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雾化,尤其涉及一种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1、雾化装置用于向使用者提供雾气。但很多雾化装置并不是主动向外输出一定流量的雾气,而是需要使用者通过抽吸,使得雾化通道内产生气流,同时雾化通道内的雾化芯开始加热待雾化的油液,使油液雾化进入雾化通道内的气流中,并与气流混合形成雾气,最终雾气经过出雾管道进入使用者口中,供使用者使用。可见雾化通道内是否有气流,取决于使用者是否抽吸。因此雾化芯不能一直处于加热状态,否则油液被雾化后不能随气流流出雾化装置,就会在雾化装置内积聚,最终凝结成液态油液,并流入雾化装置其它部分造成漏液。为了判断使用者是否在抽吸,需要加入传感器判断。这个用于判断的传感器即咪头,咪头可以检测到雾化通道内的气体流量。当雾化通道内的气体流量大于零时,咪头将信号发送给雾化装置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再控制雾化芯加热,开始雾化油液。为了使咪头能够检测到雾化通道内的气体流量,通常会将咪头气道直接连通到雾化通道或者出雾管道内。这样当雾化通道或出雾管道中有气体流动时,即可带动咪头气道中的气体流动。咪头通过检测咪头气道内的气体流量,从而反映雾化通道内的气体流量。但由于咪头气道和雾化通道或出雾管道连通,因此雾化通道或出雾管道内的雾气容易顺着咪头气道逆流,最终接触到咪头并在咪头表面凝结形成液滴,最终破坏咪头。为了避免咪头被油液破坏,造成用户的财产损失,需要一种对咪头保护效果更好的雾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雾化装置对咪头的保护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游气道的进气端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用于提供安装支撑的安装壁;所述第一密封件在所述储油仓体径向上同时与所述外壳、所述安装壁以及所述储油仓体抵接;所述第一密封件还覆盖所述咪头的出气侧;所述第一密封件背离所述咪头的一侧与所述安装壁围合形成所述上游气道;所述安装壁与所述第一密封件配合处开设有第一通孔,以使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上游气道与所述中游气道连通;所述第一密封件上开设有第二通孔,以使所述咪头的出气侧与所述上游气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气道位于所述抽吸部内,且所述抽吸部与所述出雾管道围合形成所述下游气道;所述下游气道同时与所述第一气孔以及所述中游气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储油仓体之间有间隙,以连通所述下游气道和所述中游气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通道的进雾端设置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环设在所述雾化通道的进雾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电池;所述外壳内形成有相互间隔的雾化仓和电池仓;所述储油仓体设置在所述雾化仓内,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电池仓内;所述电池在其径向上与所述外壳用于形成所述电池仓的壳壁至少部分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中游气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充电插口;所述外壳用于形成所述充电插口的壳壁上设置有第二气孔,所述第二气孔与所述咪头的进气侧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雾管道的进雾端处设置有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同时抵接所述出雾管道与所述储油仓体用于形成所述雾化通道的出雾端的仓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雾端口与所述第一气孔的出气口相邻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游气道的进气端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用于提供安装支撑的安装壁;所述第一密封件在所述储油仓体径向上同时与所述外壳、所述安装壁以及所述储油仓体抵接;所述第一密封件还覆盖所述咪头的出气侧;所述第一密封件背离所述咪头的一侧与所述安装壁围合形成所述上游气道;所述安装壁与所述第一密封件配合处开设有第一通孔,以使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上游气道与所述中游气道连通;所述第一密封件上开设有第二通孔,以使所述咪头的出气侧与所述上游气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气道位于所述抽吸部内,且所述抽吸部与所述出雾管道围合形成所述下游气道;所述下游气道同时与所述第一气孔以及所述中游气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储油仓体之间有间隙,以连通所述下游气道和所述中游气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陈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