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排及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4539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3 12:41
本技术涉及燃气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排及燃烧器。火排内部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有互不连通的燃气通道和空气通道,且相邻的两个燃气通道之间具有一个空气通道;火排的顶端对应每个燃气通道均设置有相连通的火孔,火排的顶端对应每个空气通道均设置有相连通的出气孔,多个火孔与出气孔沿所述宽度方向交错设置。燃烧器包括上述的火排,火孔处的燃气与出气孔流出的空气交叉混合,提高了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效果。相邻的火排之间形成供应空气的补充通道,进一步强化了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效果,减少负荷过于集中,避免局部燃烧高温区的出现,减少了燃气的燃烧时间,提高了燃烧效率和燃烧的稳定性,同时避免出现回火导致爆燃或爆轰的燃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气热水器,尤其涉及一种火排及燃烧器


技术介绍

1、目前,所使用的某些燃气具有点火能小,极易着火;燃烧速度高,燃烧区域集中,火焰短小;预混燃烧火焰传播速度非常高,低负荷运行时回火问题突出;火焰对炉管的能量辐射率低,导致燃烧器出口处热量局部聚集,烟气温度非常高,造成炉内温度分布不均等燃烧特性。因此,上述燃气通常采用后预混的燃烧方式在燃烧器中燃烧,以解决回火问题,但仍旧存在燃气与空气无法及时混合均匀,混合效果较差,从而导致燃烧效率低及燃烧不稳定等燃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要提供一种火排,其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燃气采用后预混方式的混合效果较差,导致燃烧效率低及燃烧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要提供一种燃烧器,其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燃气采用后预混方式的混合效果较差,导致燃烧效率低及燃烧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3、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4、火排,所述火排内部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有互不连通的燃气通道和空气通道,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燃气通道之间具有一个所述空气通道;所述火排的顶端对应每个所述燃气通道均设置有相连通的火孔,所述火排的顶端对应每个所述空气通道均设置有相连通的出气孔,多个所述火孔与所述出气孔沿所述宽度方向交错设置。

5、本技术所述的火排,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6、本火排适用于点火能小,极易着火、燃烧速度快的燃气,由于燃气通道与空气通道互不连通,燃气从火孔流出与空气进行后预混,从而避免回火。且相邻的两个燃气通道之间具有一个空气通道,且火排的顶端沿宽度方向交错设置有火孔和出气孔,空气通道内的空气通过出气孔流出,使得火孔喷出的燃气与出气孔流出的空气交叉混合,提高了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效果。在燃烧器内,相邻的火排之间形成供应空气的补充通道,进一步强化了火孔喷出的燃气与出气孔流出的空气的混合效果,减少负荷过于集中,避免局部燃烧高温区的出现,减少了燃气的燃烧时间,提高了燃烧效率和燃烧的稳定性,同时避免出现回火导致爆燃或爆轰的燃烧问题。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出气孔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扰流片。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扰流片沿长度方向的表面为非平整面。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扰流片包括沿长度方向交错设置的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相邻的所述第一扰流板与所述第二扰流板呈夹角相连。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扰流片的长度方向,所述扰流片的一侧间隔凹陷有多个第一扰流槽,所述扰流片的另一侧间隔凹陷有多个第二扰流槽,多个所述第一扰流槽与所述第二扰流槽沿所述扰流片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扰流槽的槽底倾斜设置形成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扰流槽的槽底倾斜设置形成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呈夹角设置。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一致。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第一扰流槽与所述第二扰流槽之间还设置有平整部,所述平整部竖直设置。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火排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的底部具有引射口,且所述内壳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引射口连通的燃气通道;所述外壳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燃气通道;

15、所述外壳套装于所述内壳上,所述内壳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外壳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侧壁围成两个所述空气通道。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伸入所述燃气通道内的第一阻流凸包。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均向外凸设有伸入所述空气通道内的第一凸包,所述第一凸包设置有第一通孔;

18、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套装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并形成所述燃气通道,所述第二壳体向外凸设有伸入所述空气通道内的第二凸包,所述第二凸包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凸包与所述第二凸包一一对应抵接,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连通。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设置有伸入对应的所述燃气通道内的第二阻流凸包;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第二阻流凸包位于所述第二凸包的下游。

20、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21、燃烧器,包括主壳体和多个上述的火排,多个所述火排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主壳体内。

22、本技术所述的燃烧器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23、本火排适用于点火能小,极易着火、燃烧速度快的燃气,由于燃气通道与空气通道互不连通,燃气从火孔流出与空气进行后预混,从而避免回火。且空气通道内的空气通过出气孔流出,使得火孔喷出的燃气与出气孔流出的空气交叉混合,提高了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效果。在燃烧器内,相邻的火排之间形成供应空气的补充通道,进一步强化了火孔喷出的燃气与出气孔流出的空气的混合效果,减少负荷过于集中,避免局部燃烧高温区的出现,减少了燃气的燃烧时间,提高了燃烧效率和燃烧的稳定性,同时避免出现回火导致爆燃或爆轰的燃烧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火排内部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有互不连通的燃气通道(10)和空气通道(20),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燃气通道(10)之间具有一个所述空气通道(20);所述火排的顶端对应每个所述燃气通道(10)均设置有相连通的火孔(30),所述火排的顶端对应每个所述空气通道(20)均设置有相连通的出气孔(40),多个所述火孔(30)与所述出气孔(40)沿所述宽度方向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出气孔(40)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扰流片(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3)沿长度方向的表面为非平整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3)包括沿长度方向交错设置的第一扰流板(31)和第二扰流板(32),相邻的所述第一扰流板(31)与所述第二扰流板(32)呈夹角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扰流片(3)的长度方向,所述扰流片(3)的一侧间隔凹陷有多个第一扰流槽(34),所述扰流片(3)的另一侧间隔凹陷有多个第二扰流槽(35),多个所述第一扰流槽(34)与所述第二扰流槽(35)沿所述扰流片(3)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槽(34)的槽底倾斜设置形成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扰流槽(35)的槽底倾斜设置形成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呈夹角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扰流槽(34)与所述第二扰流槽(35)之间还设置有平整部(36),所述平整部(36)竖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火排包括内壳(1)和外壳(2),所述内壳(1)的底部具有引射口(11),且所述内壳(1)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引射口(11)连通的燃气通道(10);所述外壳(2)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燃气通道(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1)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伸入所述燃气通道(10)内的第一阻流凸包(1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1)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均向外凸设有伸入所述空气通道(20)内的第一凸包(15),所述第一凸包(15)设置有第一通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1)的内侧壁设置有伸入对应的所述燃气通道(10)内的第二阻流凸包(2111);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第二阻流凸包(2111)位于所述第二凸包(2211)的下游。

13.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和多个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火排,多个所述火排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主壳体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火排内部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有互不连通的燃气通道(10)和空气通道(20),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燃气通道(10)之间具有一个所述空气通道(20);所述火排的顶端对应每个所述燃气通道(10)均设置有相连通的火孔(30),所述火排的顶端对应每个所述空气通道(20)均设置有相连通的出气孔(40),多个所述火孔(30)与所述出气孔(40)沿所述宽度方向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出气孔(40)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扰流片(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3)沿长度方向的表面为非平整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3)包括沿长度方向交错设置的第一扰流板(31)和第二扰流板(32),相邻的所述第一扰流板(31)与所述第二扰流板(32)呈夹角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扰流片(3)的长度方向,所述扰流片(3)的一侧间隔凹陷有多个第一扰流槽(34),所述扰流片(3)的另一侧间隔凹陷有多个第二扰流槽(35),多个所述第一扰流槽(34)与所述第二扰流槽(35)沿所述扰流片(3)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槽(34)的槽底倾斜设置形成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扰流槽(35)的槽底倾斜设置形成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呈夹角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浩伦张锦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