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可坐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8626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可坐座椅,包括底架、靠背以及与底架固定的坐垫,所述靠背与坐垫采用分体结构,靠背的前后两面呈对称结构,在靠背的两侧分别铰接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的另一端与坐垫或底架上同一侧侧面的中部相铰接,在坐垫正面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有卡扣槽,所述卡扣槽内设有卡扣,而在靠背下端的一侧设有与相应的一个卡扣配合的锁止机构,同时在靠背下端的另一侧设有与另一卡扣配合的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靠背采用分体结构,并通过摆动杆使其可前后摆动,达到双向可坐的效果;并且座椅的靠背、头枕等在前后两个乘坐方向时的形状结构一致,保证了座椅在两个乘坐方向具有相同的舒适性,可作为汽车内有换向要求的前排座椅使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具体地涉及一种车用座椅。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的车用座椅都是单一方向的,虽然可调整其靠背的倾斜角度,但乘坐的方向却是固定的,因此不利于前后排乘客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另外,也不利于灵活地利用车内空间。 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双向可调可移可卸汽车后座椅,其公开号为CN1660623A,上述汽车后座椅可通过滑槽和伸縮式固定关节互换靠背和坐垫的位置,并同时改变车后座的方向,从而达到灵活利用车内空间的目的。由于其座椅的换向是通过互换靠背和坐垫的位置实现的,因此其靠背和坐垫的形状结构一相同的,从而显著地降低了乘坐时的舒适性,此外,因换向时需伸縮四个固定关节并转动整个座椅,使座椅的换向不仅较为费力,而且操作程序复杂,因而大大降低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车用座椅存在的座椅无法换向或换向费力,换向程序复杂以及乘坐舒适性差等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换向容易以及乘坐舒适的双向可坐座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向可坐座椅,包括底架、靠背以及与底架固定的坐垫,所述靠背与坐垫采用分体结构,靠背的前后两面呈对称结构,在靠背的两侧分别铰接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的另一端与坐垫或底架上同一侧侧面的中部相铰接,在坐垫正面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有卡扣槽,所述卡扣槽内设有卡扣,而在靠背下端的一侧设有与相应的一个卡扣配合的锁止机构,同时在靠背下端的另一侧设有与另一卡扣配合的限位机构。本技术通过一根铰接在座椅的坐垫或底架两侧中部的摆动杆,使与坐垫分体的靠背可在垂直平面内如同汽车雨刮器一样地前后摆动,从而可方便地达到座椅换向的目的。由于摆动杆是铰接在坐垫或底架侧面的中部,因此,靠背在前后摆动时的停靠位置是对称的,并且靠背的前后两面采用对称结构,从而使靠背的背面可具有与前面相同的形状,因此,本技术的双向可坐座椅在前后两个方向的形状完全一致,从而使乘客无论是朝前座还是朝后坐,都可保证其乘坐的舒适性。由于底架的强度要高于坐垫,因此,将靠背通过摆动杆与底架相连接有利于提高靠背的连接强度和刚性,同时也方便坐垫的制造。当靠背摆动到坐垫的后端或前端时,设置在其下端与坐垫上的卡扣配合的限位机构可限制靠背在前后方向的移动,而设置在靠背下端另一侧与另一卡扣配合的的锁止机构则可限制靠背向上移动,从而使靠背在坐垫上可靠地定位并连接成一体,进而使靠背、坐垫、摆动杆三者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确保靠背在前后两个位置定位的可靠以及连接的强度,使座椅能满足相应的安全要求。进一步地,由于所述卡扣是设于坐垫的卡扣槽内的,保证了坐垫表面的平整,有利于座椅的安全使用和乘坐的舒适性。 作为优选,所述靠背的上端设有可插拔的头枕。靠背上端的头枕不仅可提高乘坐3的舒适性,更可保障乘客的安全,使其头颈部位免受冲击引起的伤害。由于头枕与靠背通常需有一个前倾的夹角,因此,可插拔的头枕在靠背从坐垫的后端摆动到前端时,只需从靠背上端拔出并转动180度,然后重新插回到靠背上端即可,从而保证了头枕的正常使用和乘坐的舒适性,同时简化了头枕的结构,方便座椅的加工制造。 作为优选,所述卡扣包括一个由水平面和垂直面构成的直角形的卡扣座,所述卡扣座的垂直面上设有与靠背平行且水平的卡扣销,卡扣座的水平面与卡扣槽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机构是一个固定在靠背下端开口朝下的U形限位叉,所述锁止机构是一个设置在靠背下端可滑动的锁止扣。当靠背前后摆动时,U形限位叉可方便地自动从卡扣销的上方将其卡住,从而限制了靠背的前后移动,另外,通过移动可滑动的锁止扣,可将锁止扣套住卡扣的卡扣销,从而限制靠背向上移动。上述限位机构和锁止机构不但结构简单,定位可靠,而且操作简便。 作为优选,所述靠背下端安装锁止扣处设有一个与靠背平面平行的水平的滑动槽,所述锁止扣包括卡环和卡环主体,卡环主体位于滑动槽内并与滑动槽形成滑动连接,卡环主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水平的拉拔杆,拉拔杆的另一端位于靠背侧面的外部,所述滑动槽内还设有可推动卡环主体水平滑动的弹簧。本技术通过拉动靠背侧面外部的拉拔杆,即可移动锁止扣,使锁止扣的卡环能从卡扣销的旁侧进入卡扣槽内,然后便可依靠弹簧的弹力推动卡环主体并带动卡环复位,卡环即可套住卡扣销,从而限制靠背向上移动,弹簧的推力可保证卡环始终套住卡扣销,避免因卡环从卡扣销上脱离失效而造成靠背移位。 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l)靠背采用分体结构,并通过摆动杆使其可前后摆动,达到双向可坐的效果。(2)座椅的靠背、头枕等在前后两个乘坐方向时的形状结构一致,保证了座椅在两个乘坐方向具有相同的舒适性。(3)靠背的换向机构以及限位锁止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靠背在前后两个位置时的侧视图,图中双向箭头A表示靠背的前后摆动范围; 图3是本技术的卡扣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1的C-C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技术的靠背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D-D局部剖视图; 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l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本技术的双向可坐座椅包括底架9、固定连接在底架9上部的坐垫2、靠背1以及头枕8,所述靠背1与坐垫2采用分体结构,靠背1的前后两面采用相同的适合人体背部形状的结构,所述的头枕8采用可插拔结构,当座椅改变方向时,可将头枕8拔出后改变方向并重新插回到靠背1上,从而使座椅在两个乘坐方向上都有相同的舒适性;本技术是通过靠背1的前后位置移动来实现座椅的换向的,为了使靠背1能方便地前后移动,本技术在坐垫2与靠背1的两个侧面之间分别设有摆动杆3,所述的摆动杆3 —端铰接在坐垫2侧面的中部,另一端铰接在靠背1侧面中部偏下的位置,使摆动杆3与坐垫2表面形成约45度的夹角,通过摆动杆3的前后摆动,可方便地使靠背1前后移动。为了使靠背1在移动后能在坐垫2上可靠定位并连接,在坐垫2正面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置卡扣槽4,在卡口槽4内设置卡扣5(参见图4),所述卡扣5包括一个由水平面和垂直面构成的直角形的卡扣座51 (具体结构可参见图3),卡扣座51的水平面与卡扣槽4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卡扣座51的垂直面上固定连接有水平的卡扣销52,卡扣销52的轴线与坐垫2的左右方向平行;而靠背1下端的一侧设有限位机构,另一侧设有锁止机构,所述限位机构是一个固定在靠背1下端开口朝下的U形限位叉6 (参见图5、图6),所述U形限位叉6在靠背1和坐垫2接合时刚好卡住坐垫2 —侧的一个卡扣5的卡扣销52 ;所述锁止机构包括一个设置在靠背1下端的锁止扣7 (参见图4、图6),相应地,在靠背1下端安装锁止扣7的位置设置一个滑动槽IO,在滑动槽10的开口处设置中间开设长圆孔的封盖75,使整个滑动槽10呈T字型结构,所述的锁止扣7包括卡环71和卡环主体72,卡环主体72位于滑动槽10内并与滑动槽10形成滑动配合。如图7所示,卡环主体72的侧面固定连接一根水平的拉拔杆73,拉拔杆73的方向与靠背1平行,其另一端穿过靠背1侧面的通孔而位于靠背1侧面外部,所述滑动槽10内还设有套在拉拔杆73上的弹簧7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可坐座椅,包括底架、靠背以及与底架固定的坐垫,其特征是,所述靠背(1)与坐垫(2)采用分体结构,靠背(1)的前后两面呈对称结构,在靠背(1)的两侧分别铰接有摆动杆(3),所述摆动杆(3)的另一端与坐垫(2)或底架(9)上同一侧侧面的中部相铰接,在坐垫(2)正面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有卡扣槽(4),所述卡扣槽(4)内设有卡扣(5),而在靠背(1)下端的一侧设有与相应的一个卡扣(5)配合的锁止机构,同时在靠背(1)下端的另一侧设有与另一卡扣(5)配合的限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勇韦兴民邹凌华吴雪珍王翔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