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活塞球坑的加工方法,它采用夹具夹紧活塞胚体,铣刀对活塞胚体两内侧壁进行加工的方法,加工时先利用大径铣刀在活塞两内侧壁切削出两个大球坑,再利用小径铣刀在前述两个大球坑中进一步切削出两个同轴的小球坑,其特征是采用双主轴结构分别安装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使两铣刀中心与活塞球坑轴心在同一平面上,利用铣刀与夹具的相对移动使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先后对活塞胚体进行切削。加工时可保持主轴和铣刀位置不变而移动夹具,也可保持夹具位置不变而移动主轴和铣刀,从而使大径铣刀与小径铣刀先后对活塞胚体进行加工。本方法可进行自动化生产,无需人工换刀人工校准,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方法,尤其是一种。
技术介绍
活塞球坑的同轴度、位置度是活塞机械加工的重要指标,由于活塞加工的精度要 求很高,同轴度、位置度控制得不理想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因此成为次品、废品。现在 的活塞球坑加工主要采用夹具夹紧活塞胚体,铣刀对活塞胚体两内侧壁进行加工的方法, 加工时先利用大径铣刀在活塞两内侧壁切削出两个大球坑,然后重新更换小径铣刀,再利 用小径铣刀在前述两个大球坑中进一步切削出两个同轴的小球坑,而在换刀过程中容易使 得铣刀中心的位置发生变化,应当说经过重新安装、重新夹紧的铣刀其中心的位置必定发 生变化,从而使得两次加工的球坑轴心不一致,影响活塞球坑的同轴度,因此只能在换刀过 程中尽量保持铣刀中心的位置,使其与换刀前偏差较小,以提高活塞质量,这样的方式费时 费力,且加工质量必然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保证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中心位置相同、避免换刀产生偏差、提高加工质量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它采用夹具夹紧活塞胚体,铣刀对活塞胚体两内侧壁进行加工的方法,加工时先利用大径铣刀在活塞两内侧壁切削出两个大球坑,再利用小径铣刀在前述两个大球坑中进一步切削出两个同轴的小球坑,其特征是采用双主轴结构分别安装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使两铣刀中心与活塞球坑轴心在同一平面上,利用铣刀与夹具的相对移动使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先后对活塞胚体进行切削。加工时可保持主轴和铣刀位置不变而移动夹具,也可保持夹具位置不变而移动主轴和铣刀,从而使大径铣刀与小径铣刀先后对活塞胚体进行加工。 可采用横向加工的方式,其方法是采用轴心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双主轴结构分别安装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使两铣刀中心的纵向坐标相同,加工时保持铣刀的纵向坐标不变,而与夹具产生横向相对移动,使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先后对活塞胚体进行切削。 可采用纵向加工的方式,其方法是采用轴心在同一竖直平面上的双主轴结构分别安装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使两铣刀中心的横向坐标相同,加工时保持铣刀的横向坐标不变,而与夹具产生纵向相对移动,使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先后对活塞胚体进行切削。 还可采用斜向加工的方式,只要保证两铣刀中心与活塞球坑轴心在同一平面上,这个平面可以在空间上呈360度的变化,从而可以根据生产空间选取择加工方式。 上述的纵向坐标指的是水平面在纵向上的高度,横向坐标指的是竖直平面在横向上的距离。 所述大径铣刀与夹具间的距离可小于小径铣刀与夹具 的距离。方便先进行大径 铣刀,再进行小径铣刀加工。 本专利技术所得到的,利用双主轴结构在加工时保证两铣刀中心与活塞球坑轴心在同一平面上,使两次加工的活塞具有相同的轴心,从而提高产品的同轴 度、位置度,提高产品质量,另外采用本方法可进行自动化生产,无需人工换刀人工较准,提 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 图1是所加工的活塞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用于横向加工的双主轴结构; 图3是实施例2用于纵向加工的双主轴结构。 图中活塞胚体1、大球坑2、小球坑3、主轴4、大径铣刀5、小径铣刀6。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它采用夹具夹紧活塞胚 体l,铣刀对活塞胚体1两内侧壁进行加工的方法,加工时先利用大径铣刀在活塞两内侧壁 切削出两个大球坑2,再利用小径铣刀在前述两个大球坑2中进一步切削出两个同轴的小 球坑3,其特征是采用双主轴结构分别安装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使两铣刀中心与活塞球坑 轴心在同一平面上,利用铣刀与夹具的相对移动使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先后对活塞胚体l 进行切削。其中该方法为横向加工的方式,采用轴心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双主轴结构分别安 装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使两铣刀中心的纵向坐标相同,加工时保持铣刀的纵向坐标不变, 而与夹具产生横向相对移动,使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先后对活塞胚体1进行切削。横向相 对移动是加工时可保持主轴和铣刀位置不变而横向移动夹具。另外所述大径铣刀与夹具间 的距离小于小径铣刀与夹具间的距离。方便先进行大径铣刀,再进行小径铣刀加工。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采用纵 向加工的方式,其方法是采用轴心在同一竖直平面上的双主轴结构分别安装大径铣刀和小 径铣刀,使两铣刀中心的横向坐标相同,加工时保持铣刀的横向坐标不变,而与夹具产生纵 向相对移动,使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先后对活塞胚体1进行切削。权利要求一种,它采用夹具夹紧活塞胚体,铣刀对活塞胚体两内侧壁进行加工的方法,加工时先利用大径铣刀在活塞两内侧壁切削出两个大球坑,再利用小径铣刀在前述两个大球坑中进一步切削出两个同轴的小球坑,其特征是采用双主轴结构分别安装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使两铣刀中心与活塞球坑轴心在同一平面上,利用铣刀与夹具的相对移动使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先后对活塞胚体进行切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采用轴心在同一水平面上的 双主轴结构分别安装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使两铣刀中心的纵向坐标相同,加工时保持铣 刀的纵向坐标不变,而与夹具产生横向相对移动,使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先后对活塞胚体 进行切削。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采用轴心在同一竖直平面上 的双主轴结构分别安装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使两铣刀中心的横向坐标相同,加工时保持 铣刀的横向坐标不变,而与夹具产生纵向相对移动,使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先后对活塞胚 体进行切削。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大径铣刀与夹 具间的距离小于小径铣刀与夹具间的距离。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它采用夹具夹紧活塞胚体,铣刀对活塞胚体两内侧壁进行加工的方法,加工时先利用大径铣刀在活塞两内侧壁切削出两个大球坑,再利用小径铣刀在前述两个大球坑中进一步切削出两个同轴的小球坑,其特征是采用双主轴结构分别安装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使两铣刀中心与活塞球坑轴心在同一平面上,利用铣刀与夹具的相对移动使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先后对活塞胚体进行切削。加工时可保持主轴和铣刀位置不变而移动夹具,也可保持夹具位置不变而移动主轴和铣刀,从而使大径铣刀与小径铣刀先后对活塞胚体进行加工。本方法可进行自动化生产,无需人工换刀人工校准,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文档编号B23C3/00GK101693307SQ20091030870公开日2010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3日专利技术者张友明, 杨敏, 董建林, 陆富荣 申请人:桐乡市易锋机械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塞球坑的加工方法,它采用夹具夹紧活塞胚体,铣刀对活塞胚体两内侧壁进行加工的方法,加工时先利用大径铣刀在活塞两内侧壁切削出两个大球坑,再利用小径铣刀在前述两个大球坑中进一步切削出两个同轴的小球坑,其特征是采用双主轴结构分别安装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使两铣刀中心与活塞球坑轴心在同一平面上,利用铣刀与夹具的相对移动使大径铣刀和小径铣刀先后对活塞胚体进行切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富荣,董建林,张友明,杨敏,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易锋机械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