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MEMS微镜的光学扫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基于MEMS微镜的光学扫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64095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3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扫描技术领域,尤其是提供了一种基于MEMS微镜的光学扫描装置,包括内壳,所述内壳内设有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开设有组装槽,所述组装槽的两端贯通所述基座的两端,所述组装槽内固定有透镜组件,所述槽口内铰接有第一MEMS微镜,所述第一MEMS微镜位于所述镜头的下方,所述第二MEMS微镜伸展在所述第一MEMS微镜的前侧,所述第二MEMS微镜的前侧底部连接有控制线,所述控制线由所述基座的前端向后贯穿至所述基座的后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化了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扫描,特别涉及一种基于mems微镜的光学扫描装置。


技术介绍

1、扫描微镜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相结合,进行内窥镜成像系统开发是专利申请单位的主要开发项目。为了使这类内窥镜的局限性问题得到解决,减少成本、降低探头结构复杂程度和缩小探头直径,实现前向扫描和侧向扫描或侧前向扫描可切换的mems光学探头,申请号为201410067366.0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可切换工作模式的mems光学扫描探头,包括外壳及组装在其内的主体基座;所述主体基座上侧的凹槽内设置有透镜组件,其斜面的凹槽内设置有第一mems微镜;所述主体基座下侧的凹槽内设有第二mems微镜;光束通过光纤经由透镜组件射入到第一mems微镜上,再通过第一mems微镜反射到第二mems微镜上;外部电路通过控制所述第二mems微镜上的电压通断。

2、上述专利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为使第二mems微镜相对于第一mems微镜摆动,需要向双金属驱动臂通入电流,用电流使双金属驱动臂发热并发生弯曲,带动第二mems微镜摆动,这种控制方式一是难以保证第二mems微镜准确的展平或偏转,二是仅能控制第二mems微镜调节角度,不能控制第一mems微镜调节角度,扫描病区时不能将光线更好的照射到侧部病区上,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2、一种基于mems微镜的光学扫描装置,包括内壳,所述内壳内设有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开设有组装槽,所述组装槽的两端贯通所述基座的两端,所述组装槽内固定有透镜组件,所述透镜组件的前端安装有镜头,所述基座的前端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位于所述镜头的下方,所述槽口内铰接有第一mems微镜,所述第一mems微镜位于所述镜头的下方,所述基座的前端连接有金属韧带,并通过所述金属韧带在所述基座的前端连接有第二mems微镜,所述第二mems微镜伸展在所述第一mems微镜的前侧,所述第二mems微镜的前侧底部连接有控制线,所述控制线由所述基座的前端向后贯穿至所述基座的后侧,由所述基座的后侧操纵所述控制线能够控制所述第二mems微镜相对于所述第一mems微镜上下偏转;

3、所述内壳的外层套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前侧设有第二镜窗;所述第二mems微镜相对于所述第一mems微镜上下偏转时,使得所述第二mems微镜还对于所述第二镜窗的后侧变换角度;

4、所述第二mems微镜的两侧铰接有连杆,两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又铰接在所述第一mems微镜的两侧上,所述第二mems微镜相对于所述第一mems微镜上下偏转时,还能够通过两所述连杆带着所述第一mems微镜相对于所述镜头上下偏转;

5、所述外壳的上方设有第一镜窗,所述连杆带着所述第一mems微镜相对于所述镜头上下偏转时,使得所述第一mems微镜相对于所述第一镜窗的下方变换角度。

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透镜组件内连接有光束线,所述光束线向后延伸。

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壳是圆柱状,所述第二镜窗按所述外壳的圆柱轮廓设置在所述外壳上。

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镜窗呈球面形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前端上。

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后端内填充有锁紧套,所述锁紧套的内壁面紧密锁紧在所述内壳的外壁面上,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向前延伸至与所述镜头、第一mems微镜、以及所述第二mems微镜所在的腔室前后相通。

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前端开设有斜面,所述槽口沿着斜面的倾斜角度开设在斜面上,使得所述第一mems微镜位于所述槽口内也位于倾斜角度上,由斜面的一端向后开设有逐渐向下倾斜的斜孔,所述斜孔内设有弹性拉带,所述弹性拉带的后端连接在所述斜孔的后端上,所述弹性拉带的前端连接在所述第一mems微镜的倾斜顶端上,所述连杆铰接在所述第一mems微镜的倾斜底端上,所述连杆带着所述第一mems微镜的倾斜底端向上偏转时,由所述第一mems微镜的倾斜顶端离开所述槽口,并由所述第一mems微镜的倾斜顶端带着所述弹性拉带沿着所述斜孔向前弹性拉长,同时将所述第一mems微镜自所述镜头的底部向前拖拽。

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壳的底部由前向后开设有线孔,所述控制线贯穿在所述线孔内,所述基座的后端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线孔的后端贯通连接所述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设有操作杆,所述控制线的后端进入所述定位孔内并连接在所述操作杆上。

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定位孔内填充有弹簧,所述操作杆的后端贯穿至所述基座的后端之外,所述定位孔的后端固定有限制板,所述弹簧套在所述操作杆上,所述弹簧的后端顶在所述限制板上。

13、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线控制第二mems微镜的角度偏转,想要让光线以集中投射的方式反射到侧部组织上,使侧部组织的扫描清晰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松开操作杆,控制线上的拖拽力消失,弹簧释放长度,将操作杆退回定位孔内,控制线上的拖拽力消失,金属韧带由向下弯曲变为向上恢复形状,并带着第二mems微镜向上回转,第二mems微镜回转到如图所示的角度上时,正好遮盖在第一mems微镜的前侧,将第一mems微镜前侧的光线路径完全隔挡,此时镜头照射到镜头上的光线照射到第一mems微镜上,经第一mems微镜向前反射到第二mems微镜上,经第二mems微镜反射隔挡后再次反射到第一mems微镜上,光线经第一mems微镜向上反射到第一镜窗上,透过第一镜窗完全照射到侧部方向上的病患组织上,对侧部组织完成更加清晰的扫描。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为使第二mems微镜上下偏转,所使用的动力是控制线,因此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为控制第二mems微镜上下偏转,需要另置电路将金属韧带加热至弯曲,一是节省了电路,二是采用控制线拖拽第二mems微镜的方式,调整第二mems微镜的偏转角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金属韧带加热时,不能保证其是否能够弯曲或展平的问题。

15、2、利用控制线控制第二mems微镜的偏转动作,用于调节第一mems微镜的角度,与此同时弹性拉带沿着斜孔向前上方向拉长,使第一mems微镜的反射面与第一镜窗的互应面接近平行,使镜头照出的光线经第一mems微镜接取后更加有效的反射到第一镜窗上,最后再由第一镜窗更加有效的照射到侧部组织上,使侧部组织的扫描清晰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不仅用于调整第二mems微镜的角度,而且通过用力拖拽第二mems微镜的向下偏转角度,还能够调节第一mems微镜相对于第一镜窗的角度,仅对于侧部组织扫描时,第二mems微镜的向下偏转,仅起到了辅助拖拽第一mems微镜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MEMS微镜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1),所述内壳(1)内设有基座(2),所述基座(2)的顶部开设有组装槽(3),所述组装槽(3)的两端贯通所述基座(2)的两端,所述组装槽(3)内固定有透镜组件(4),所述透镜组件(4)的前端安装有镜头(5),所述基座(2)的前端开设有槽口(6),所述槽口(6)位于所述镜头(5)的下方,所述槽口(6)内铰接有第一MEMS微镜(7),所述第一MEMS微镜(7)位于所述镜头(5)的下方,所述基座(2)的前端连接有金属韧带(8),并通过所述金属韧带(8)在所述基座(2)的前端连接有第二MEMS微镜(9),所述第二MEMS微镜(9)伸展在所述第一MEMS微镜(7)的前侧,所述第二MEMS微镜(9)的前侧底部连接有控制线(10),所述控制线(10)由所述基座(2)的前端向后贯穿至所述基座(2)的后侧,由所述基座(2)的后侧操纵所述控制线(10)能够控制所述第二MEMS微镜(9)相对于所述第一MEMS微镜(7)上下偏转;所述内壳(1)的外层套有外壳(12),所述外壳(12)的前侧设有第二镜窗(14);所述第二MEMS微镜(9)相对于所述第一MEMS微镜(7)上下偏转时,使得所述第二MEMS微镜(9)还对于所述第二镜窗(14)的后侧变换角度;所述第二MEMS微镜(9)的两侧铰接有连杆(11),两所述连杆(11)的另一端又铰接在所述第一MEMS微镜(7)的两侧上,所述第二MEMS微镜(9)相对于所述第一MEMS微镜(7)上下偏转时,还能够通过两所述连杆(11)带着所述第一MEMS微镜(7)相对于所述镜头(5)上下偏转;所述外壳(12)的上方设有第一镜窗(13),所述连杆(11)带着所述第一MEMS微镜(7)相对于所述镜头(5)上下偏转时,使得所述第一MEMS微镜(7)相对于所述第一镜窗(13)的下方变换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MEMS微镜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件(4)内连接有光束线(15),所述光束线(15)向后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MEMS微镜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是圆柱状,所述第二镜窗(14)按所述外壳(12)的圆柱轮廓设置在所述外壳(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MEMS微镜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镜窗(14)呈球面形状设置在所述外壳(12)的前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MEMS微镜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的后端内填充有锁紧套(16),所述锁紧套(16)的内壁面紧密锁紧在所述内壳(1)的外壁面上,所述外壳(12)与所述内壳(1)之间形成间隙(17),所述间隙(17)向前延伸至与所述镜头(5)、第一MEMS微镜(7)、以及所述第二MEMS微镜(9)所在的腔室前后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MEMS微镜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的前端开设有斜面,所述槽口(6)沿着斜面的倾斜角度开设在斜面上,使得所述第一MEMS微镜(7)位于所述槽口(6)内也位于倾斜角度上,由斜面的一端向后开设有逐渐向下倾斜的斜孔(18),所述斜孔(18)内设有弹性拉带(19),所述弹性拉带(19)的后端连接在所述斜孔(18)的后端上,所述弹性拉带(19)的前端连接在所述第一MEMS微镜(7)的倾斜顶端上,所述连杆(11)铰接在所述第一MEMS微镜(7)的倾斜底端上,所述连杆(11)带着所述第一MEMS微镜(7)的倾斜底端向上偏转时,由所述第一MEMS微镜(7)的倾斜顶端离开所述槽口(6),并由所述第一MEMS微镜(7)的倾斜顶端带着所述弹性拉带(19)沿着所述斜孔(18)向前弹性拉长,同时将所述第一MEMS微镜(7)自所述镜头(5)的底部向前拖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MEMS微镜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1)的底部由前向后开设有线孔(20),所述控制线(10)贯穿在所述线孔(20)内,所述基座(2)的后端开设有定位孔(21),所述线孔(20)的后端贯通连接所述定位孔(21),所述定位孔(21)内设有操作杆(22),所述控制线(10)的后端进入所述定位孔(21)内并连接在所述操作杆(2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MEMS微镜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21)内填充有弹簧(23),所述操作杆(22)的后端贯穿至所述基座(2)的后端之外,所述定位孔(21)的后端固定有限制板(24),所述弹簧(23)套在所述操作杆(22)上,所述弹簧(23)的后端顶在所述限制板(24)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mems微镜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1),所述内壳(1)内设有基座(2),所述基座(2)的顶部开设有组装槽(3),所述组装槽(3)的两端贯通所述基座(2)的两端,所述组装槽(3)内固定有透镜组件(4),所述透镜组件(4)的前端安装有镜头(5),所述基座(2)的前端开设有槽口(6),所述槽口(6)位于所述镜头(5)的下方,所述槽口(6)内铰接有第一mems微镜(7),所述第一mems微镜(7)位于所述镜头(5)的下方,所述基座(2)的前端连接有金属韧带(8),并通过所述金属韧带(8)在所述基座(2)的前端连接有第二mems微镜(9),所述第二mems微镜(9)伸展在所述第一mems微镜(7)的前侧,所述第二mems微镜(9)的前侧底部连接有控制线(10),所述控制线(10)由所述基座(2)的前端向后贯穿至所述基座(2)的后侧,由所述基座(2)的后侧操纵所述控制线(10)能够控制所述第二mems微镜(9)相对于所述第一mems微镜(7)上下偏转;所述内壳(1)的外层套有外壳(12),所述外壳(12)的前侧设有第二镜窗(14);所述第二mems微镜(9)相对于所述第一mems微镜(7)上下偏转时,使得所述第二mems微镜(9)还对于所述第二镜窗(14)的后侧变换角度;所述第二mems微镜(9)的两侧铰接有连杆(11),两所述连杆(11)的另一端又铰接在所述第一mems微镜(7)的两侧上,所述第二mems微镜(9)相对于所述第一mems微镜(7)上下偏转时,还能够通过两所述连杆(11)带着所述第一mems微镜(7)相对于所述镜头(5)上下偏转;所述外壳(12)的上方设有第一镜窗(13),所述连杆(11)带着所述第一mems微镜(7)相对于所述镜头(5)上下偏转时,使得所述第一mems微镜(7)相对于所述第一镜窗(13)的下方变换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mems微镜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件(4)内连接有光束线(15),所述光束线(15)向后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mems微镜的光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是圆柱状,所述第二镜窗(14)按所述外壳(12)的圆柱轮廓设置在所述外壳(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m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庆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英唐极光微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