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连接器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电连接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3343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3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包括基座、舌板、屏蔽外壳、第一端子排、第二端子排、中隔板、第一屏蔽片及第二屏蔽片,屏蔽外壳套设基座及舌板,第一端子排与第二端子排设置于舌板的两端面且分别包括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二接地端子,中隔板设置于舌板内,第一屏蔽片设置于基座且具有第一端子弹臂及第一外壳弹臂,第一端子弹臂朝第一端子排延伸搭接,第一外壳弹臂朝屏蔽外壳延伸搭接,第二屏蔽片设置于基座且具有第二端子弹臂及第二外壳弹臂,第二端子弹臂朝第二端子排延伸搭接,第二外壳弹臂朝屏蔽外壳延伸搭接,借以改善电磁波与远程串音的干扰并便于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尤其是指一种易于组装生产且能够稳定进行高频与高速传输的电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1、电连接器(如:rj45、usb、display-port…等)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通讯设备上,以作为电子讯号的传递与连接桥梁。但是电连接器在传递高频讯号时,会产生电磁波及串音干扰,从而对电流与讯号传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一般的电连接器大多会在双排端子之间的中隔板上设置凸包或凸块来和接地端子及屏蔽外壳作搭接,从而避免产生前揭的问题。

2、然而,当导电端子及中隔板与屏蔽外壳之间的距离较远时,便需要将中隔板作伸长才能够与屏蔽外壳作搭接,如此不仅不易于生产制造,在整体结构的稳定度与强度上亦容易产生问题。另外,一般的中隔板大多是采用埋入射出制程而将其埋设在舌板内部,因此一旦产品的设计变更或是尺寸微调便需要重新开模,不仅生产工序繁琐且生产成本高。

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专利技术人改良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够改善电磁波与远程串音的干扰,以提升高频与高速传输时的稳定性,并使电连接器能够易于组装生产及节省生产成本。

2、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绝缘本体、一屏蔽外壳、一第一端子排、一第二端子排、一中隔板、一第一屏蔽片及一第二屏蔽片,绝缘本体包括一基座及一舌板,基座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舌板自前端延伸而出,舌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屏蔽外壳套设绝缘本体,第一端子排自后端插设于绝缘本体内并设置在第一端面,第一端子排包括数个第一接地端子,第二端子排自后端插设于绝缘本体内并设置在第二端面,第二端子排包括数个第二接地端子,中隔板容置在舌板内且位于第一端子排及第二端子排之间,第一屏蔽片插设在基座内并位于第一端子排及屏蔽外壳之间,第一屏蔽片具有数个第一端子弹臂及至少一第一外壳弹臂,各第一端子弹臂分别自第一屏蔽片朝第一端子排延伸并搭接于各第一接地端子,第一外壳弹臂自第一屏蔽片朝屏蔽外壳延伸并搭接于屏蔽外壳,第二屏蔽片插设在基座内并位于第二端子排及屏蔽外壳之间,第二屏蔽片具有数个第二端子弹臂及至少一第二外壳弹臂,各第二端子弹臂分别自第二屏蔽片朝第二端子排延伸并搭接于各第二接地端子,第二外壳弹臂自第二屏蔽片朝屏蔽外壳延伸并搭接于屏蔽外壳。

3、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屏蔽片具有一隔板弹臂,隔板弹臂自第一屏蔽片朝中隔板延伸并搭接于中隔板。

4、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基座具有一第一容槽及至少一第一定位槽,第一屏蔽片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片,第一屏蔽片容置在第一容槽内,第一定位片插设定位于第一定位槽内。

5、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槽的数量与第一定位片的数量均为三个,其中一第一定位槽与其余两个第一定位槽分别位于第一容槽的相对两侧,其中一第一定位片与其余两个第一定位片分别位于第一屏蔽片的相对两侧,各第一定位片分别插设定位于各第一定位槽内。

6、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基座具有一第二容槽及一第二定位槽,第二屏蔽片具有一第二定位片,第二屏蔽片容置在第二容槽内,第二定位片插设定位于第二定位槽内。

7、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容槽与第二定位槽相互连通且相邻设置,基座在第二容槽及第二定位槽之间延伸有一挡墙,挡墙止挡在第二定位片的一侧面。

8、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各第二端子弹臂与第二定位片位于第二屏蔽片的相对两侧。

9、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基座具有一扁槽,扁槽自后端向内延伸设置并位于舌板内,中隔板插设在扁槽中。

10、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外壳弹臂的数量为数个,各第一外壳弹臂与各第一端子弹臂是相互交错配置。

11、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外壳弹臂的数量为数个,各第二外壳弹臂与各第二端子弹臂是相互交错配置。

12、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结构,通过第一屏蔽片的各第一端子弹臂与第一外壳弹臂分别搭接于各第一接地端子与屏蔽外壳,以及第二屏蔽片的各第二端子弹臂与第二外壳弹臂分别搭接于各第二接地端子与屏蔽外壳,从而有效改善电磁波与远程串音的干扰,借以提升高频与高速传输时的稳定性;另外,第一端子排、第一屏蔽片、第二端子排及第二屏蔽片均能由基座的后端插接组装,因此不需要通过埋入射出的制程生产制造,从而能够易于组装生产及节省生产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屏蔽片具有一隔板弹臂,该隔板弹臂自该第一屏蔽片朝该中隔板延伸并搭接于该中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具有一第一容槽及至少一第一定位槽,该第一屏蔽片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片,该第一屏蔽片容置在该第一容槽内,该第一定位片插设定位于该第一定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定位槽的数量与第一定位片的数量均为三个,其中一该第一定位槽与其余两个该第一定位槽分别位于该第一容槽的相对两侧,其中一该第一定位片与其余两个该第一定位片分别位于该第一屏蔽片的相对两侧,各该第一定位片分别插设定位于各该第一定位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具有一第二容槽及一第二定位槽,该第二屏蔽片具有一第二定位片,该第二屏蔽片容置在该第二容槽内,该第二定位片插设定位于该第二定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容槽与该第二定位槽相互连通且相邻设置,该基座在该第二容槽及该第二定位槽之间延伸有一挡墙,该挡墙止挡在该第二定位片的一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端子弹臂与该第二定位片位于该第二屏蔽片的相对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具有一扁槽,该扁槽自该后端向内延伸设置并位于该舌板内,该中隔板插设在该扁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壳弹臂的数量为数个,各该第一外壳弹臂与各该第一端子弹臂是相互交错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外壳弹臂的数量为数个,各该第二外壳弹臂与各该第二端子弹臂是相互交错配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屏蔽片具有一隔板弹臂,该隔板弹臂自该第一屏蔽片朝该中隔板延伸并搭接于该中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具有一第一容槽及至少一第一定位槽,该第一屏蔽片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片,该第一屏蔽片容置在该第一容槽内,该第一定位片插设定位于该第一定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定位槽的数量与第一定位片的数量均为三个,其中一该第一定位槽与其余两个该第一定位槽分别位于该第一容槽的相对两侧,其中一该第一定位片与其余两个该第一定位片分别位于该第一屏蔽片的相对两侧,各该第一定位片分别插设定位于各该第一定位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具有一第二容槽及一第二定位槽,该第二屏蔽片具有一第二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峰叶有财萧翊纶
申请(专利权)人:佳必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