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应用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管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应用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管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65890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3 1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管理系统及方法,包括: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进行采集,并对所述土壤进行检测,确定土壤的土质属性信息;基于所述土壤土质的属性信息确定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播种方案;基于所述播种方案,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进行植被恢复;通过对土壤进行检测并根据其属性确定播种方案,提高了植被恢复措施的针对性,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土壤条件,提升植被恢复的成功率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被恢复,尤其是一种应用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输变电工程,包括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施工期间需要进行站址及塔基场地平整、基础开挖等活动,这些作业会扰动现有地表,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在江西红壤丘陵区输变电工程沿线红壤酸、瘦、粘、板,松砂石质地松散、裂缝多、蓄保水功能差等特性,以及输变电工程机械化施工扰动后基面与边坡不同立地条件,导致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对于植被恢复比较困难,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现有技术中对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植被恢复大多采用历史经验,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进行笼统的大面积统一种植,然而同一地区不同区域的土壤土质差别很大,从而导致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对于植被恢复比较困难,为了能尽快实现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亟需一种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管理系统及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应用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管理方法,通过对土壤进行检测并根据其属性确定播种方案,提高了植被恢复措施的针对性,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土壤条件,提升植被恢复的成功率和效果。

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应用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管理系统。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管理方法,包括:

4、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进行采集,并对所述土壤进行检测,确定土壤的土质属性信息;

5、基于所述土壤土质的属性信息确定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播种方案;

6、基于所述播种方案,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进行植被恢复。

7、优选的,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进行采集并进行检测,确定土壤的土质属性信息,包括:

8、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酸性进行检测,得到土壤的酸性检测结果;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的贫瘠特性进行检测,得到土壤的贫瘠特性检测结果;基于土壤的酸性检测结果及贫瘠特性检测结果,确定第一检测结果;

9、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的土质结构进行识别,得到土壤的土质结构识别结果;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的蓄水能力进行检测,得到土壤的蓄水能力检测结果,基于土壤的土质结构检测结果及蓄水能力检测结果确定第二检测结果;

10、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的基面与边坡的坡度进行检测,确定第三检测结果;

11、基于第一检测结果、第二检测结果及第三检测结果确定土壤的土质属性信息。

12、优选的,基于所述土壤土质的属性信息确定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播种方案,包括:

13、基于第一检测结果,生成第一播种策略;

14、基于第二检测结果,生成第二播种策略;

15、基于第三检测结果,生成第三播种策略;

16、基于第一播种策略、第二播种策略及第三播种策略确定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播种方案。

17、优选的,基于第一检测结果,生成第一播种策略,包括:

18、将第一检测结果中所述土壤的ph值与待播种种子发芽需要的ph值进行比较,将第一检测结果中所述土壤的贫瘠特性检测结果与待播种种子生长需要的有机物含量进行比较;

19、若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的ph值大于待播种种子发芽需要的ph值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小于待播种种子生长需要的有机物含量时,则调整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的ph值并添加有机肥;

20、若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的ph值大于待播种种子发芽需要的ph值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大于等于待播种种子生长需要的有机物含量时,则调整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的ph值;

21、若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的ph值符合待播种种子发芽需要的ph值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小于待播种种子生长需要的有机物含量时,则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的添加有机肥。

22、优选的,基于第二检测结果,生成第二播种策略,包括:

23、若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的第二检测结果显示土质结构松散,则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采用穴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并减小播种孔径且增大播种密度;

24、若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的第二检测结果显示土质结构中裂缝多,则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采用条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并减小播种孔径且增大播种密度;

25、若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第二检测结果显示土壤的蓄水能力差,则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采用撒播的方式并结合缓释保墒增肥材料进行播种。

26、优选的,基于第三检测结果,生成第三播种策略,包括:

27、将第三检测结果中所述土壤的基面与边坡的平均坡度与预设坡度阈值作比较;

28、若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的基面与边坡的平均坡度大于预设坡度阈值时,则调整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的播种深度及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的播种后的覆土厚度。

29、优选的,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的土质结构进行识别,得到土质结构识别结果,包括:

30、获取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的图像,得到待识别图像;

31、对所述待识别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得到增强后的待识别图像;

32、将增强后的待识别图像输入到预先训练的土壤土质结构识别模型中进行识别,得到土质结构检测结果。

33、优选的,对所述待识别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得到增强后的待识别图像,包括:

34、任取一个待识别图像,将所述待识别图像分成若干个待识别子图像;

35、任取一个待识别子图像,将所述待识别子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得到灰度图像;

36、获取灰度图像中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

37、基于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确定每个像素点对应的梯度值;

38、根据灰度图像中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及每个像素点对应的梯度值基于第一预设评价值算法,确定灰度图像的局部评价值;

39、将所述灰度图像的局部评价值与预设评价阈值作比较;

40、若所述局部评价值大于等于预设评价阈值,则将所述灰度图像作为第一目标图像;

41、若所述局部评价值小于预设评价阈值,则将所述灰度图像作为第二目标图像;

42、基于第一目标图像对应的局部评价值查询预设的局部评价值-增强系数表,确定第一目标图像对应的第一增强系数;

43、基于所述第一增强系数对第一目标图像进行增强;

44、基于第二增强系数对所述待增强像素点进行增强;

45、遍历第二目标图像中所有像素点,完成对所述第二目标图像的图像增强;

46、将增强后的第一目标图像及增强后的第二目标图像进行融合,得到增强后的待识别图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进行采集并进行检测,确定土壤的土质属性信息,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土壤土质的属性信息确定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播种方案,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第一检测结果,生成第一播种策略,包括: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第二检测结果,生成第二播种策略,包括: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第三检测结果,生成第三播种策略,包括: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的土质结构进行识别,得到土质结构识别结果,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待识别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得到增强后的待识别图像,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第二增强系数对所述待增强像素点进行增强,包括:

10.一种应用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土壤进行采集并进行检测,确定土壤的土质属性信息,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土壤土质的属性信息确定输变电工程施工后区域的播种方案,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第一检测结果,生成第一播种策略,包括: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后植被恢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第二检测结果,生成第二播种策略,包括: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杰陈会员朱云盛敏徐涛秦永坚苏蔚许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