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脂溶性芦丁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昌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脂溶性芦丁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365581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3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脂溶性芦丁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食品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分别称取芦丁、酰基供体和生物催化剂于反应瓶中,加入混合溶剂进行反应;步骤S2、待步骤S1反应结束,过滤掉生物催化剂,收集清液;步骤S3、除去反应溶剂即可得到脂溶性芦丁酯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室温下呈液态的食用植物油为酰基供体,利用脂肪酶为生物催化剂合成脂溶性芦丁酯。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所用生物催化剂成本低、催化效率高,所用酰基供体成本低、安全性高。合成的脂溶性芦丁酯安全性好,无需分离纯化即可直接应用于油脂及富含油脂体系。该技术具有简便、高效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医药,具体涉及一种脂溶性芦丁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氧化是引起油脂及富含油脂体系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添加抗氧化剂可以延缓氧化酸败。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允许用于油脂、富含油脂食品的抗氧化剂不足15种。这些抗氧化剂大多为人工合成,如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等,其安全性正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因此,亟需开发天然、高效、安全的抗氧化剂。

2、芦丁是存在于苦荞、芸香、槐树等植物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芦丁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抗氧化成分。然而,芦丁的脂溶性(油溶性、疏水性)差,限制了其在油脂及相关体系应用。因此,如何提高芦丁脂溶性,进而发挥其抗氧化活性已成为当前问题。

3、cn 101704866a公开了一种芦丁脂肪酸酯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技术以芦丁和脂肪酸为原料,在novozym 435脂肪酶的催化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合成芦丁脂肪酸酯。现有技术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芦丁的脂溶性,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所用novozym 435脂肪酶成本高,不能用于大量生产;二、以高纯度脂肪酸为酰基供体,成本高;三、合成的芦丁酯中含游离脂肪酸,不能直接添加到油脂等体系,需经过一系列分离纯化环节,存在步骤繁琐等缺点。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研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脂溶性芦丁酯及其制备方法,提高芦丁的脂溶性,方便其在油脂及富含油脂食品体系的应用。

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脂溶性芦丁酯在油脂及富含油脂食品体系中的应用。

3、本专利技术中所用生物催化剂成本低、催化效率高,合成的脂溶性芦丁酯安全性高。

4、本专利技术所用修饰剂为可食用植物油,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无需分离纯化即可直接应用,具有简便、高效等优点。

5、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分别称取芦丁、酰基供体和生物催化剂于反应瓶中,加入混合溶剂进行反应;步骤s2、反应结束,过滤掉生物催化剂,收集清液;步骤s3、除去反应溶剂即可得到脂溶性芦丁酯产品;所述酰基供体为室温下呈液态的食用植物油脂,包括但不限于大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橄榄油、山茶油、牡丹籽油、亚麻籽油。本专利技术方法具有简便、高效、成本低优点;制备得到的脂溶性芦丁酯安全性高,无需纯化即可直接应用在油脂及富含油脂食品体系。

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7、一种脂溶性芦丁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步骤s1、分别称取芦丁、酰基供体和生物催化剂于反应瓶中,加入混合溶剂进行反应;

9、步骤s2、待步骤s1反应结束,过滤掉生物催化剂,收集清液;

10、步骤s3、除去反应溶剂即可得到脂溶性芦丁酯产品。

11、所述步骤s1中,酰基供体为室温下呈液态的食用植物油脂,包括但不限于大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橄榄油、山茶油、牡丹籽油或亚麻籽油。食用植物油脂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其含量占植物油中99%以上。芦丁与甘油三酯通过酯交换反应生成芦丁酯和甘油二酯,具体生成的芦丁酯和甘油二酯(1,2-甘油二酯,或1,3-甘油二酯)取决于植物油(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的类型及分布。甘油二酯是我国允许使用的新食品原料,因此反应结束后不需经任何分离纯化环节即可得到脂溶性芦丁酯,且该产品可以直接应用于油脂及富含油脂食品体系。

12、上述方案中,所述生物催化剂为脂肪酶lipozyme rm im、candida rugosa、lipozyme tl im或candida sp.99-125。

13、上述方案中,所述生物混合溶剂为异辛烷/叔丁醇、正己烷/叔丁醇、石油醚/叔丁醇、异辛烷/叔戊醇、正己烷/叔戊醇、石油醚/叔戊醇、异辛烷/丙酮、正己烷/丙酮或石油醚/丙酮。

14、上述方案中,所述芦丁浓度为10mmol/l~120mmol/l。

15、上述方案中,所述酰基供体浓度为20mmol/l~240mmol/l。

16、上述方案中,所述脂肪酶添加量为5g/l~100g/l。

17、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1的反应温度为35℃~80℃,反应时间为12h~144h。

18、一种根据所述脂溶性芦丁酯的制备方法得到的脂溶性芦丁酯。

19、一种根据所述脂溶性芦丁酯的应用,所述脂溶性芦丁酯在油脂及富含油脂食品中的应用。

20、上述方案中,无需任何分离环节,即得到可直接使用的脂溶性芦丁酯产品。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2、1、本专利技术方法简便、高效;所使用的生物催化剂成本低、催化效率高;所使用的修饰剂可食用植物油来源广泛、成本低。

23、2、本专利技术方法所得脂溶性芦丁酯安全性高、无需分离即可直接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脂溶性芦丁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脂溶性芦丁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催化剂为脂肪酶Lipozyme RM IM、Candida rugosa、Lipozyme TL IM或Candida sp.99-1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脂溶性芦丁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混合溶剂为异辛烷/叔丁醇、正己烷/叔丁醇、石油醚/叔丁醇、异辛烷/叔戊醇、正己烷/叔戊醇、石油醚/叔戊醇、异辛烷/丙酮、正己烷/丙酮或石油醚/丙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脂溶性芦丁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芦丁浓度为10mmol/L~120mmol/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脂溶性芦丁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酰基供体浓度为20mmol/L~240mmol/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脂溶性芦丁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酶添加量为5g/L~100g/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脂溶性芦丁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的反应温度为35oC~80oC,反应时间为12h~144h。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脂溶性芦丁酯的制备方法得到的脂溶性芦丁酯。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脂溶性芦丁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脂溶性芦丁酯在油脂及富含油脂食品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脂溶性芦丁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脂溶性芦丁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催化剂为脂肪酶lipozyme rm im、candida rugosa、lipozyme tl im或candida sp.99-1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脂溶性芦丁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混合溶剂为异辛烷/叔丁醇、正己烷/叔丁醇、石油醚/叔丁醇、异辛烷/叔戊醇、正己烷/叔戊醇、石油醚/叔戊醇、异辛烷/丙酮、正己烷/丙酮或石油醚/丙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脂溶性芦丁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芦丁浓度为10mmol/l~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洁刘懿航杨浩楠何文森赵丽颖巩发永
申请(专利权)人:西昌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