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65856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3 12:50
一种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左半轴、滑套、差速器组件、行星排组件、输入轴和右半轴,左半轴穿过滑套与差速器组件左端内连接,右半轴穿过输入轴与差速器组件右端内连接。通过对部件结构的合理设置,采用一体式设计,将减速机构的行星架与差速器壳体高度集成,结构紧凑,差速器与行星减速机构总成外包络尺寸较小,便于结构布置;整体刚度高,耐振动、耐冲击性能好,运行可靠性高;采用强制润滑方式,对行星齿轮及轴承进行强制润滑,并通过在差速器壳体相关部位开设油槽,改善对差速器行星轮隔垫、半轴齿轮隔垫的润滑条件;解决目前重卡驱动桥领域齿轮烧蚀、轴承失效、隔垫异常磨损及生产工艺复杂等痛点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差速器,具体涉及一种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传统重卡驱动桥采用锥齿主减轮与差速器连接方案,改变传动轴动力方向并将动力按需传递给两侧车轮。随着驱动形式的不断丰富,电驱动桥逐渐进入市场。相比传统驱动桥方案,电驱动桥系统具有动力传递路线短、响应速度快、轮端扭矩控制更精准、系统整体效率高及具备制动能量回收功能等优势。

2、在布置形式上,电驱动桥系统里面的电机轴与驱动桥轴线平行或同轴,主减轮取消锥齿结构,采用直齿或斜齿结构,传动效率及可靠性大幅提升。受到平行轴传动速比范围及驱动桥空间布置约束,主减齿轮副速比受到限制。另外,主减齿轮与差速器壳体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工艺较复杂。相同速比条件下,行星排减速方案可以减小减速机构的外包络尺寸,同时可以优化齿轮受力分布,运行平稳、可靠。目前,电驱动桥采用行星排减速方案比较普遍。行星排减速方案一般采用太阳轮输入、行星架输出、外齿圈固定的布置形式,满足大速比需求,并且齿轮受力均匀,运行平稳;行星架与差速器壳体通过螺栓连接,保持同步运动。采用这种布置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3、1.行星轮润滑不良:由于驱动桥结构限制,行星排及差速器采用飞溅润滑方式,行星排及差速器内部齿轮、轴承、隔垫等零件润滑不良,造成齿轮点蚀、轴承失效及隔垫异常磨损等故障;

4、2.加工、装配工艺复杂:为保证行星架与差速器壳体同轴且有效连接,对相关配合面、销孔加工精度及质量要求较高;另外,为保障行星架与差速器壳体可靠连接,行星架与差速器壳体通过螺栓连接,装配过程复杂。

<br/>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解决装配复杂和润滑不良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

3、一种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左半轴、滑套、差速器组件、行星排组件、输入轴和右半轴,左半轴穿过滑套与差速器组件左端内连接,右半轴穿过输入轴与差速器组件右端内连接,

4、差速器组件包括左差速器壳体和右差速器壳体,右差速器壳体包括同轴设置的差速器壳体段和行星架段,左差速器壳体右端与差速器壳体段左端同轴连接且结构相匹配,左差速器壳体与差速器壳体段内部形成空腔,空腔内由左向右依次同轴设有左半轴齿轮、十字轴和右半轴齿轮,左半轴与左半轴齿轮同轴连接、右半轴与右半轴齿轮同轴连接,十字轴的4个端部均与左差速器壳体和右差速器壳体的连接处限位固定,十字轴的4个端部外周分别同轴铰设差速器行星齿轮,左半轴齿轮和右半轴齿轮与每个差速器行星齿轮常啮合且轴线垂直;行星架段外径大于差速器壳体段外径,行星架段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相互间留有距离的行星架环板,行星架环板上周向均匀布设多个与其轴线平行的行星轮轴安装孔;

5、包括依次同轴穿过行星轮轴安装孔并限位固定于两个行星架环板间的多个行星轮轴,两个行星架环板间的各行星轮轴外周同轴套设行星齿轮,相邻两个星齿轮间的两个行星架环板间连设连接段,还包括同轴设在行星架段内腔并与各行星齿轮常啮合的太阳轮,太阳轮与输入轴同轴连接,还包括同轴套设在行星架段外周的大齿圈,大齿圈与各行星齿轮常啮合。

6、优选的,左差速器壳体外周同轴套设第一轴承,输入轴位于行星架段外侧的外周同轴套设第二轴承;任一行星齿轮与行星轮轴间均同轴设有行星轮轴承。

7、优选的,左差速器壳体与左半轴齿轮间同轴设有左半轴齿轮隔垫,右差速器壳体与右半轴齿轮间同轴设有右半轴齿轮隔垫,任一差速器行星齿轮与左差速器壳体和右差速器壳体间与差速器行星齿轮同轴设有差速器行星轮隔垫。

8、优选的,左差速器壳体内壁周向设有多个左差速器壳体行星轮垫片油槽和多个左差速器壳体半轴齿轮垫片油槽,各左差速器壳体行星轮垫片油槽将左差速器壳体的左半轴齿轮隔垫安装面与左差速器壳体的润滑油飞溅区域贯通,各左差速器壳体半轴齿轮垫片油槽将左差速器壳体的差速器半轴齿轮隔垫安装面与左差速器壳体的润滑油飞溅区域贯通。

9、优选的,各左差速器壳体行星轮垫片油槽与各左差速器壳体半轴齿轮垫片油槽分别周向均匀布设在左差速器壳体内壁。

10、优选的,差速器壳体段的差速器壳体段内壁周向设有多个右差速器壳体行星轮垫片油槽和多个右差速器壳体半轴齿轮垫片油槽,各右差速器壳体行星轮垫片油槽将差速器壳体段的差速器行星齿轮隔垫;安装面与差速器壳体段的润滑油飞溅区域贯通,各右差速器壳体半轴齿轮垫片油槽将差速器壳体段的差速器半轴齿轮隔垫安装面与差速器壳体段的润滑油飞溅区域贯通。

11、优选的,每个连接段与相邻行星齿轮的相邻面均设有与其轴线平行的右差速器壳体轴向油孔,两个行星架环板外周周向分别设有第一集油槽和第二集油槽,第一集油槽与所在行星架环板上的每个行星轮轴安装孔间分别连设第一集油槽径向油孔,第二集油槽与所在行星架环板上的每个行星轮轴安装孔间分别连设第二集油槽径向油孔;还包括将任一行星轮轴安装孔与相邻的右差速器壳体轴向油孔连通的斜油孔,行星轮轴安装孔的总数、右差速器壳体轴向油孔的总数以及斜油孔的总数相匹配。

12、优选的,任一行星轮轴内同轴设有行星轮轴轴向油孔,行星轮轴轴向油孔是左端开口的盲孔,任一行星轮轴右端外周周向设有行星轮轴集油槽,行星轮轴集油槽与行星轮轴轴向油孔间连设行星轮轴径向油孔,任一行星轮轴中段侧壁还设有多个将行星轮轴外侧与行星轮轴集油槽连通的行星轮轴承润滑油孔;任一行星轮轴左端的行星轮轴安装孔左端口设有塞片,塞片与行星轮轴左端面形成将斜油孔和第一集油槽径向油孔连通的通道。

13、优选的,差速器壳体段侧壁周向均匀布设将差速器壳体段内腔与外侧连通的过油孔。

14、优选的,各右差速器壳体行星轮垫片油槽和各右差速器壳体半轴齿轮垫片油槽分别周向均匀布设在差速器壳体段内壁。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为:

16、(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通过对部件结构的合理设置,采用一体式设计,将减速机构的行星架与差速器壳体高度集成,结构紧凑,差速器与行星减速机构总成外包络尺寸较小,便于结构布置;整体刚度高,耐振动、耐冲击性能好,避免差速器与行星架在高速运转过程中螺栓松落、散架等风险,运行可靠性高。

17、(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通过对部件结构的合理设置,采用强制润滑方式,对行星齿轮及轴承进行强制润滑,加强对行星排及差速器内部齿轮、轴承的润滑效果,并通过在差速器壳体相关部位开设油槽,改善对差速器行星轮隔垫、半轴齿轮隔垫的润滑条件;解决目前重卡驱动桥领域齿轮烧蚀、轴承失效、隔垫异常磨损及生产工艺复杂等痛点问题。

18、(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通过对部件结构的合理设置,设置过油孔,部分飞溅的油液可通过过油孔进入差速器壳体内部进行润滑,并经过该过油孔流出差速器壳体,形成油路循环。

19、(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通过对部件结构的合理设置,整体轻量化设计,节能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左半轴(1)、滑套(2)、差速器组件(4)、行星排组件(5)、输入轴(6)和右半轴(8),所述左半轴(1)穿过滑套(2)与差速器组件(4)左端内连接,所述右半轴(8)穿过输入轴(6)与差速器组件(4)右端内连接,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差速器壳体(41)外周同轴套设第一轴承(3),输入轴(6)位于行星架段(42b)外侧的外周同轴套设第二轴承(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差速器壳体(41)与左半轴齿轮(44a)间同轴设有左半轴齿轮隔垫(43a),所述右差速器壳体(42)与右半轴齿轮(44b)间同轴设有右半轴齿轮隔垫(43b),所述任一差速器行星齿轮(47)与左差速器壳体(41)和右差速器壳体(42)间与差速器行星齿轮(47)同轴设有差速器行星轮隔垫(48)。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差速器壳体(41)内壁周向设有多个左差速器壳体行星轮垫片油槽(411)和多个左差速器壳体半轴齿轮垫片油槽(412),各左差速器壳体行星轮垫片油槽(411)将左差速器壳体(41)的差速器行星轮隔垫(48)安装面与左差速器壳体(41)的润滑油飞溅区域贯通,各左差速器壳体半轴齿轮垫片油槽(412)将左差速器壳体(41)的左半轴齿轮隔垫(43a)安装面与左差速器壳体(41)的润滑油飞溅区域贯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左差速器壳体行星轮垫片油槽(411)与各左差速器壳体半轴齿轮垫片油槽(412)分别周向均匀布设在左差速器壳体(41)内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段(42a)的内壁周向设有多个右差速器壳体行星轮垫片油槽(421)和多个右差速器壳体半轴齿轮垫片油槽(422),各右差速器壳体行星轮垫片油槽(421)将差速器壳体段(42a)的差速器行星齿轮隔垫(48)安装面与差速器壳体段(42a)的润滑油飞溅区域贯通,各右差速器壳体半轴齿轮垫片油槽(422)将差速器壳体段(42a)的右半轴齿轮隔垫(43b)安装面与差速器壳体段(42a)的润滑油飞溅区域贯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连接段(42b2)与相邻行星齿轮(52)的相邻面均设有与其轴线平行的右差速器壳体轴向油孔(423),所述两个行星架环板(42b1)外周周向分别设有第一集油槽(424)和第二集油槽(426),第一集油槽(424)与所在行星架环板(42b1)上的每个行星轮轴安装孔(42b0)间分别连设第一集油槽径向油孔(425),第二集油槽(426)与所在行星架环板(42b1)上的每个行星轮轴安装孔(42b0)间分别连设第二集油槽径向油孔(427);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任一行星轮轴(54)内同轴设有行星轮轴轴向油孔(543),行星轮轴轴向油孔(543)是左端开口的盲孔,任一行星轮轴(54)右端外周周向设有行星轮轴集油槽(541),行星轮轴集油槽(541)与行星轮轴轴向油孔(543)间连设行星轮轴径向油孔(542),任一行星轮轴(54)中段侧壁还设有多个将行星轮轴(54)外侧与行星轮轴集油槽(541)连通的行星轮轴承润滑油孔(544);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段(42a)侧壁周向均匀布设将差速器壳体段(42a)内腔与外侧连通的过油孔(429)。

10.如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右差速器壳体行星轮垫片油槽(421)和各右差速器壳体半轴齿轮垫片油槽(422)分别周向均匀布设在差速器壳体段(42a)内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左半轴(1)、滑套(2)、差速器组件(4)、行星排组件(5)、输入轴(6)和右半轴(8),所述左半轴(1)穿过滑套(2)与差速器组件(4)左端内连接,所述右半轴(8)穿过输入轴(6)与差速器组件(4)右端内连接,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差速器壳体(41)外周同轴套设第一轴承(3),输入轴(6)位于行星架段(42b)外侧的外周同轴套设第二轴承(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差速器壳体(41)与左半轴齿轮(44a)间同轴设有左半轴齿轮隔垫(43a),所述右差速器壳体(42)与右半轴齿轮(44b)间同轴设有右半轴齿轮隔垫(43b),所述任一差速器行星齿轮(47)与左差速器壳体(41)和右差速器壳体(42)间与差速器行星齿轮(47)同轴设有差速器行星轮隔垫(48)。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差速器壳体(41)内壁周向设有多个左差速器壳体行星轮垫片油槽(411)和多个左差速器壳体半轴齿轮垫片油槽(412),各左差速器壳体行星轮垫片油槽(411)将左差速器壳体(41)的差速器行星轮隔垫(48)安装面与左差速器壳体(41)的润滑油飞溅区域贯通,各左差速器壳体半轴齿轮垫片油槽(412)将左差速器壳体(41)的左半轴齿轮隔垫(43a)安装面与左差速器壳体(41)的润滑油飞溅区域贯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左差速器壳体行星轮垫片油槽(411)与各左差速器壳体半轴齿轮垫片油槽(412)分别周向均匀布设在左差速器壳体(41)内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与行星排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段(42a)的内壁周向设有多个右差速器壳体行星轮垫片油槽(421)和多个右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云宏刘义汪鹏鹏魏复超张海涛梁豪高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