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三水融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三水融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63160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5: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三水融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属于水资源生态研究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体系难以满足现有技术需求的问题,通过提取三水融合的水资源文献和人文资料文献中水资源各项指标和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相关参数,将各项水资源指标与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根本因素进行融合,基于逻辑框架进行分类得到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满足对现有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的技术需求;通过提取基本特征与自然特征中因素关键字作为第一检索关键字,提取文件夹中内容关键字作为第二检索关键字,使其可快速检索到对应的资料内容,提高了检索效率,优化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资源生态研究,具体为三水融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1、水环境承载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水域,其水体能够被继续使用并保持良好生态系统时,所能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最大能力,而三水融合是指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当前水生态环境问题错综复杂,单纯的水资源管理或水污染防治尚不能全面支撑解决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矛盾,急需开展面向水生态环境系统保护的问题诊断与综合管控技术应用;水生态承载力评估是系统诊断水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承载状态、识别主要超载因子的重要技术手段。

2、以往承载力相关技术标准多从水土资源环境角度规定承载力的指标阈值、评估方法等技术要求,亦或是从水生态健康角度偏重水生生境和水生生物状况评价;相关技术标准尚未从水生态系统性、完整性角度出发,未科学衡量水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间协调关系,不能满足对现有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的技术需求。

3、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三水融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三水融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通过提取三水融合的水资源文献和人文资料文献中水资源各项指标和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相关参数,将各项水资源指标与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根本因素进行融合,基于逻辑框架进行分类得到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满足对现有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的技术需求;通过提取基本特征与自然特征中因素关键字作为第一检索关键字,提取文件夹中内容关键字作为第二检索关键字,使其可快速检索到对应的资料内容,提高了检索效率,优化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三水融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确立三水融合所属体系,具体包括:水资源系统、水环境系统和水生态系统;

4、s2、获取区域内三水融合所属水资源文献,提取水资源文献中关于水资源的各项指标,对所提取的各项水资源指标进行统计,并基于统计结果构建水资源评价指标库;

5、s3、获取区域内人文资料文献,提取人文资料文献中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关参数,相关参数具体包括:人口状况、经济状况、供水状况和用水状况,将其上述状况作为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根本因素;

6、s4、将s2中所提取的各项水资源指标与s3中所提取的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根本因素进行融合分析,获得水资源指标与根本因素之间的关联性;

7、s5、基于s2中所获得的关联性,结合逻辑框架对各项水资源指标与根本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得到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8、进一步的,所述s4中与s5中将各项水资源指标与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根本因素进行融合分析,得到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为:

9、通过提取主题词方法识别出各项水资源指标中所属关键词和主题词,将其作为每项水资源指标的基本特征;通过提取关键句方法筛选出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根本因素中关键陈述句,将其作为每项根本因素的自然特征;再通过思维导图法将基本特征与自然特征进行融合归纳整理,并以逻辑图形化的方式进行呈现。

10、进一步的,所述s1中水资源系统具体包括:区域内水资源总量和水资源利用率;水环境系统具体包括:水资源地域条件、地表径流模数、地下水补给模数、地表水水质等级、地下水矿化度、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地表水控制率、地下水开采能力、供水量模数以及人均可供水量;水生态系统具体包括:生化耗氧量bod浓度、污径比、水体自净能力、产水模数、生态环境用水率。

11、进一步的,所述s2中提取水资源文献中关于水资源各项指标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从各项水资源指标中选取反映水资源问题本质的因素,作为水资源备用指标;再通过中心提取法设定出指标成分频次阈值,将水资源备用指标中成分频次大于阈值的指标作为水资源评价指标,形成为水资源评价指标库。

12、进一步的,所述s3中人口状况具体包括:人口总数、人口增长率以及城市化率;经济状况具体包括:人均gdp、工业产值模数以及人均粮食产量;供水状况具体包括:缺水率和需水量模数;用水状况具体包括:生活用水定额、工业用水定额、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以及渠系水利用系数。

13、进一步的,通过思维导图法将基本特征与自然特征进行归纳整理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14、通过提取主题词方法识别出相同类别下基本特征与自然特征中所属相同因素的关键字,并将其作为第一检索关键字。

15、进一步的,所述s2中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从各项水资源指标中选取反映水资源问题本质的因素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16、对所选取的反映水资源问题本质的因素内容进行清洗处理,删除有缺失值的因素内容,对因素内容进行格式转换,将各类因素内容的数据源转换为统一格式;

17、通过数据压缩法对所选取的反映水资源问题本质的因素内容进行简化或汇总,减少数据的大小或复杂性,使其更易于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的过程;并除去重复和漏缺因素。

18、进一步的,所述s2中将水资源备用指标中成分频次大于阈值的指标作为水资源评价指标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19、通过三层次分析法对水资源评价指标进行层次划分,将其划分为:承载主体内容、承载客体内容以及承载主体内容与承载客体内容的相互关系;

20、构建一类存储路径,在一类存储路径中依次构建三类存储文件夹,将上述三类层次分别保存至对应的文件夹内,并表明所属类别;

21、创建检索关键字,通过提取主题词方法分别提取出每类文件夹内容的关键字,将其作为第二检索关键字;其中,每类文件夹的关键字至少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

22、进一步的,通过三层次分析法对水资源评价指标进行层次划分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23、对承载主体内容与承载客体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形成承载主体与承载客体的相互关系。

24、进一步的,承载主体内容为:水资源系统、水环境系统和水生态系统所属相关参数,承载客体内容为:人文资料文献中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关参数。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6、1、本专利技术,通过根据区域内三水融合的水资源文献和人文资料文献为参考依据,提取关于水资源的各项指标和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关参数,对所提取的各项水资源指标进行统计并构建水资源评价指标库;将各项水资源指标与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根本因素进行融合分析,获得水资源指标与根本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基于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利用逻辑框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得到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满足了对现有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的技术需求。

27、2、本专利技术,通过提取基本特征与自然特征中所属相同因素的关键字作为第一检索关键字,提取每类文件夹中所属内容的关键字作为第二检索关键字,根据第一检索关键字和第二检索关键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三水融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水融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与S5中将各项水资源指标与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根本因素进行融合分析,得到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水融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水资源系统具体包括:区域内水资源总量和水资源利用率;水环境系统具体包括:水资源地域条件、地表径流模数、地下水补给模数、地表水水质等级、地下水矿化度、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地表水控制率、地下水开采能力、供水量模数以及人均可供水量;水生态系统具体包括:生化耗氧量BOD浓度、污径比、水体自净能力、产水模数、生态环境用水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水融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提取水资源文献中关于水资源各项指标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从各项水资源指标中选取反映水资源问题本质的因素,作为水资源备用指标;再通过中心提取法设定出指标成分频次阈值,将水资源备用指标中成分频次大于阈值的指标作为水资源评价指标,形成为水资源评价指标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水融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人口状况具体包括:人口总数、人口增长率以及城市化率;经济状况具体包括:人均GDP、工业产值模数以及人均粮食产量;供水状况具体包括:缺水率和需水量模数;用水状况具体包括:生活用水定额、工业用水定额、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以及渠系水利用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水融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思维导图法将基本特征与自然特征进行归纳整理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水融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从各项水资源指标中选取反映水资源问题本质的因素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水融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将水资源备用指标中成分频次大于阈值的指标作为水资源评价指标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水融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三层次分析法对水资源评价指标进行层次划分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水融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承载主体内容为:水资源系统、水环境系统和水生态系统所属相关参数,承载客体内容为:人文资料文献中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关参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三水融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水融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与s5中将各项水资源指标与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根本因素进行融合分析,得到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水融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水资源系统具体包括:区域内水资源总量和水资源利用率;水环境系统具体包括:水资源地域条件、地表径流模数、地下水补给模数、地表水水质等级、地下水矿化度、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地表水控制率、地下水开采能力、供水量模数以及人均可供水量;水生态系统具体包括:生化耗氧量bod浓度、污径比、水体自净能力、产水模数、生态环境用水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水融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提取水资源文献中关于水资源各项指标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从各项水资源指标中选取反映水资源问题本质的因素,作为水资源备用指标;再通过中心提取法设定出指标成分频次阈值,将水资源备用指标中成分频次大于阈值的指标作为水资源评价指标,形成为水资源评价指标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水融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民刘海燕王梓行段利民杨耀天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