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速铁路的声屏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8344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速铁路的声屏障,由多个结构相同的吸隔声单元拼装而成,所述吸隔声单元包括前壳体(10)、后壳体(11)、吸隔声组件(3),在所述吸隔声组件(3)的左右两侧端头安装有封头板(4),所述隔声单元左右两侧端头在水平方向上通过所述封头板(4)整体插接在所述“工”形槽钢立柱(19)。本发明专利技术总体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通过封头板的设计,能有效提高整体牢固度,避免用于安装的“工”形槽钢立柱(19)与壳体直接接触,在受风压与脉振时容易损坏,同时“工”形槽钢立柱(19)的宽度做到与吸隔声组件宽度相匹配即可,这样还能减小“工”形槽钢立柱(19)的用量、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速铁路桥梁
,具体的讲涉及一种用于高速铁路的声屏障
技术介绍
声屏障是用于吸收和隔离噪声源直达声的传播,在噪声源与接受者之间设置的吸 声和隔声屏蔽系统,它使接收者被置于声影区内,对其中噪声的传播有较好的隔离效果。现 在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产生大量的噪声污染,声屏障占地少,制作安装方便快捷,工程投 资适宜,已成为交通噪声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声屏障会发生反射、投射和绕射三种现象。通常我们认为 声屏障能够阻止直达声的传播,并使统射声有足够的衰减,而投射声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声屏障的吸隔声效果一般可以采用减噪量来表示,它反映了声屏障上述两种屏蔽透 声的本领。在声源和接受点之间插入一个声屏障,设声屏障无限长,声波只能从屏障的上方 绕射过去,而在其后形成一个声影区,就像光线被物体遮挡形成一个阴影那样。在这个声影 区内,人们可以感到噪声明显减弱了 ,这就是声屏障的减噪效果。 在声源和接受者之间插入一个设施,使声波传播有一个显著的附加衰减,从而减 弱接收者所在的一定区域内的噪声影响,这样的设施被称为声屏障。该声屏障在世界各国 已被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年来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各国对高速铁路声屏障也进行了许多 的研究,在高速铁路声屏障的设计与施工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的实践。 目前公知的声屏障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百叶窗型 以百叶长孔做承载体,内部填充吸声材料(如岩棉等),是最为广泛应用的声屏障 形式之一。对着噪声源一面为百叶长孔,内部空腔全部填吸声材料(如岩棉、离心玻璃棉、 纤维板等)。 2、穿孔板型 以穿孔板做承载体,内部填充吸声材料(如岩棉等),是应用最广泛的声屏障形式之一。如图5所示,为一种公知的声屏障结构示意图。所述声屏障对着噪声源一面的面板102为穿孔板,内部空腔全部填充吸声材料104 (如岩棉、离心玻璃棉、纤维板等),远离噪声源一侧的背板103为与面板102相同的穿孔板,或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金属板。 3、中国专利,专利号00263317,"折板式复合吸声屏障"公开了一种由下框架和上壳组成的吸声屏障,其在下框架内填充有泡沫玻璃,上壳的前面为微穿孔板,该微穿孔板与位于其后背的上壳组成有一空腔。 上述目前公知的填充型声屏障,都是采用不同的开口形式,内部全部填充吸声材 质,为达到足够的吸声隔声效果,声屏障具有一定的厚度, 一般100-200mm左右,但该公知 的声屏障结构都在共有的缺陷必须填充大量的吸声材料,同时吸声材料质量轻,隔声效果 不佳,造成声屏障整体隔声效果不理想。所述中国专利00263317号公开的"折板式复合吸 声屏障"其下部即为填充型声屏障,其上部为一个中空腔体,因此,其下部同样存在上述缺陷,而其上部仅是一个中空腔体,其隔声效果较下部更差。 4、中国专利200820109162. 9号,"一种声屏障"如图6公开了一种声屏障201由 面板202和背板207组成,面板202和背板207之间设有吸声体203和隔声体205,吸声体 203和隔声体205与面板和背板之间形成前后等距的空腔层206,形成前后中空的隔声屏 障。采用该结构声屏障在水平方向拼接时整个壳体插入到工字钢槽内,该结构存在以下两 点不足(1)、面板和背板直接与工字钢立柱直接接触,承受风压与脉振,面板和背板容易损 坏,大大减少其使用寿命。(2)、要达到隔声标准其声屏障的整体厚度是有要求的,在保证厚 度的前提下,整体插入工字钢结构时相应的工字钢需要一定宽度与之匹配,工字钢用量大, 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能提高声屏障牢固度,保证其承风稳定性、并不易 损坏,同时还能减小工字钢立柱用量的一种用于高速铁路的声屏障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种用于高速铁路的声屏障,由多个结构相同的吸隔声单元拼装而成,所述吸隔 声单元包括前壳体、后壳体、吸隔声组件,所述吸隔声组件安装在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所组 成的空腔内,所述两两吸隔声单元之间在水平方向上通过"工"形槽钢立柱连接,在所述吸 隔声组件的左右两侧端头安装有封头板,该封头板的中部具有与所述隔声组件宽度相匹配 的凹槽,两翼向外伸出并分别与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的内壁固定,所述隔声单元左右两侧 端头在水平方向上通过所述封头板整体插接在所述"工"形槽钢立柱上。所述封头板与所 述"工"形槽钢内壁之间设置有双空心胶条。 采用上述结构关键在于采用了封头板,封头板对吸隔声组件起到进一步加固,同时通过封头板插接至lj"工"形槽钢立柱,这样"工"形槽钢立柱宽度只需要做到与吸隔声组件宽度相匹配即可,在整体厚度相同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工"形槽钢立柱量小,节约了成本,同时"工"形槽钢立柱不直接与前壳体和后壳体连接,并位于壳体内,这样在承受风压与脉振时封头板起到了有效的减振和缓冲作用,避免了壳体的过快损坏,提高了其使用寿命。双空心胶条的设置可有效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了两者之间的过渡碰撞并减小了噪声的产生。 所述吸隔声组件由吸声层和隔声层组成,中部通过螺栓固定,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上固定板和下固定固定板,其中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固定板中部设置有凸起部,该凸起部插入到所述吸声层和隔声层之间。 该结构中凸起部与侧边形成的槽可对隔声层起到进一步固定,这样可有效提高整 个吸隔声组件的稳定性。 所述由前壳体与后壳体所组成的壳体上端形成凸折边,下端形成与上端凸起折边 想匹配的凹折边,通过凸折边与凹折边的相互扣合将所述吸隔声单元在竖直方向上拼接起 来。 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由铝板制成,在前壳体上布满蜂窝状排列的小孔。 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总体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通过封头板的设计,能有效提高 整体牢固度,避免用于安装的"工"形槽钢立柱与壳体直接接触,在受风压与脉振时容易损 坏,同时"工"形槽钢立柱的宽度做到与吸隔声组件宽度相匹配即可,这样还能减小"工"形槽钢立柱的用量、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上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下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
技术介绍
中其中一种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
技术介绍
中另一种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如图1、2、3、4、7所示一种用于高速铁路的声屏障,由多个结构相同的吸 隔声单元拼装而成,所述吸隔声单元包括前壳体10、后壳体11、吸隔声组件3,所述吸隔声 组件3安装在所述前壳体10与后壳体11所组成的空腔内,所述两两吸隔声单元之间在水 平方向上通过"工"形槽钢立柱19连接,在所述吸隔声组件3的左右两侧端头安装有封头 板4,该封头板4的中部具有与所述隔声组件3宽度相匹配的凹槽,两翼向外伸出并分别与 所述前壳体10与后壳体11的内壁固定,所述隔声单元左右两侧端头在水平方向上通过所 述封头板4整体插接在所述"工"形槽钢立柱19上。所述封头板4与所述"工"形槽钢内 壁之间设置有双空心胶条17。 所述吸隔声组件3由吸声层6和隔声层7组成,中部通过螺栓固定,上下两端分别 安装有上固定板12和下固定固定板13,其中所述上固定板12和下固定固定板13中部设置 有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高速铁路的声屏障,由多个结构相同的吸隔声单元拼装而成,所述吸隔声单元包括前壳体(10)、后壳体(11)、吸隔声组件(3),所述吸隔声组件(3)安装在所述前壳体(10)与后壳体(11)所组成的空腔内,所述两两吸隔声单元之间在水平方向上通过“工”形槽钢立柱(19)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隔声组件(3)的左右两侧端头安装有封头板(4),该封头板(4)的中部具有与所述隔声组件(3)宽度相匹配的凹槽,两翼向外伸出并分别与所述前壳体(10)与后壳体(11)的内壁固定,所述隔声单元左右两侧端头在水平方向上通过所述封头板(4)整体插接在所述“工”形槽钢立柱(19)上,所述封头板(4)与所述“工”形槽钢内壁之间设置有双空心胶条(1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云党吉奎邱廷琦何宜江尚如忠李龙凌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