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逆作法施工,尤其涉及一种逆作法侧壁模板。
技术介绍
1、在现代建筑施工中,逆作法施工是一种从地面开始向下逐层开挖并同时进行结构施工的方法,其特点在于能够有效利用地下空间,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逆作法施工过程中,侧壁模板的安装与固定至关重要。现有逆作法施工时往往在模板底部设置三角支撑结构(如专利cn112709217b),通过钢管或型钢等材料焊接成的三角形框架,将模板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这种支撑方式在初期阶段,当开挖深度较浅、模板所受荷载较小时,尚能满足稳定性要求。
2、然而,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地面条件的不确定性,如土质松软、地下水位高等因素,可能导致三角支撑结构发生下沉或倾斜,进而导致模板的整体稳定性不足,容易出现晃动或偏移等问题,影响混凝土浇筑的精度和质量,更甚可能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构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作法侧壁模板,以解决现有的侧壁模板仅依赖底部的三角支撑结构进行固定,可能存在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逆作法侧壁模板,包括:模板本体和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安装在所述模板本体底部,且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用于将所述模板本体倾斜支撑在地面上;所述模板本体能够与岩壁形成腔体,所述腔体用于填充浇筑料;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安装在所述模板本体顶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用于与位于所述模板本体上一层的已凝固的所述浇筑料相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模板本
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通过上下两组支撑组件实现了对模板本体的全方位稳固支撑,以解决现有的侧壁模板仅依赖底部的三角支撑结构进行固定,可能存在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不仅在模板本体底部设置了第一支撑组件进行倾斜支撑,确保模板能够稳固地立于地面上,还在模板本体顶部增设了第二支撑组件,逆作法逐层浇筑的过程中,正在施工一层的模板本体通过顶部的第二支撑组件能够与上一层已凝固的浇筑料相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了模板本体顶部的牢固固定。
5、通过上下两组支撑组件的协同作用,本逆作法侧壁模板即使在浇筑过程中遇到较大的压力或振动,模板也能够保持其原有位置和形状,有效避免了模板变形或移位等问题,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确保了浇筑料能够均匀、准确地填充到腔体中,为后续的工程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模板本体上,另一端支撑在所述地面上,以使所述模板本体保持倾斜;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下方,且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模板本体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地面上。
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组合设计,为模板本体提供了双重支撑。第一支撑杆以其一端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模板本体上,另一端支撑在地面上,使模板本体能够保持所需的倾斜角度。第二支撑杆则位于第一支撑杆下方,同样以一端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模板本体上,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进一步增强了模板本体的稳定性和支撑力。这种双支撑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散模板本体在浇筑过程中受到的压力,防止模板因受力不均而发生变形或位移,从而确保浇筑料的均匀填充和结构的准确性。
8、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可转动的安装方式,使得第一支撑组件在作业时能够快速、方便地打开至所需的角度,以适应不同倾斜角度的模板本体需求。同时,在完成作业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可收起,使得模板本体在不需要支撑时能够变得更加紧凑和轻便,便于进行推放和运输操作,方便了模板的存储和管理。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模板本体上,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模板本体上。
10、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第一转轴的设计,第一支撑杆可以围绕转轴进行旋转,这使得整个第一支撑组件在模板本体上的位置可以灵活调整,增加了模板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安装需求。在不需要使用第一支撑组件进行支撑时,可以通过旋转第一支撑杆将其折叠或移动到不占用过多空间的位置,有助于优化空间利用,特别是在空间有限的场景中。
11、进一步的,所述模板本体上形成有支撑加劲肋,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撑加劲肋上。
12、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支撑加劲肋作为模板本体的加固部分,能够显著提高模板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将第一转轴安装在支撑加劲肋上,可以确保第一支撑组件在转动和调整时,模板本体能够保持稳定,不会出现晃动或变形的情况。通过将第一转轴安装在支撑加劲肋上,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模板本体的结构强度,使得第一支撑组件能够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支撑。这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因支撑不稳而导致的施工延误和安全问题。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模板本体上,且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下方;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模板本体上。
1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在第一转轴下方增设第二转轴,并连接第二支撑杆,形成了一个更加稳定的支撑结构。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模板本体在垂直方向上的支撑力,还提高了其在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确保了模板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倾斜或偏移。第二转轴的引入,使得第二支撑杆同样可以围绕转轴进行旋转,增加了第一支撑组件的灵活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高度和角度的支撑需求。在调整模板位置或进行施工时,操作人员可以更加便捷地调整支撑杆的角度和位置。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杆另一端形成有地锚孔,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还包括锚钉,所述锚钉能够穿过所述地锚孔,以将所述第二支撑杆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
16、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将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锚钉固定在地面上,形成了一个更加稳固的支撑结构。这种设计显著增强了模板本体及其上方结构的稳定性,特别是在承受较大荷载或风力等外部作用力时,能够有效防止模板的倾覆或偏移。稳定的支撑结构是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将第二支撑杆固定在地面上,可以确保施工人员在模板上进行作业时,不会因为模板的晃动或倾斜而面临安全风险。同时,这也有助于减少因支撑不稳而导致的施工事故。
17、进一步的,所述模板本体顶部形成有拉杆孔,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为拉杆,所述拉杆能够穿过所述拉杆孔,以将所述模板本体顶部固定在已凝固的所述浇筑料上;所述浇筑料包括混凝土和竖筋,所述竖筋竖直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内,且所述竖筋一端能够穿出所述混凝土向下延伸;所述拉杆能够穿过所述拉杆孔与所述竖筋一端相固定连接,以将所述模板本体顶部与所述浇筑料相固定连接。
18、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拉杆与竖筋的固定连接,模板本体与浇筑料之间的连接强度得到了显著提升,确保了模板在浇筑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移或变形,从而保证了浇筑料的形状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逆作法侧壁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作法侧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包括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模板本体(1)上,另一端支撑在所述地面(3)上,以使所述模板本体(1)保持倾斜;所述第二支撑杆(2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下方,且所述第二支撑杆(22)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模板本体(1)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地面(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逆作法侧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还包括第一转轴(23),所述第一转轴(23)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模板本体(1)上,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23)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模板本体(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逆作法侧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1)上形成有支撑加劲肋(11),所述第一转轴(23)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撑加劲肋(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逆作法侧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逆作法侧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2)另一端形成有地锚孔(221),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还包括锚钉(25),所述锚钉(25)能够穿过所述地锚孔(221),以将所述第二支撑杆(22)另一端固定在地面(3)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作法侧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1)顶部形成有拉杆孔(12),所述第二支撑组件(6)为拉杆,所述拉杆能够穿过所述拉杆孔(12),以将所述模板本体(1)顶部固定在已凝固的所述浇筑料(5)上;所述浇筑料(5)包括混凝土(51)和竖筋(52),所述竖筋(52)竖直设置在所述混凝土(51)内,且所述竖筋(52)一端能够穿出所述混凝土(51)向下延伸;所述拉杆能够穿过所述拉杆孔(12)与所述竖筋(52)一端相固定连接,以将所述模板本体(1)顶部与所述浇筑料(5)相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逆作法侧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1)顶部还形成有拉杆孔加劲肋(13),所述拉杆孔加劲肋(13)位于所述拉杆孔(12)侧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作法侧壁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浇筑导向板(7),所述浇筑导向板(7)倾斜安装在所述模板本体(1)顶端;所述模板本体(1)顶端形成有滑槽(14),且所述滑槽(14)沿所述模板本体(1)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滑槽(14)与所述浇筑导向板(7)相适配,所述浇筑导向板(7)安装在所述滑槽(14)上,且能够在所述滑槽(14)上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作法侧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1)上还形成有第一加劲肋(15)和第二加劲肋(16),所述第一加劲肋(15)和所述第二加劲肋(16)相交设置,且所述第一加劲肋(15)沿所述模板本体(1)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加劲肋(16)沿所述模板本体(1)高度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作法侧壁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作法侧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包括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模板本体(1)上,另一端支撑在所述地面(3)上,以使所述模板本体(1)保持倾斜;所述第二支撑杆(2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下方,且所述第二支撑杆(22)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模板本体(1)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地面(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逆作法侧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还包括第一转轴(23),所述第一转轴(23)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模板本体(1)上,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23)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模板本体(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逆作法侧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1)上形成有支撑加劲肋(11),所述第一转轴(23)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撑加劲肋(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逆作法侧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还包括第二转轴(24),所述第二转轴(24)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模板本体(1)上,且所述第二转轴(24)位于所述第一转轴(23)下方;所述第二支撑杆(22)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24)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支撑杆(22)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模板本体(1)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逆作法侧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2)另一端形成有地锚孔(221),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还包括锚钉(25),所述锚钉(25)能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伟根,陈健平,梁晓,朱畅,罗昌鼎,阮清宇,林学辉,慕容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筑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