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改进变产量分析方法在评价储层物性中的应用技术_技高网

改进变产量分析方法在评价储层物性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371137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8 2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储层物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改进变产量分析方法在评价储层物性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实际生产中产量的变化简化为台阶式变化,根据叠加原理计算每个时刻的井底流压;其次,将每个产量段看成均质储层,对获得的各个时刻的井底流压等式进行求解,获得储层渗透率的变化,建立每个流压最小目标函数;最后记录每个产量下取得最小M时的渗透率,得到该产量下压力波及区域的平均渗透率。所述方法能够分析出生产井周围储层参数的连续变化,方法简单,分析效果准确,既适用于均质油藏,也适合非均质油藏平均化处理使用,可以推广到其他储层类型的生产分析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层物性,具体公开了改进变产量分析方法在评价储层物性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根据渗流理论知,储层物性参数变化引起油井产量变化,一旦产量变化就会引起地层压力的重新分布,也要导致井底流压的变化,而产量变化的原因一方面处于地层能量衰竭和含水上升,其次人为改变工作制度,一般变产量就用压降叠加原理处理,而叠加原理一般考虑为均质储层,即使考虑为非均质储层往往考虑为有限的多区复合储层,利用laplace空间叠加。

2、但人们都没有考虑即使工作制度没有变化,也可以引起产量变化,由于在渗流过程将储层与流体都看成是连续介质场,因此储层物性变化也是连续的,实际在分析过程中考虑储层物性是有限变化的,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利用变产量方法分析生产数据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拟合效果非常差。

3、目前能够利用生产数据进行储层参数评价方法只有现代产量递减法,该方法也不是利用变产量分析方法,它是利用物质平衡时间与拟稳定流结合进行图版拟合,图版前部分是不稳定流,后部分是拟稳定流,任然不能解释储层物性的连续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改进变产量分析方法在评价储层物性中的应用,该方法分析能够分析出生产井周围储层参数的连续变化,方法简单,分析效果准确,可以推广到其他储层类型的生产分析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2、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改进变产量分析方法在评价储层物性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4、s1、将实际生产中产量的变化简化为台阶式变化,根据叠加原理计算每个时刻的井底流压;

5、s2、将每个产量段看成均质储层,对步骤s1获得的各个时刻的井底流压等式进行求解,获得储层渗透率的变化,建立每个流压最小目标函数;

6、s3、记录每个产量下取得最小m时的渗透率,得到该产量下压力波及区域的平均渗透率。

7、优选的,所述步骤s1获取每个时刻的井底流压,包括以下步骤:

8、s11计算井以q1生产时,t1时的井底流压,其表达式为:

9、

10、式中,q1为t1时间内的产量,单位是m3/ks,k1为压力波在t1时间内传播的储层渗透率平均值,单位是μm2,为t1时刻井底流压,单位是mpa,pi为原始地层压力,单位是mpa,μo为原油黏度,单位是mpa.s,bo为原油体积系数,h为储层有效厚度,单位是m,rw为井半径,单位是m,ct为总压缩系数,单位是mpa-1,φ为储层孔隙度,单位是小数,ei(x)为幂积分函数,η1为时间t1内的导压系数,单位m2/ks;

11、s12计算井以q2生产时,t2时的井底流压,其表达式为:

12、

13、式中,q2为t2时间内的产量,m3/ks,k2为压力波在t2时间内传播的储层渗透平均值,μm2,为t1时刻井底流压,单位是mpa,η2为时间t2内的导压系数,单位m2/ks;

14、s13计算井以qn生产时,tn时的井底流压,其表达式为:

15、

16、式中,j为生产阶段,j=1,...,n,q为产量,单位是m3/ks,t为生产时间,单位是ks,qn为tn时间内的产量,单位是m3/ks,kn为压力波在tn时间内传播的储层渗透平均值,单位是μm2,为tn时刻井底流压,单位是mpa,ηn为时间tn内的导压系数,单位m2/ks。

17、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建立每个流压最小目标函数,表达式如下:

18、

19、式中,k代表每次渗透率的取值,为i时刻实际井底流压,mpa,pwfi为i时刻理论井底流压,mpa。

20、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的pwfi由步骤s13中的表达式计算获得。

21、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获取最佳渗透率及流压值,包括以下步骤:

22、s21假设渗透率的变化范围,

23、s22k按步长0.01增加,每增加一个步长,由步骤s13的表达式计算t1时刻井底流压比较实际井底流压计算实际流压与计算流压误差平方和,记录误差最小时的渗透率及流压值;

24、s23回到步骤s21,继续进行上述操作,计算下一个生产时刻的储层渗透率,直到最后一个产量阶段。

25、优选的,所述步骤s1在获取每个时刻的井底流压时,若考虑井底附近污染,井半径则用有效井半径代替,表达式为:

26、rwe=rwe-s,

27、式中,rwe为有效井半径,s为污染系数。

28、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特点和优势:

29、(1)能够分析出生产井周围储层参数的连续变化,方法简单,分析效果准确,计算速度快;

30、(2)既适用于均质油藏,也适合非均质油藏平均化处理使用;

31、(3)可以将该方法推广到其他储层类型,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改进变产量分析方法在评价储层物性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获取每个时刻的井底流压,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建立每个流压最小目标函数,表达式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pwfi由步骤S13中的表达式计算获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获取最佳渗透率及流压值,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在获取每个时刻的井底流压时,若考虑井底附近污染,井半径则用有效井半径代替,表达式为:

【技术特征摘要】

1.改进变产量分析方法在评价储层物性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获取每个时刻的井底流压,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建立每个流压最小目标函数,表达式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璐瑶王怒涛李航张诚洋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