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雾化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雾化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66732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8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雾化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雾化组件包括:雾化腔,用于收容气溶胶形成基质;空气加热腔,具有进气口以及与雾化腔相连通的出气口;以及至少两个加热体,设置于空气加热腔中,且在进气口至出气口的气流路径上间隔分布。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雾化组件以及与雾化组件电连接的控制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至少两个加热体在进气口至出气口的气流路径上间隔分布,使常温空气从进气口到进入雾化腔之前,层层递进式加热,热量逐层堆叠,最终在进入雾化腔前达到目标温度。与单层加热相比,多层加热的方式增加了空气与加热体之间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能够提高进入雾化腔的空气温度,还能够降低加热体向周围结构件传热的造成的温度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雾化,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雾化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介绍

1、空气加热主要通过加热体(电阻、电磁、红外等)与空气进行换热,而后被加热的热空气流过气溶胶形成基质,从而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以产生气溶胶。在此过程中,提高空气与加热体的换热效率是提升空气加热效果的主要手段。

2、由于空气与加热体换热效率较低的局限性,现阶段空气加热技术普遍存在需将加热体提升至较高温度,才能使空气达到目标温度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加热体容易出现过热的现象。加热体过热,热能量传导或辐射到周围的结构件上,造成整机结构的高温风险,同时大大增加了整机的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雾化组件及具有该雾化组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在保证空气与加热体的换热效率的同时,又能减少加热体的热量损失,以及对周围结构件的保护。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雾化组件,包括:

3、雾化腔,用于收容气溶胶形成基质;

4、空气加热腔,具有进气口以及与所述雾化腔相连通的出气口;以及

5、至少两个加热体,设置于所述空气加热腔中,且在所述进气口至所述出气口的气流路径上间隔分布;

6、每一所述加热体均形成有供气流穿过的间隙。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加热体的电阻值向靠近所述出气口的方向递增。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加热体相互并联设置。

9、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加热体的电阻值之差为0.1ω~0.2ω。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加热体均包括发热主体,所述发热主体呈螺旋盘状。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加热体均包括发热主体,相邻两个所述加热体的所述发热主体之间的间隔为3mm~5mm。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腔和所述空气加热腔同轴设置,

13、所述进气口、所述出气口分别位于所述雾化腔的轴向两端。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将所述雾化腔和所述空气加热腔分隔开的隔壁,所述出气口包括设置于所述隔壁上的多个出气孔。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进气板和第二进气板,

16、所述进气口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进气板上的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孔、形成于所述第一进气板和所述第二进气板之间的间隔通道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进气板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进气孔,

17、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孔、所述间隔通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进气孔沿气流方向依次连通。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包括多个所述第一进气孔和多个所述第二进气孔,多个所述第二进气孔的总横截面积小于多个所述第一进气孔的总横截面积。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容纳管,所述容纳管界定出至少部分所述雾化腔及至少部分所述空气加热腔,

20、所述容纳管的导热系数小于等于10w/m·k。

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雾化组件以及分别与所述雾化组件电连接的电池和控制电路。

22、实施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至少两个加热体在进气口至出气口的气流路径上间隔分布,使常温空气从进气口到进入雾化腔之前,层层递进式加热,热量逐层堆叠,最终在进入雾化腔前达到目标温度;与单层加热相比,多层加热的方式增加了空气与加热体之间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能够提高进入雾化腔的空气温度,还能够降低加热体向周围结构件传热的造成的温度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加热体(32)的电阻值向靠近所述出气口(3121)的方向递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加热体(32)相互并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加热体(32)的电阻值之差为0.1Ω~0.2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加热体(32)均包括发热主体(321),所述发热主体(321)呈螺旋盘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加热体(32)均包括发热主体(321),相邻两个所述加热体(32)的所述发热主体(321)之间的间隔为3mm~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311)和所述空气加热腔(312)同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将所述雾化腔(311)和所述空气加热腔(312)分隔开的隔壁(333),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进气板(3511)和第二进气板(3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3120)包括多个所述第一进气孔(3510)和多个所述第二进气孔(371),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容纳管(33),所述容纳管(33)界定出至少部分所述雾化腔(311)及至少部分所述空气加热腔(312),

12.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30)以及分别与所述雾化组件(30)电连接的电池(20)和控制电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加热体(32)的电阻值向靠近所述出气口(3121)的方向递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加热体(32)相互并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加热体(32)的电阻值之差为0.1ω~0.2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加热体(32)均包括发热主体(321),所述发热主体(321)呈螺旋盘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加热体(32)均包括发热主体(321),相邻两个所述加热体(32)的所述发热主体(321)之间的间隔为3mm~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311)和所述空气加热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慧王宇钟乐
申请(专利权)人: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