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体藻类清理,特别涉及一种藻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1、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生长会导致水体的透明度降低,影响水流的正常流动,也容易导致河道内的微生物生长过快,使水质发生恶化,因此需要经常进行清理。
2、现有的着生藻类清理船及清理设备通常是先通过剥离机构将藻类与水底剥离,然后通过吸污泵将剥离后的藻类混合水一起抽吸出来,最后将藻类和水分离,分离后的藻类被船上的收集仓进行收集,水被重新排放至水体中。传统的单层筛网的方式对藻类和水进行分离,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且当吸污泵的功率较大或流量较大时,容易导致处理不及时,藻类被冲入水中或筛网堵塞。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的对抽吸出的藻类和水继续分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藻水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藻水分离不及时,筛网易堵塞等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藻水分离装置,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设置有过滤装置;
4、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设置在壳体的一端,且所述进料装置连接在过滤装置一端的上方;
5、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设置在壳体远离进料装置的一端,且所述出料装置连接在过滤装置远离进料装置的一端的下方;
6、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网带和可驱动网带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分别位于网带行程的前端和后端。
7、优选的,所述进料装置包括多通管和多个分流槽,所述多通管设置有出口
8、优选的,所述出口管设置有多个,所述分流槽对应出口管也并列设置有多个,且所述分流槽远离出口管的一端设置在网带的上方。
9、优选的,所述网带在行程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设置在网带边沿的正下方。
10、优选的,所述出料装置包括毛刷辊和可驱动毛刷辊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毛刷辊设置在网带的下方,且与网带抵触连接;所述毛刷辊的转动方向和网带的转动方向相反。
11、优选的,所述工作腔内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设置在网带的下方,所述托盘上连接有排水口。
12、优选的,所述进料装置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设置在网带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导流槽导流流向的下行端设置在托盘的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
13、(1)通过多通管和多个分流槽对抽吸进入的藻水混合物进行分流,可避免流入过滤装置时过于集中,极大的缓解了过滤装置的工作压力,增加分离的效率;
14、(2)通过毛刷辊不断的多网带进行刷拭,能够将网带上的藻类汇集至同一处,更便于藻类的收集;同时还可以避免藻类及沉积物对网带网眼的堵塞;
15、(3)网带边沿的第一导流槽的设置,避免了藻类从网带边沿掉落的情况的发生;第二导流槽的设置可在进料装置进水时,若瞬时的冲刷力度过大导致溢流时,及时的导入托盘,避免随意溢流或聚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藻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藻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包括多通管和多个分流槽,所述多通管设置有出口管,所述出口管与分流槽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藻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管设置有多个,所述分流槽对应出口管也并列设置有多个,且所述分流槽远离出口管的一端设置在网带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藻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带在行程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设置在网带边沿的正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藻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包括毛刷辊和可驱动毛刷辊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毛刷辊设置在网带的下方,且与网带抵触连接;所述毛刷辊的转动方向和网带的转动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藻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内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设置在网带的下方,所述托盘上连接有排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藻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藻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藻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包括多通管和多个分流槽,所述多通管设置有出口管,所述出口管与分流槽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藻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管设置有多个,所述分流槽对应出口管也并列设置有多个,且所述分流槽远离出口管的一端设置在网带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藻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带在行程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设置在网带边沿的正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橙,王晨曦,郭卫,薛小豫,倪杰,吴培松,刘剑青,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飞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