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四轮自走式车辆中的转动机构中作为动能的衰减装置使用的旋转阻尼器。
技术介绍
1、以往,例如在四轮自走式车辆中,是在转动机构中使用旋转阻尼器作为动能的衰减装置。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旋转阻尼器,其将来回转动的转子与油一起容纳的圆筒状的外壳中的一个开口部被平板环状的栓塞(以下称为“盖体”)液密地封闭。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58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旋转阻尼器中,通过外壳的一个开口部的周缘部往内侧弯曲而将盖体组装至外壳,因此具有铆接加工困难的问题,所述铆接加工是为了确保液密性以及确保相对于转子的同心度,而一面防止盖体错位一面使周缘部精准而均等地弯曲。
2、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应对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盖体精准地组装于外壳的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及旋转阻尼器。
3、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旋转阻尼器具备:外壳本体,其具有液密地容纳流动体的圆筒状的内室,并且在同内室内具有固定叶片,所述固定叶片形成为壁状以阻碍流动体在周向的流动;转子,其在轴体的外周部具有可动叶片,所述可动叶片将内室内分隔且一边将流动体推往固定叶片侧一边转动;以及盖体,其设置于外壳本体并液密地封闭内室,盖体具有环状的盖体侧嵌合部,其嵌合于外壳本体的内周部或外周部,外壳本体具有环状的外壳侧嵌合部,其嵌合
4、由此,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是在使盖体中的盖体侧嵌合部与外壳本体中的外壳侧嵌合部彼此嵌合的状态下,通过对相较于一个嵌合部更容易塑性变形的另一个嵌合部的整周在径向施加压力,形成使所述另一个嵌合部的一部分进入凹状部内的进入部,因此可抑制盖体相对于外壳本体的错位而精准地组装盖体。
5、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中,进入部形成工序是在使盖体侧嵌合部嵌合于外壳侧嵌合部的内周部的状态下对外壳侧嵌合部沿着周向施加压力而形成进入部。
6、由此,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是在使盖体侧嵌合部嵌合于外壳侧嵌合部的内周部的状态下对外壳侧嵌合部沿着周向施加压力而形成进入部,因此可防止盖体的大型化而构成小型的旋转阻尼器。
7、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中,进入部形成工序是从外壳本体的轴线方向对外壳侧嵌合部施加压力而形成进入部。
8、由此,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是从外壳的轴线方向对外壳侧嵌合部施加压力而形成进入部,因此可防止外壳侧嵌合部的壁厚变薄并安装盖体。
9、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中,进入部形成于外壳侧嵌合部,外壳侧嵌合部是从外壳本体的侧面往径向外侧突出成突缘状而形成,进入部形成工序是在从外壳本体的轴线方向夹住外壳侧嵌合部的状态下施加压力而形成进入部。
10、由此,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是在从外壳的轴线方向夹住从外壳的侧面往径向外侧突出成突缘状而成的外壳侧嵌合部的状态下施加压力而形成进入部,因此可使外壳侧嵌合部有效率地进入凹状部而形成进入部。
11、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中,在外壳本体的轴线方向形成有2个以上的凹状部,进入部分别形成于所述2个以上的各凹状部。
12、由此,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是进入部分别形成于2个以上的各凹状部,因此可将外壳与盖体更牢固地连结。
13、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中,所述2个以上的凹状部是以彼此不同的至少2种深度所形成。
14、由此,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中,2个以上的凹状部是以彼此不同的至少2种深度所形成,因此可提升外壳与盖体的结合力并抑制形成进入部所需的压力而减轻加工负担。
15、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中,凹状部形成为里侧的剖面积比开口部侧更小。
16、由此,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中,凹状部形成为里侧的剖面积比开口部侧更小,因此可抑制形成进入部所需的压力而减轻加工负担。
17、并且,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作为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的专利技术实施,还可作为旋转阻尼器的专利技术实施。
18、具体而言,旋转阻尼器具备:外壳本体,其具有液密地容纳流动体的圆筒状的内室,并且在同内室内具有固定叶片,所述固定叶片形成为壁状以阻碍流动体在周向的流动;转子,其在轴体的外周部具有可动叶片,所述可动叶片将内室内分隔且一边将流动体推往固定叶片侧一边转动;以及盖体,其设置于外壳本体并液密地封闭内室,其中,盖体具有环状的盖体侧嵌合部,其嵌合于外壳本体的内周部或外周部,外壳本体具有环状的外壳侧嵌合部,其嵌合于盖体侧嵌合部,盖体侧嵌合部及外壳侧嵌合部中的一个嵌合部是由相较于另一个嵌合部更不易塑性变形的材料所构成,并且沿着周向连续或断续地形成有相对于所述另一个嵌合部往分开侧凹陷的凹状部,另一个嵌合部形成有在所述另一个嵌合部的一部分变形的状态下进入凹状部内的进入部。由此,旋转阻尼器可发挥与上述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的专利技术相同的作用效果。
19、此情形下,在所述旋转阻尼器中,凹状部可形成为里侧的剖面积比开口部侧更小。
20、并且,此等情形下,在所述旋转阻尼器中,可为在外壳本体的轴线方向形成有2个以上的凹状部,进入部分别形成于所述2个以上的各凹状部。
21、并且,此等情形下,在所述旋转阻尼器中,可为所述2个以上的凹状部是以彼此不同的至少2种深度所形成。
22、并且,此等情形下,在所述旋转阻尼器中,可为进入部形成于外壳侧嵌合部,外壳侧嵌合部是从外壳本体的侧面往径向外侧突出成突缘状而形成。通过这些构成,旋转阻尼器可发挥与上述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的专利技术相同的作用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阻尼器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8.一种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阻尼器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阻尼器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屋一正,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松美可管理控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