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给水管道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7527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组合式给水管道净水器,它涉及一种给水管道净水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目前生活饮用水经过配水管网被输送到用户终端的过程中水质二次污染及一体式净水设备不能广泛使用在给水管道中的问题。每个支撑板与集水板固接,每个支撑板与布水板固接,第一变径管与净水管可拆卸连接,净水管与第二变径管可拆卸连接,多个过滤管设置在净水管内,每个过滤管与短管可拆卸连接,短管通过球阀与集水头可拆卸连接,集水头穿过集水板,且集水头与集水板固接,每个过滤管与短管可拆卸连接,短管通过球阀与集水头可拆卸连接,集水头的与布水板固接,每个过滤管内部设有多孔膜支撑板,每个滤水管内充满纳米载银活性炭颗粒。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饮用水配水管网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给水管道净水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给水系统中,水是从净水厂出来后,经过配水管网被输送到用户终端。地下配水管网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管式反应器,出厂水在管网中均有一定的停留时间,生活饮用水在这样的反应器内发生着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从而导致饮用水的水质发生变化,造成管网水质二次污染。实际情况已经得出,无论源水在净水厂经过再严格的处理工艺,通过我国目前水平的配水管网,用户水质指标也达不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目前所使用的一体式净水设备,体积庞大,工艺复杂,管理维修不便, 一般只能布置在水厂等特定场所,不能广泛使用在给水管道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生活用水经过配水管网被输送到用户终端的过程中水质二次污染和一体式净水设备不能广泛使用在给水管道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组合式给水管道净水器。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给水管道净水器由三个弧形板、支撑体、多个过滤管、集水板、多个集水头、布水板、第一变径管、第一泄水阀、第二变径管、第二泄水阀、多个球阀、多个多孔膜支撑板、纳米载银活性炭颗粒和多个短管构成,所述支撑体由呈星形设置的三个支撑板构成,每两个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120° ,每个支撑板的一端与集水板固接,每个支撑板的另一端与布水板固接,每个支撑板上设有多个透水孔,三个弧形板与支撑体连接后形成横截面为圆环形状的净水管,所述净水管位于其底部的管壁上设有多个溢水孔,所述第一变径管的一端与净水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且第一变径管沿进水方向管径由小变大,所述净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变径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且第二变径管沿进水方向管径由大变小,所述第一变径管位于其底部的管壁上设有第一泄水孔,所述第一泄水孔上设有第一泄水阀,所述第二变径管位于其底部的管壁上设有第二泄水孔,所述第二泄水孔上设有第二泄水阀,所述多个过滤管设置在净水管内,每个过滤管的一端与相对应的短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该短管的另一端通过相对应的球阀与相对应的集水头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该集水头的另一端穿过集水板设置在集水板外面,且该集水头与集水板固接,每个过滤管的另一端与相对应的短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该短管的另一端通过相对应的球阀与相对应的集水头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该集水头的另一端与布水板固接,每个过滤管内部设有二个多孔膜支撑板,且二个多孔膜支撑板位于过滤管的两端并均与过滤管密闭连接,每个滤水管内充满纳米载银活性炭颗粒。 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能有效的去除给水管道中的病原微生物,降低饮用水的浊度,防止给水管网水质的二次污染,保障饮用水水质,对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2.净水管内设置多个过滤管的结构,能适用于各种不同管径,能增加活性炭与水的接触时间;3.过滤管中填充的过滤介质是纳米载银活性炭,能起到有效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提高活性炭的使用周期;4.本专利技术的安装位置可以设置在管网二次加压泵站前,也可以设置在市政给水管道末梢,小区给水管道进口处;5.组合式拆卸结构可以保证管道连续运行,清洗、维修、更换简单方便。附图说明 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箭头所指方向为进水方向;图2是过滤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集水板纵断面图;图4是布水板纵断面图;图5是布水板横断面图;图6是图5的A部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 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给水管道净水器由三个弧形板1、支撑体2、多个过滤管3、集水板4、多个集水头5、布水板6、第一变径管7、第一泄水阀7-l、第二变径管8、第二泄水阀8-l、多个球阀9、多个多孔膜支撑板10、纳米载银活性炭颗粒11和多个短管12构成,所述支撑体2由呈星形设置的三个支撑板2-1构成,每两个支撑板2-l之间的夹角为120° ,每个支撑板2-l的一端与集水板4固接,每个支撑板2-1的另一端与布水板6固接,每个支撑板2-1上设有多个透水孔2-2,三个弧形板1与支撑体2连接后形成横截面为圆环形状的净水管13,所述净水管13位于其底部的管壁上设有多个溢水孔13-1,所述第一变径管7的一端与净水管13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且第一变径管7沿进水方向管径由小变大,所述净水管13的另一端与第二变径管8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且第二变径管8沿进水方向管径由大变小,所述第一变径管7位于其底部的管壁上设有第一泄水孔7-2,所述第一泄水孔7-2上设有第一泄水阀7-l,所述第二变径管8位于其底部的管壁上设有第二泄水孔8-2,所述第二泄水孔8-2上设有第二泄水阀8-l,所述多个过滤管3设置在净水管13内,每个过滤管3的一端与相对应的短管1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该短管12的另一端通过相对应的球阀9与相对应的集水头5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该集水头5的另一端穿过集水板4设置在集水板4外面,且该集水头5与集水板4固接,每个过滤管3的另一端与相对应的短管1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该短管12的另一端通过相对应的球阀9与相对应的集水头5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该集水头5的另一端与布水板6固接,每个过滤管3内部设有二个多孔膜支撑板10,且二个多孔膜支撑板10位于过滤管3的两端并均与过滤管3密闭连接,每个滤水管3内充满纳米载银活性炭颗粒11 ,其中过滤管3的数量根据进入第一变径管7的液体压力和液体流速来选定 本实施方式的给水管道净水器可以设置在管网的二次加压泵站前,也可以设置在市政给水管道末梢,小区给水管道进口处。具体实施方式二 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过滤管3由树脂纤维材料制成。其他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多孔膜支撑板10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或聚丙烯。其他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工作原理饮用水首先进入第一变径管7内并在第一变径管7内调整流速,均匀布水,进入多个过滤管3,通过多个过滤管3的过滤介质纳米载银活性炭颗粒11过滤,抑菌和杀菌后进入第二变径管8内,在第二变径管8内水积聚,调整流速,进入给水管。权利要求一种组合式给水管道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净水器由三个弧形板(1)、支撑体(2)、多个过滤管(3)、集水板(4)、多个集水头(5)、布水板(6)、第一变径管(7)、第一泄水阀(7-1)、第二变径管(8)、第二泄水阀(8-1)、多个球阀(9)、多个多孔膜支撑板(10)、纳米载银活性炭颗粒(11)和多个短管(12)构成,所述支撑体(2)由呈星形设置的三个支撑板(2-1)构成,每两个支撑板(2-1)之间的夹角为120°,每个支撑板(2-1)的一端与集水板(4)固接,每个支撑板(2-1)的另一端与布水板(6)固接,每个支撑板(2-1)上设有多个透水孔(2-2),三个弧形板(1)与支撑体(2)连接后形成横截面为圆环形状的净水管(13),所述净水管(13)位于其底部的管壁上设有多个溢水孔(13-1),所述第一变径管(7)的一端与净水管(13)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且第一变径管(7)沿进水方向管径由小变大,所述净水管(13)的另一端与第二变径管(8)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且第二变径管(8)沿进水方向管径由大变小,所述第一变径管(7)位于其底部的管壁上设有第一泄水孔(7-2),所述第一泄水孔(7-2)上设有第一泄水阀(7-1),所述第二变径管(8)位于其底部的管壁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给水管道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净水器由三个弧形板(1)、支撑体(2)、多个过滤管(3)、集水板(4)、多个集水头(5)、布水板(6)、第一变径管(7)、第一泄水阀(7-1)、第二变径管(8)、第二泄水阀(8-1)、多个球阀(9)、多个多孔膜支撑板(10)、纳米载银活性炭颗粒(11)和多个短管(12)构成,所述支撑体(2)由呈星形设置的三个支撑板(2-1)构成,每两个支撑板(2-1)之间的夹角为120°,每个支撑板(2-1)的一端与集水板(4)固接,每个支撑板(2-1)的另一端与布水板(6)固接,每个支撑板(2-1)上设有多个透水孔(2-2),三个弧形板(1)与支撑体(2)连接后形成横截面为圆环形状的净水管(13),所述净水管(13)位于其底部的管壁上设有多个溢水孔(13-1),所述第一变径管(7)的一端与净水管(13)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且第一变径管(7)沿进水方向管径由小变大,所述净水管(13)的另一端与第二变径管(8)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且第二变径管(8)沿进水方向管径由大变小,所述第一变径管(7)位于其底部的管壁上设有第一泄水孔(7-2),所述第一泄水孔(7-2)上设有第一泄水阀(7-1),所述第二变径管(8)位于其底部的管壁上设有第二泄水孔(8-2),所述第二泄水孔(8-2)上设有第二泄水阀(8-1),所述多个过滤管(3)设置在净水管(13)内,每个过滤管(3)的一端与相对应的短管(1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该短管(12)的另一端通过相对应的球阀(9)与相对应的集水头(5)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该集水头(5)的另一端穿过集水板(4)设置在集水板(40外面,且该集水头(5)与集水板(4)固接,每个过滤管(3)的另一端与相对应的短管(1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该短管(12)的另一端通过相对应的球阀(9)与相对应的集水头(5)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该集水头(5)的另一端与布水板(6)固接,每个过滤管(3)内部设有二个多孔膜支撑板(10),且二个多孔膜支撑板(10)位于过滤管(3)的两端并均与过滤管(3)密闭连接,每个滤水管(3)内充满纳米载银活性炭颗粒(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星袁一星赵明赵洪宾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