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格型针织单面组织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0227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格型针织单面组织布,其正面具有方形花纹,背面具有立体方格;最小花型循环具有6个线圈横列和4个线圈纵行;最小花型循环的第1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2、4、6路成圈结构单元,第3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5路为集圈结构单元;最小花型循环的第2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2、3、4、6路成圈结构单元,第5路为集圈结构单元;最小花型循环的第3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3、4、5、6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最小花型循环的第4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与第3线圈纵行完全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针织单面组织布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抑菌、抗静电、集热多重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针织单面组织布。
技术介绍
纬编针织物主要有三种结构单元,即成圈、集圈以及不编织。成圈表示吃全针,织 针完成整个编织过程,形成线圈。集圈表示吃半针,织针只是吃纱而没有脱圈、成圈,在旧线 圈上形成圈弧。而不编织表示不吃针,织针不吃纱,在织物背面形成浮线。完成一组线圈编 织的结构称为路。 目前讳编针织物主要为单面布和双面布两种,这两种布的结构比较简单,缺少花 型变化,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服装面料的功能性是目前人们追求的重点,而功能性的实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 是通过功能性后整理, 一是采用功能性原料。通过后整理方式使面料具有功能性的方式,成 品成本较低,但功能性不能持久且很多功能性助剂在整理过程中会对水、土壤等造成污染; 采用功能性原料增加面料的功能性是针织产品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但功能性原料一般成 本较高,使面料的价格偏高,无法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花型效果且具有抑菌、抗静电、 集热多重效果的方格型针织单面组织布。 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织单面组织布,其正面具有方形花纹, 背面具有立体方格;最小花型循环具有6个线圈横列和4个线圈纵行;最小花型循环的第1 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2、4、6路成圈结构单元,第3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5 路为集圈结构单元;最小花型循环的第2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2、3、4、6路成圈 结构单元,第5路为集圈结构单元;最小花型循环的第3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 3、4、5、6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最小花型循环的第4线圈纵行的6 路结构单元与第3线圈纵行完全相同。 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技术的方格型针织单面组织布的正面具有细 密小方形花纹图案,背面具有立体方格花型,从而使得织物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可结合PTT、 涤纶与铜离子纱等不同原料纱线的功能,使组织布具有抑菌、抗静电、集热多重效果,还可 以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方格型针织单面组织布的编织图。图中曲线则表示实际针织中的纱线,"Y,,为成圈,"V ,,为集圈,"^,,为不编织。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方格型针织单面组织布的正面具有细密小方形花纹,背面具有立体 小方格;最小花型循环具有6个线圈横列和4个线圈纵行。 见图l,最小花型循环的第1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2、4、6路成圈结构 单元,第3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5路为集圈结构单元;最小花型循环的第2线圈纵行的 6路结构单元为第1、2、3、4、6路成圈结构单元,第5路为集圈结构单元;最小花型循环的 第3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3、4、5、6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路为不编织结构单 元;最小花型循环的第4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与第3线圈纵行完全相同。 本技术的方格型针织单面组织布选用单面四跑道机台编织,并采用A、 B、 C三 种织针搭配排列。排针方式是A、 B、 C、 C,四段为一个循环。 每段以6路形成一个循环。其中第1、4路为PTT纱,第2、5路为涤纶纱,第3、6路 为腈纶铜离子功能纱。2、3、5路在集圈和不编织的共同作用下,在织物背面形成立体小方格 结构,结合PTT纱线本身的优良弹性,可将铜离子纱线聚集,在织物正面形成方形花纹,贴 近皮肤可发挥铜离子纱的抑菌、防静电功能。 本技术的方格型针织单面组织布的三角配置图见表1。 表1<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column></row><table> 其中"A"表示成圈;"^"表示集圈;"-"表示不编织权利要求一种方格型针织单面组织布,其特征在于其正面具有方形花纹,背面具有立体方格;最小花型循环具有6个线圈横列和4个线圈纵行;最小花型循环的第1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2、4、6路成圈结构单元,第3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5路为集圈结构单元;最小花型循环的第2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2、3、4、6路成圈结构单元,第5路为集圈结构单元;最小花型循环的第3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3、4、5、6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最小花型循环的第4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与第3线圈纵行完全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方格型针织单面组织布,其正面具有方形花纹,背面具有立体方格;最小花型循环具有6个线圈横列和4个线圈纵行;最小花型循环的第1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2、4、6路成圈结构单元,第3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5路为集圈结构单元;最小花型循环的第2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2、3、4、6路成圈结构单元,第5路为集圈结构单元;最小花型循环的第3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3、4、5、6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最小花型循环的第4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与第3线圈纵行完全相同。本技术的针织单面组织布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抑菌、抗静电、集热多重效果。文档编号D04B1/00GK201520859SQ20092031459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2日专利技术者黄庄芳容 申请人: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格型针织单面组织布,其特征在于:其正面具有方形花纹,背面具有立体方格;最小花型循环具有6个线圈横列和4个线圈纵行;最小花型循环的第1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2、4、6路成圈结构单元,第3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5路为集圈结构单元;最小花型循环的第2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2、3、4、6路成圈结构单元,第5路为集圈结构单元;最小花型循环的第3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3、4、5、6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最小花型循环的第4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与第3线圈纵行完全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庄芳容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