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微通道散热循环结构及液冷服务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微通道散热循环结构及液冷服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1705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液冷服务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散热循环结构及液冷服务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固定板,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降温机构,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机构,降温机构包括固定框,固定框的上表面与固定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固定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出水管。该微通道散热循环结构及液冷服务器,出水管能够将循环管内部的冷却液导流到冷却箱中,并通过出水管下方的喷头喷洒在换热填料的表面,换热填料能够增大冷却液的流动面积,同时也能够降低冷却液的水流速度,从而能够增加冷却液的冷却散热效率,同时第一风机能够加快冷却箱内部的空气流通,从而能够提高冷却液的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冷服务器,具体为一种微通道散热循环结构及液冷服务器


技术介绍

1、液冷服务器是一种采用液体作为冷却介质的服务器系统,它通过液体直接接触散热部件来有效地吸收和排除产生的热量,液冷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冷却液循环、热量交换和散热等步骤,能够提供比传统风冷更高的热传导效率,特别适合处理高密度计算设备的散热需求,液冷技术可以降低服务器内部的高温部件温度,减少热应力对设备的影响,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降低能耗和噪音,液冷服务器的应用有助于实现数据中心的绿色环保和节能目标。

2、现有的微通道散热循环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服务器进行液冷散热降温,但当服务器产生的热量过大时,散热循环结构无法根据服务器的热量增强循环散热效率,从而在使用时可能会出现散热循环效果不强的情况,影响装置的正常的使用,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通道散热循环结构及液冷服务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通道散热循环结构及液冷服务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降温机构,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机构;

3、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上表面与固定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四个喷头,所述冷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换热填料,所述冷却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上表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出风孔,所述支撑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风机;

4、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面与固定框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的内部设置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右端固定连通有第一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泵的底面与固定框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左端贯穿冷却箱并延伸至冷却箱的内部,所述冷却箱的左端与出水管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所述冷却箱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水泵,所述第二抽水泵动力的输入端贯穿冷却箱并延伸至冷却箱的内部,所述第二抽水泵动力的输出端与循环管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循环管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磁阀,所述支撑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支撑架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水管温度传感器,所述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底端贯穿循环管并延伸至循环管的内部,所述第一风机、第一抽水泵、第二抽水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水管温度传感器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

5、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四个螺纹丝,每个所述螺纹丝的底端均贯穿固定板并延伸至外壳的内部,每个所述螺纹丝的底端均与外壳的内壁螺纹连接。

6、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通风板,两个所述通风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导流孔。

7、优选的,所述固定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水冷箱,所述水冷箱的正面与循环管靠近水冷箱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第一抽水泵动力的输入端贯穿水冷箱并延伸至水冷箱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固定框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筒,每个所述固定筒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风机。

9、优选的,所述循环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六组加固块,每个所述加固块的底面均与固定框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10、优选的,包括两个加固条,两个所述加固条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分别与外壳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加固条的内壁均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栓,每个所述螺栓的底端均贯穿加固条并延伸至加固条的下方。

11、优选的,所述水冷箱的下方设置有服务器主板,所述服务器主板的上表面与水冷箱的底面相接触,所述服务器主板的外表面与外壳的内壁滑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服务器主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四个限位柱,每个所述限位柱的底面均与外壳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每个所述限位柱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母,每个所述螺母的底面均与服务器主板的上表面相接触。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冷却箱、支撑框、出风孔、出水管、换热填料、喷头和第一风机,起到了在出水管的作用下,出水管能够将循环管内部的冷却液导流到冷却箱中,并通过出水管下方的喷头喷洒在换热填料的表面,换热填料能够增大冷却液的流动面积,同时也能够降低冷却液的水流速度,从而能够增加冷却液的冷却散热效率,同时第一风机能够加快冷却箱内部的空气流通,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却液的冷却效率,使其能够快速的完成降温效果,避免循环管内部的冷却液出现冷却效率较低的情况。

16、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循环管、第一抽水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进水管、控制器和水管温度传感器,起到了在水管温度传感器的作用下,水管温度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监测水管内部的温度,它可以实时测量水流的温度,帮助用户了解管道运行状况,并及时发现并处理因温度异常引起的问题,同时水管温度传感器能够将检测的温度数据通过电信号的方式发送给控制器进行判断操作,当控制器判断出循环管内部冷却液温度无法达到服务器液冷的要求时,控制器则会控制提高第一抽水泵的抽水效率,并同时开启第一电磁阀和关闭第二电磁阀,开启第一电磁阀和关闭第二电磁阀能够使冷却液通过进水管入行到冷却箱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冷却液冷却降温的效率,通过设置第二抽水泵,起到了在第二抽水泵的作用下,能够将冷却箱内部冷却完成的冷却液重新抽取并输送到循环管中进行循环散热工作,从而方便装置进行使用,提高装置的散热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通道散热循环结构,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降温机构(3),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散热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四个螺纹丝(7),每个所述螺纹丝(7)的底端均贯穿固定板(2)并延伸至外壳(1)的内部,每个所述螺纹丝(7)的底端均与外壳(1)的内壁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散热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通风板(8),两个所述通风板(8)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导流孔(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散热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3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水冷箱(16),所述水冷箱(16)的正面与循环管(402)靠近水冷箱(16)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第一抽水泵(403)动力的输入端贯穿水冷箱(16)并延伸至水冷箱(16)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散热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30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筒(13),每个所述固定筒(13)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风机(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散热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4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六组加固块(15),每个所述加固块(15)的底面均与固定框(30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7.一种液冷服务器,包括两个加固条(5)以及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散热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加固条(5)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分别与外壳(1)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加固条(5)的内壁均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栓(6),每个所述螺栓(6)的底端均贯穿加固条(5)并延伸至加固条(5)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液冷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箱(16)的下方设置有服务器主板(10),所述服务器主板(10)的上表面与水冷箱(16)的底面相接触,所述服务器主板(10)的外表面与外壳(1)的内壁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液冷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主板(10)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四个限位柱(11),每个所述限位柱(11)的底面均与外壳(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液冷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限位柱(11)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母(12),每个所述螺母(12)的底面均与服务器主板(10)的上表面相接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散热循环结构,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降温机构(3),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散热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四个螺纹丝(7),每个所述螺纹丝(7)的底端均贯穿固定板(2)并延伸至外壳(1)的内部,每个所述螺纹丝(7)的底端均与外壳(1)的内壁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散热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通风板(8),两个所述通风板(8)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导流孔(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散热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3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水冷箱(16),所述水冷箱(16)的正面与循环管(402)靠近水冷箱(16)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第一抽水泵(403)动力的输入端贯穿水冷箱(16)并延伸至水冷箱(16)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散热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30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筒(13),每个所述固定筒(13)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风机(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海龙李兴粒孙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崧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