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病毒灭毒的双气缸空气加热装置及空气灭毒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病毒灭毒的双气缸空气加热装置及空气灭毒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6549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3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病毒灭毒的双气缸空气加热装置,包括空气加热的加热设备、并排设置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进气管道、排气管道、对加热过的空气降温至室温的冷却设备;第一气缸左端面设有一组进气孔和排气孔,右端面设有一组进气孔和排气孔;第二气缸的左端面设有一组进气孔和排气孔,右端面设有一组进气孔和排气孔;左端面的进气孔和右端面的进气孔相互连通,左端面的排气孔和右端面的排气孔互相连通;加热设备通过进气管道分别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左端面的进气孔连接,冷却设备通过排气管道分别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右端面的排气孔连接;各个进气孔和排气孔设置阀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内部设有活塞,活塞沿着轴向往复移动控制气体流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病毒灭毒的双气缸空气加热装置及空气灭毒方法


技术介绍

1、

2、就当前条件来说,对空气进行消毒灭菌的方式主要分为物理方式和化学方式。物理方式主要包括空气过滤、等离子体消毒、静电吸附、紫外灯光照射、加热消毒等。化学方式主要包括含氯消毒剂、氧化消毒剂、碘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杂环类气体消毒剂、酚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季胺类消毒剂等。针对有人存在的场合来说,对空气进行消毒灭菌的同时应保证安全无害,就目前来说,仍未发现较为高效的方式来完成。

3、针对新冠病毒来说,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所述,官方提到56℃、30分钟能够有效消灭病毒。

4、现有通过加热消灭病毒的方式主要面临病毒热灭活所需时间较长,进而带来加热管道过长、消毒灭菌装置体积过大、消毒灭菌装置能耗过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造成新冠病毒热灭活方案难以在实际环境当中进行相关应用。

5、因此,研发一种能够针对空气中的新冠病毒进行连续、高效热灭活的装置显得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用于病毒灭毒的双气缸空气加热装置及空气灭毒方法,能够连续高效地针对各类人员密集场合安全无害地进行空气的消毒灭菌。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病毒灭毒的双气缸空气加热装置,包括用于空气加热的加热设备、并排设置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进气管道、排气管道、对加热过的空气降温至室温的冷却设备;

3、所述第一气缸左端面设有一组进气孔和排气孔,右端面设有一组进气孔和排气孔;所述第二气缸的左端面设有一组进气孔和排气孔,右端面设有一组进气孔和排气孔;左端面的进气孔和右端面的进气孔相互连通,左端面的排气孔和右端面的排气孔互相连通;

4、所述加热设备通过进气管道分别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左端面的进气孔连接,所述冷却设备通过排气管道分别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右端面的排气孔连接;

5、第一气缸左端面和右端面的进气孔分别设置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第一气缸左端面和右端面的的排气孔分别设置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

6、第二气缸左端面和右端面的进气孔分别设置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第二气缸前端和右端面的排气孔分别设置第七阀门和第八阀门;

7、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内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沿着轴向往复移动控制气体流向。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容器为0.1-0.15m3。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内部还包括丝杆,所述丝杆沿着气缸的轴向贯穿设置并由驱动装置驱动。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垂直于所述丝杆固定,驱动装置驱动丝杆旋转带动活塞往复运动。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设备内部包括蛇形空气加热管道。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进气管道外层包覆导热系数≤0.05w/m·℃保温材料。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缸壁采用双层设计,两层之间抽真空。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缸壁的内胆内壁渡金属用于减少热辐射。

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为四冲程气缸,八个阀门为静音电磁阀。

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双气缸空气加热装置的空气灭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7、步骤1:打开加热设备对空气进行加热,打开第一气缸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关闭其余阀门,第一气缸内的活塞沿着轴向向右移动至最右端,加热后的空气通过左端面进气口进入第一气缸并在第一气缸内进行消毒灭菌;

18、步骤2:打开第二气缸的第五阀门和第八阀门,关闭其余阀门,第二气缸的活塞沿着轴向向右移动至最右端,加热后的空气通过左端面的进气口进入第二气缸并在第二气缸内进行消毒灭菌;

19、步骤3:打开第一气缸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关闭其余阀门,活塞自步骤1的右端沿着轴向向左移动,加热的空气从右端面的进气孔进入第一气缸进行消毒灭菌,同时步骤1中已经消毒灭菌的空气经第一气缸左端面的排气孔排出至冷却设备,空气经过冷却后排出至大气中;

20、步骤4:打开第二气缸的第六阀门和第七阀门,关闭其余阀门,第二气缸的活塞沿着轴向向左移动,加热的空气从右端面的进气孔进入第二气缸进行消毒灭菌,同时步骤2中已经消毒灭菌的空气经第二气缸左端面的排气孔排出至冷却设备,空气经过冷却后排出至大气中;

21、步骤5:循环步骤1-步骤4。

2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3、本专利技术通过双气缸设计,配合进(排)气阀以及活塞的协同作用,能够实现对空气的连续加热保温灭毒工作,极大地提升了空气加热保温灭毒效率;同样地,通过双气缸的保温作用,大大地减少了气体加热装置的体积,使得该空气消毒灭菌装置的应用场景变得广泛且灵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病毒灭毒的双气缸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空气加热的加热设备、并排设置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进气管道、排气管道、对加热过的空气降温至室温的冷却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病毒灭毒的双气缸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容器为0.1-0.15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病毒灭毒的双气缸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内部还包括丝杆,所述丝杆沿着气缸的轴向贯穿设置并由驱动装置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病毒灭毒的双气缸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垂直于所述丝杆固定,驱动装置驱动丝杆旋转带动活塞往复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病毒灭毒的双气缸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设备内部包括蛇形空气加热管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病毒灭毒的双气缸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管道外层包覆导热系数≤0.05W/m·℃保温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病毒灭毒的双气缸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缸壁采用双层设计,两层之间抽真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病毒灭毒的双气缸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病毒灭毒的双气缸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为四冲程气缸,八个阀门为静音电磁阀。

10.一种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气缸空气加热装置的空气灭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病毒灭毒的双气缸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空气加热的加热设备、并排设置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进气管道、排气管道、对加热过的空气降温至室温的冷却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病毒灭毒的双气缸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容器为0.1-0.15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病毒灭毒的双气缸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内部还包括丝杆,所述丝杆沿着气缸的轴向贯穿设置并由驱动装置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病毒灭毒的双气缸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垂直于所述丝杆固定,驱动装置驱动丝杆旋转带动活塞往复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病毒灭毒的双气缸空气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伟淞崔家荣黄宏斌徐文俊胡展鹏朱毅王超凡周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