的升降单元的炉架上升较多,锅具支承范围内的燃气式加热装置与锅具底部之间留有间隙;当加热装置为电热式加热装置时,被选择作为锅具支承的升降单元的炉架上升较少,锅具支承范围内的电热式加热装置直接对锅具底部进行接触加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加热点需要覆盖较多或较少的锅具底部时,锅具外沿相应向内收缩较少或较多所对应的多个升降单元被选择作为锅具支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检测装置和用于放置锅具的灶具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灶具,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为燃气式加热装置和或电热式加热装置,燃气式加热装置包括火盖、燃气通道和阀门控制器,火盖设于炉架内,火盖一侧设有点火装置,阀门控制器连接于燃气通道,阀门控制器的阀门套接有第一复位弹簧,阀门用于控制火盖和燃气通道之间的连通;控制装置分别连接点火装置和阀门控制器;电热式加热装置为感应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灶具,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还包括手动部分,手动部分包括设于灶具面板一侧的总开关、显示面板、火力旋钮及导轨,总开关用于控制灶具面板的启动,显示面板用于显示灶具信息、加热方式及火力情况,火力旋钮滑动连接于导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灶具,其特征在于:火力旋钮底部连接有触针,当火力旋钮的触针完全插入导轨,灶具面板通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灶具,其特征在于:导轨沿轴向间隔设有多个固定点位,每个固定点位均设有火力调节公触点和燃气接通公触点,触针设有与之分别对应的火力调节母触点和燃气接通母触点,导轨两端分别内设有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套接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丹谭丁文陈星恒黄嘉茵邵潆滢申亚冲王琳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